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志婷
脑出血是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其死亡率和病残率极高。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的原则是安静卧床、脱水降颅压、调整血压、防止继续出血、加强护理维持生命功能[1]。但是近年来临床实践表明[2],常规护理模式对脑出血患者护理效果欠佳。然而,有研究报道[3],中医护理干预、康复训练对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本文为了探讨中医护理干预联合康复训练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04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04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52例。依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确诊为脑出血患者[4],且经CT或MRI确诊;知情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精神障碍或意识障碍者;存在其他严重疾病者;生命体征不稳定者。对照组52例患者中男31例,女21例;年龄51~68岁,平均年龄(58.36±9.22)岁;发病时间0.5~3 h,平均发病时间(1.72±0.57)h;出血量15~30 mL,平均出血量(22.19±4.57)mL。联合组52例患者中男32例,女20例;年龄51~69岁,平均年龄(58.41±9.27)岁;发病时间0.5~3 h,平均发病时间(1.74±0.58)h;出血量15~30 mL,平均出血量(22.22±4.60)mL。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模式进行护理。其内容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防止血压升高及出血加重,预防压疮护理,鼻饲护理等。
联合组患者给予中医护理干预联合康复训练进行干预。中医护理干预:①情志护理。脑出血患者极易出现悲忧、思虑过度等不良心理状况,从而不利于康复。故应该通过移情易性方式来转移患者的思虑;鼓励患者家属积极的与患者进行交流,缓解患者心理压力,用暗示法增强患者的信心。②针灸。选取足三里、环跳、合谷、三阴交、阳陵泉、太冲、昆仑等穴位,每个穴位利用针灸刺激15 min左右,共治疗14 d。③饮食调护。遵循因时因地、辨证施食的原则,以蔬菜水果为主,采用少食多餐方式进食。
康复训练:①按摩。利用轻揉、推摩、擦摩、按捏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按摩刺激。用拇指轻揉头部、上肢5次;用弹指法对肌腱部位进行按摩2次;用轻揉、按捏的方法捻揉和活动各指关节;屈曲下肢10次,并用拇指揉按足背面各趾间10次,1次/d,共治疗7 d。②运动。被动运动包括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旋转和上举;前臂内收、外旋;腕关节要屈、伸、旋转;肘关节屈、伸、旋前、旋后;手指要屈、伸;髋要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旋转;膝关节要屈、伸:踝关节要跖屈、背屈、内翻、外翻;足趾要屈、伸等。每次每个关节活动20次。主动运动包括外展肩关节,屈曲和伸展肘关节、腕关节,做握拳和伸掌运动;还应锻炼患者手推、拉和抓持物体。对于能下床患者可训练抬脚、踏步、迈步,到逐渐扶着行走。
1.3 观察指标 认知功能:利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认知功能,总分为30分,评分越高说明认知功能越好。生活质量:利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分别从躯体功能、生理职能、机体疼痛、社会功能、情绪功能、精神健康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每项100分,评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利用自制问卷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护理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包括特别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特别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22.0对本文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认知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认知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MMSE评分均显著增加,联合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认知功能比较() 单位: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对照组 52 14.52±1.45 18.16±1.82 11.280 <0.05联合组 52 14.49±1.44 24.16±2.42 24.762 <0.05 t值 0.106 14.289 P值 >0.05 <0.05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躯体功能、生理职能、机体疼痛、社会功能、情绪功能、精神健康评分均显著升高,联合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联合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8.0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8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 单位: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 单位: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躯体功能 生理职能 机体疼痛 社会功能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52 62.35±6.24 80.24±8.02* 60.22±6.02 79.35±7.94* 63.58±6.36 84.52±8.45* 64.11±6.41 81.22±8.12*联合组 52 62.31±6.23 90.11±9.01* 60.19±6.01 90.52±9.05* 63.52±6.35 93.16±7.52* 64.09±6.41 91.13±8.54*t值 0.033 5.901 0.025 6.690 0.048 5.508 0.016 6.06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情绪功能 精神健康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52 65.22±6.52 83.54±8.35* 61.27±6.13 83.26±8.33*联合组 52 65.18±6.51 91.02±8.16* 61.24±6.12 93.11±6.38*t值 0.031 4.620 0.025 6.770 P值 >0.05 <0.05 >0.05 <0.05
脑出血是由于血压突然上升,使得脑内微血管破裂引起的脑部出血。其主要的临床症状为眩晕、头痛、肢体麻木、说话不利索、视力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5]。目前临床上治疗脑出血患者常以防治并发症,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残疾率,减少复发为原则,但是效果不佳[6]。
然而,近年来有研究报道[7-8],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存在可塑性,脑出血患者给予其积极的康复训练,并辅以中医护理干预能够恢复损伤大脑。鉴于此,本文为了探讨中医护理干预联合康复训练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选取104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联合组患者干预后躯体功能、生理职能、机体疼痛、社会功能、情绪功能、精神健康评分及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中医护理干预联合康复训练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究其原因,通过按摩及运动等肌肉功能的训练,最大限度恢复患者的肌张力和自主的肢体运动,缓解头晕、面部麻木、关节肌肉疼痛等症状,较快恢复肢体运动感觉功能;另外中医护理干预通过情志护理改善患者心理状况,饮食干预提高患者的营养补充,针灸刺激肌肉神经,进而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9-10]。
并且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使得其恢复效果较佳,从而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故本次研究发现,联合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8.0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8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应用中医护理干预联合康复训练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