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任何一门语言,都必须要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由于中文和英文分属两个不同的语系,因此在对中国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中西方文化差异教学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首先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中中西方文化差异教学的重要性,随后分析了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最后提出相应的教学措施,以期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 中西方文化差异 教学措施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国际化的不断推进,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不止是在国家层面,更深入到学校与学校、人民与人民之间的交流。以重庆商务职业学院为例,学校在近几年先后接受了几批外国学生到本校来学习交流,这些泰国学生、新加坡学生来到我们学校,在学习我们专业知识的同时,我们也开设了文化课程,比如中国书法、美丽重庆、汉语入门等,这些基础的文化课程就是为了帮助留学生更好更快地了解中国。每一种语言都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具体表现在社会关系、文化内涵、道德价值观等方面。双方在交流时,要做到互相契合就必须充分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避免出现沟通障碍或造成任何误解。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有必要为学生引入中西方文化差异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
(一)社会关系
中西方文化差异中,社会关系的差异较为突出。中国家庭几代同堂的现象非常普遍,父母负责孩子生活起居、学校教育,毕业后又操心孩子的工作、婚姻,子女婚后父母又帮助照顾孙子孙女。同样,子女尊重长辈,在父母年老之后也必须尽到赡养的责任,家庭成员互相依赖,亲情氛围浓厚。而在西方家庭,情况大为不同,父母养育子女到十八岁,成年之后便不再有义务资助子女,甚至是大学读书,父母也不是必须要支持。子女结婚之后要搬出去住,自己挣钱养活家庭,孙子孙女与祖父母之间的关系较中国而言是比较淡泊的。除开直系亲属之外,中国人在表亲与堂亲的关系上也更为紧密,一般来说,现阶段中国人的亲戚朋友大多都居住在同一个地方,彼此之间有方方面面的联系,一个大家庭的发展都要依赖家庭里面各个成员在社会中的地位、角色发挥的作用。
(二)道德价值观
中国人强调集体主义(collectivism),先集体,后个人,凡事先为他人着想,主张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中国,我们讲究“人情味”,把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当做一种美德。而西方盛行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西方人的自我中心意识和独立意识很强,他们强调自己为自己负责,别人的事情概不干涉,小孩子从小在生活中,他们的决定都被大人尊重,他们自主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以后的发展方向。
此外,中西方在荣誉感上也大为不同,中国人向来谦虚,奉行“谦虚使人进步”“谦谦君子”,面对别人的赞扬或自己取得的成就,总是表现得很低调。而西方人对自己的努力成果总是很自豪,善于表现自己,通常表现得很自信,对别人的夸奖持肯定接受态度。
(三)社会礼仪
一般来讲,中国家庭的成员之间很少直接表达情感,尤其是上一辈的父母们更是如此,子女和父母之间很少说“我爱你”或者“谢谢”等,因为在他们看来,“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若真是把感谢挂在嘴边,反倒让家人觉得客套、生疏,其实父母与子女之家的感情是很深厚的,但由于中国人的含蓄、不好意思,“爱”这个字眼很少说出口。相反,在西方,“我爱你”“谢谢”等语言被广泛大量使用,不管对谁,父母、朋友、爱人等,一个小小的帮助,如递一杯水、准备一份早餐,西方人都会说一句“Thank You”,因為对他们而言,这本是自己的事,别人帮助了你,就应该表示感谢。这就充分体现了中国人与西方人在礼仪上表现含蓄和直接的区别。
在个人隐私方面,中西方也有很大差别,中国人见面聊天,通常会询问别人的年龄、工作、收入、婚姻状况等,但在西方人眼中,这些都是非常隐私的问题,如果别问起,他会觉得非常诧异,感觉“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四)文化内涵
同一种事物,在中西方文化里可能有截然相反的内涵,比如,狗,在汉语里,“丧家之犬”“好狗不挡道”“狗腿子”等均是表示贬义的。而在西方文化中,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他们用“Love me, love my dog”、“a lucky dog”来表示对狗的喜爱。此外,数字在中西方文化中的蕴意也完全不一样,中国人不喜欢4,喜欢3、6、8,因为4谐音“事”,3、6、8分别谐音“升、顺、发”。对西方人来说,他们忌讳13,因为13给耶稣带来了灾难和不幸,在西方一些国家,很难找到13号楼或13号门牌,他们用 “12A”代替。
三、中西方文化差异教学的主要措施
(一)课堂导入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根据每单元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文化知识补充,将这些知识点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融入课堂之中。比如,在《成长英语》第八单元colourful festivals,various experiences中,老师可以先将中西方各种节日给学生介绍一下,同样是情人节,中国是在农历七月初七,而西方则是在阳历二月十四,时间不同是因为他们背后的起源不同。
(二)课外阅读
课下,教师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西方英语文学作品、报刊杂志,既引导学生利用空闲时间自己探索专研中西方文化差异,又让他们积累文化知识,拓展文化视野。但在推荐书目时,老师需结合学生的英语水平,选择恰当的文学作品,比如可以鼓励学生去看Little Prince。
(三)影音学习
目前,网络上有很多英语电视、电影、纪录片等资源,教师可定期播放一些英语视频或鼓励学生课下自行观看。可以推荐一些有代表性的英美剧、电影给学生,比如Friends、The Simpsons等,这种方式能将西方人的真实生活更生动、更直接地展现出来,学生也能身临其境地区感受他国的文化。
(四)开设第二课堂
学校可开设“英美文学鉴赏”、“中西方文化差异”、“英美概况”等选修课,为有兴趣深入学习的学生提供学习渠道,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汉语文化素养,进一步比较两种文化的区别。
新时期,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单词、句子、文章,更要教会他们如何正确地运用,有意识地在课内课外引导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真正地将英语学精、学透。
作者简介:范小姝(1991-),女,汉,重庆商务职业学院,重庆,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语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