全麻用气管导管在开腹手术患者全麻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0-04-17 05:46:46天津北大医疗海洋石油医院麻醉科天津300452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5期
关键词:全麻生理开腹

天津北大医疗海洋石油医院麻醉科 (天津 300452)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全麻用气管导管在开腹手术患者全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的300例患者进行研究,将其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所有开腹患者均接受全身麻醉,其中对照组开腹手术患者实施气管插管,观察组开腹手术患者实施气管导管,对比两组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基本生理指标以及麻醉后相关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开腹手术患者全麻效果优于对照组,各项生理指标以及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气管导管全麻在开腹手术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开腹手术作为外科手术中常见的一种治疗手段,其创伤性要明显高于微创手术,且该手术往往需要进行全身麻醉,可能会对患者的心率、血压等基本指标造成干扰,导致患者术后出现较为强烈的应激反应[1]。同时,开腹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对患者各个循环系统稳定性产生破坏,不利于患者预后康复,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全麻方式以减少应激反应发生。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开腹手术治疗患者给予两种不同的全麻手段,对两组患者全麻效果展开观察分析,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从中随机抽选出300例,以入院先后时间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男78例、女72例,年龄23~65岁,平均(45.5±3.9)岁,疾病类型:脾部手术21例、胃部手术43例、胆囊手术32例、肝脏手术21例、阑尾炎手术33例;观察组:男77例、女73例,年龄24~67岁,平均(45.7±4.0)岁,疾病类型:脾部手术、胃部手术、胆囊手术、肝脏手术、阑尾炎手术病例数分别为:22例、41例、33例、20例、34例。所有患者均知晓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经统计学处理上述指标相关资料,差异性并无统计学差异性,可以对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开腹手术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全麻,观察实施气管导管全麻。

300例患者在进入手术室以后均建立静脉通道,全面监测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准备开展手术治疗。术前40min,静脉通道注射长托宁(0.02mg/kg)、胶体液(12mL/kg),麻醉前为患者准备吸氧,静脉通道注射异丙酚2.5mg/kg+咪唑安定0.3mg/kg+芬太尼3.5mg/kg[2]。术前2min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静脉通道注射苯磺顺阿曲库铵0.15mg/kg,注射完毕以后,需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呼吸情况。

观察组、对照组开腹手术患者分别给予喉罩导管、喉镜插管,由专业的麻醉医师完成麻醉。直到患者术后清醒再拔除喉罩、喉镜插管,再撤出监护仪器[3]。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上述两组开腹手术治疗患者术前、麻醉时、麻醉结束时的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躁动、咳痰、咽痛、痰中带血等。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SPPS 23.0软件进行,以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以±s表示计量资料,差异性采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开腹手术各个时间点生理指标变化

两组患者术前各项指标对比无差异性(P>0.05);麻醉时、麻醉结束时两组开腹手术的各项生理指标与对照组比较(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开腹手术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例咽痛、2例咳痰),低于对照组开腹手术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0.67%(4例躁动、8例咽痛、3例咳痰、1例痰中带血),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6.1956,P<0.05)。

3.讨论

开腹手术容易破坏腹腔生理环境平衡,患者术后均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养以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4]。此外,对开腹手术患者进行全麻时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十分重要,喉罩导管与喉镜插管属于临床手术中常见的麻醉方式,其中喉罩导管由于有效避免喉镜对会厌声门、舌根颈肌肉深度造成刺激性,从而减少麻醉所带来的应激性反应[5]。该麻醉方式只需进入患者的口咽部,操作简单方便而且成功率高,并且能够保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避免血压、心率过度波动,减少对患者身体的损伤[6]。

但是气管导管全麻手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手术过程中,应当注意预防导管脱落发生,并注意防止脱管导管进入患者食道,以免对患者造成腹痛、腹胀等不良情况[7]。

本次研究中,两组开腹手术患者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对比均无差异性(P>0.05);麻醉后,观察组开腹手术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开腹手术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结果显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开腹手术患者全麻过程中,采取气管导管麻醉能够起到良好麻醉效果,降低手术应激刺激,减少手术所产生的影响,对患者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表1. 对比两组开腹手术患者各个时间点生理指标变化(n=150,±s)

表1. 对比两组开腹手术患者各个时间点生理指标变化(n=150,±s)

注:与对照组相比,aP<0.05

组别 时间 HR(次/min) DBP(mmHg) SBP(mmHg) SpO2(%)对照组术前 76.51±3.63 90.39±3.75 121.28±5.53 94.70±4.87麻醉时 66.42±3.25 86.40±3.77 127.50±5.09 93.08±4.59麻醉结束时 68.13±2.76 89.11±4.12 134.40±5.17 95.42±460术前 76.73±4.21 90.41±3.67 121.04±5.10 94.40±3.96麻醉时 71.66±3.31a 89.54±4.21a 122.68±5.11a 96.54±3.07a麻醉结束时 74.35±2.78a 92.08±4.08a 121.47±5.09a 98.75±3.53a观察组

猜你喜欢
全麻生理开腹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打破生理“平衡”
世界科学(2020年1期)2020-02-11 07:39:34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旋转血泵生理控制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Coco薇(2017年5期)2017-06-05 13:03:24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
中外医疗(2015年5期)2016-01-04 03:5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