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泉淼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群常见脑血管疾病,在我国每年新增脑卒中人数约200万,每年因脑卒中死亡人数80万~100万,其中脑卒中主要是由于脑血管阻塞、破裂引起神经细胞及组织受损,使得患者认知功能和肢体功能受损而出现瘫痪,需要后期积极采取康复治疗改善偏瘫患者功能障碍,提高生存质量[1-2]。针对脑卒中后中枢神经受损导致的下运动神经元功能过度释放,患者肌张力过高而不能完成精细动作,可通过A型肉毒毒素改善,其作为一种有效的抗痉挛药物,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过高的肌张力[3]。同时,由于常规的康复治疗重点在于患肢主动参与,但是由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存在本体感觉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有限,利用本体感觉训练对症训练,效果会更好[4]。因此,A型肉毒毒素联合本体感觉训练,互为协同作用,改善内在肌张力,提高患肢功能,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现就A型肉毒毒素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做如下具体分析。
1.1 资料 将本院在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64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成甲组32例,乙组32例,甲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乙组实施A型肉毒毒素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其中甲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53~75岁,平均年龄(62.55±5.39)岁;乙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51~74岁,平均年龄(62.63±5.31)岁,两组患者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家属同意进行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选取研究对象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5]对于脑卒中患者的诊断标准,并在脑卒中后出现偏瘫后遗症的患者。排除标准:合并有肺部感染疾病的患者;合并严重传染疾病的患者。
1.3 方法 甲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分别对躯干、关节做控制训练,对于日常行走、平衡、进食及洗漱等定时训练,每次进行约0.5 h,根据患者耐受程度做适当调整,每天进行2次训练,连续治疗8周。乙组在甲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A型肉毒毒素联合本体感觉训练,采用BTXA冻干粉针剂(生产厂家: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规格:100 IU)对患者进行注射A型肉毒毒素,采用4 mL生理盐水溶解BTXA至2.5 IU/mL浓度,采用1 mL皮试针管对患者肌张力明显的肌肉局部注射,保证每块肌肉的注射剂量在50~100 IU,患者整体接受注射剂量不超过300 IU。在注射3 d后开始实施本体感觉训练,使用PK254P Prokin 平衡训练仪(生产厂家:Tecnobody)在治疗师从旁协助下进行训练,1次/d,时长在20 min左右,具体方法:实施前评估,患者保持膝关节弯曲90°,患者尽量保持静止不移动,显示屏治疗描述在80%以内的范围内患者做动态本体感觉训练,若在80%以外做静态本体感觉训练;动态本体感觉训练,患者做坐位背曲训练,摆好体位后开始治疗,首次治疗时由治疗师详细讲解原理及操作过程,并对患者进行从旁协助训练,确保患者熟练进行训练,患者在进行坐位训练7 d后将体位更改为健腿负重,在初期训练时扶住保护杆,后期无跌倒风险时可选择不扶保护杆,患腿髋关节前屈15°直立训练,然后开始背屈训练,注意强度,治疗师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做适当调整,连续进行8周训练。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通过徒手肌力评定法(MMT)测量患者的下肢肌力,共计20分,分值越高患者的下肢肌力越好。通过Holden功能性步行分级(FAC)测量患者的步行能力,评级越高患者的步行能力越好。通过Berg平衡量表(BBS)测量患者的下肢平衡功能,共计56分,分值越高患者的下肢平衡能力越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表(FMA)中对于下肢运动评分(FMA-L)测量患者的下肢运动情况,共计34分,分值越高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越好。通过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ADL)测量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共计100分,分值越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对所得的所有数据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计算,对计数资料率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功能比较(表1) 治疗前,两组的MMT评分、FAC评分、BBS评分及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MMT评分、FAC评分、BBS评分及FMA评分均所有上升,且乙组上升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功能比较() 单位: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功能比较() 单位:分
MMT FAC BBS FMA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甲组 32 7.89±1.25 12.95±2.52 1.08±0.22 3.34±0.69 22.76±4.52 34.14±5.24 13.83±3.07 22.14±4.46乙组 32 7.95±1.19 16.27±3.17 1.03±0.26 4.31±0.87 22.83±4.57 39.82±5.61 13.89±3.01 25.72±5.11 t值 0.197 4.83 0.830 4.942 0.062 4.186 0.079 2.98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比较(表2) 治疗前,两组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ADL评分均有所上升,且乙组的ADL评分较甲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比较() 单位: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甲组 32 42.53±4.52 52.61±5.56乙组 32 42.68±4.47 62.18±6.02 t值 0.133 6.606 P值 >0.05 <0.05
脑卒中作为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有趋于年轻化趋势,造成患者出现后遗症偏瘫严重影响日常生活,需要通过针对性训练措施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促进患者康复[6]。但是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受疾病影响容易出现痉挛导致康复训练进程较慢,需要通过药物改善患者的生理状态,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
A型肉毒毒素是由厌氧肉毒梭菌分泌的细菌外毒素,有较强毒性,患者在肌肉局部注射后,可经蛋白水解激活,作用于神经- 肌肉接头,以化学性失神经支配效应达到肌肉松弛、麻痹作用,应用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改善患者的肌肉张力,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7]。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常规康复方法通过主动运动、平衡训练、被动训练等仅能维持基本运动模式,而本体感觉训练利用运动、牵张挤压等本体感觉刺激神经肌肉,增强肌肉收缩而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使得患者在运动中产生的关节应力做出反应,帮助维持关节的稳定性[8]。因此,将A型肉毒毒素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应用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研究结果表明,患者的肢体相关MMT评分、FAC评分、BBS评分及FMA评分均较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更高。A型肉毒毒素联合本体感觉训练的康复训练方案,首先A型肉毒毒素作为局部肌肉注射药物,减少口服抗痉挛药物的嗜睡、肝肾功能损害、全身肌无力、胃肠道反应及变态反应等全身毒副作用,对于部分口服抗痉挛药物不耐受的患者更为适用,其次患者健肢和患肢之间负重不平衡容易导致患者在康复训练时跌倒,通过A型肉毒毒素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为康复训练打下基础,为更好的改善运动功能创造条件[9-11]。最后,实施本体感觉训练,通过本体感觉评估训练系统进行高度针对性精准训练,激活患者的本体感觉及协调能力,恢复患者对声音、视觉反馈信息的正确动作反应,对改善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有积极意义[12]。
综上所述,A型肉毒毒素联合本体感觉训练通过A型肉毒毒素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肌张力,解除痉挛,配合本体感觉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