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研究全肩关节镜与关节镜辅助下切开治疗肩袖损伤的效果

2020-04-17 05:46:40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脊柱关节外科天津3018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5期
关键词:肩峰肩袖关节镜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脊柱关节外科 (天津 301800)

内容提要: 目的:对比研究全肩关节镜和关节镜辅助下切开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接收的肩袖损伤患者90例,将于关节镜辅助下实施切开治疗的45例设为A组,将开展全肩关节镜切开术的45例设为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结果:治疗后,B组患者的UCLA评分与ASES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P<0.05;B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B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44%与A组的6.67%则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关节镜辅助下切开治疗,肩袖损伤患者采用全肩关节镜切开治疗的疗效更为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与疼痛症状。

肩袖是位于人体关节与盂肱骨头间的一个支点关节,肩袖损伤的主要发病机制为反复或者极度外展肩关节时,损伤之后,会影响到上肢的正常外展功能,传统的保守治疗难以取得想理疗效,尤其是损伤较为严重或者肩袖完全撕裂患者需要实施手术治疗[1]。基于此,本文研究了全肩关节镜和关节镜辅助下切开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并将详细情况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接收的肩袖损伤患者90例,将于关节镜辅助下实施切开治疗的45例设为A组,将开展全肩关节镜切开术的45例设为B组,A组患者男25例,女20例,年龄24~71岁,平均(56.23±5.67)岁;病程5个月~3年,平均(1.33±0.57)年;B组患者男23例,女22例,年龄25~72岁,平均(57.16±6.12)岁;病程6个月~4年,平均(1.58±0.82)年;此次研究已经通过本院伦理委员审核,且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已签字认可;对比两组各项临床资料,其结果显示(P>0.05),可进一步对比研究。

纳入标准:本次研究所有入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肩袖损伤;均经保守治疗疗效不佳。排除标准;所有入选患者均已排除患有类风湿关节炎者,患有节僵硬、肩部骨折、化脓性关节炎以及肿瘤的患者。

1.2 方法

A组于关节镜辅助下实施切开治疗,具体为:取患者沙滩椅体位或者侧卧位,实施全身麻醉,对其患侧皮肤实施牵引,先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对关节稳定性、与活动度进行评估,完成后消毒铺术巾;选择肩峰后外缘向内处10mm处,向下的10mm位置,取40~60mL的氯化钠注射液于关节腔内注入,以钝性方式将皮肤切开,同时向关节腔内部插入套管和钝性穿刺锥,进行关节镜放置;于喙突外侧处切开皮肤,构建前方入口,将套筒插入关节腔内;于关节镜下详细查看患者的肩袖损伤程度,依据情况确认是否实施肩峰成形术,扩张术野,对于有急性肩袖撕脱伤者,则于直视状态下实施原位缝合进行肩袖固定。

B组患者开展全肩关节镜手术,具体:麻醉体位、麻醉方式以及术前准备与A组相同,取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于患者肩峰滑囊注入,使其肩峰下间隙得以扩张,取外侧入路,将关节镜置入关节腔内,明确肌腱钙化和滑膜增生病变情况,依据开展肩袖损伤或肩峰成形术,后进行肩袖断端处理,使肩袖肌腱组织恢复正常后,对肩袖止点骨面实施处理,并在关节镜下开展骨新鲜化操作,采用射频进行止血,依据患者的撕裂直径对带线锚钉进行选择,采用单排或者双排缝合桥固定方法固定破损肩袖,确诊肩袖稳定后,将关节镜移除,最后将切口关闭。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手术前后分别评定患者的肩关节功能与疼痛情况,肩关节功能采用UCLA和ASES评价进行,其中UCLA项目主要包括疼痛、前屈曲力量、功能以及向前侧屈曲活动力,最高分为35分;ASES主要为生活功能,总分为100分,两项评分越高表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越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程度评价,最高分为10分,分值与疼痛程度成正比关系。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研究所收集的数据录入到SPSS22.0统计软件中,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代表。P<0.05,表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肩关节功能与疼痛评分对比

术前,两组患者的UCLA、ASES以及VAS评分无明显差异,但手术后6个月后,B组患者UCLA与ASES评分明显高于A组,且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术后,B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与A组的6.67%并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肩关节功能与疼痛评分对比(n=45,±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肩关节功能与疼痛评分对比(n=45,±s,分)

组名 时间 UCLA/分 ASES/评分 VAS/分A组 术前 14.12±2.67 42.33±11.02 8.02±2.31手术6个月后 25.64±3.72 84.35±4.87 3.52±0.58 B组 术前 14.24±2.73 41.36±10.29 7.87±2.22手术6个月后 31.52±4.26 91.44±5.62 1.23±0.36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45)

3.讨论

肩袖损伤在肩关节损伤发生总比例中约占了17%~41%,且以肩袖撕裂为主,肩袖损伤后,如果治疗不及时极容易留下各种后遗症,当前,临床上针对肩袖损伤主要以手术与保守治疗为主,但保守对于患者肩关节功能改善效果较差,临床疗效并不理想[2,3]。全肩关节镜和关节镜辅助下切开治疗则是肩袖损最为常用的手术方案,两种手术方案均具备疼痛轻、恢复快以及美容效果好等多种微创优点,但全肩关节镜在改善肩关节功能和疼痛方面效果更理想。其原因主要主要是全肩关节镜的切口更小,对患者的肩关节四周软组织损伤更小,故术后痛感较轻,可尽早实施早期康复训练;且该手术可有效预防术后肩关节粘连情况的发生率,预后效果更优。此外,全肩关节镜下开展的肩峰成形肩袖修补术可以保留三角肌止点,并使得软组织得以充分松解,可以预防三角肌不愈合的发生[4,5]。本次研究显示,术后,B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A组,疼痛评分则明显低于A组,P<0.05,表明相较于关节镜辅助下切开治疗,肩袖损伤患者采用全肩关节镜切开治疗对于患者关节功能与疼痛症状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而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则并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两组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相当。

综上所述,与关节镜辅助下切开治疗相比,全肩关节镜切开治疗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为理想,对于患者关节功能与疼痛症状改善效果更优。

猜你喜欢
肩峰肩袖关节镜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运动精品(2022年1期)2022-04-29 08:58:08
冈上肌出口位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关节镜下治疗慢性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早期随访研究
网球运动员肩袖损伤的生物力学分析
体育科技(2016年2期)2016-02-28 17:06:03
肩袖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肩峰前外侧入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西南军医(2016年1期)2016-01-23 02:22:14
关节镜下喙肩韧带松解在微创治疗肩峰撞击征中的作用
MRI及三维超声对肩袖损伤诊断方法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