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立明
【摘要】京津冀城市群一体化建设作为国家战略发展规划,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随着深化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以及2022年京张冬奥会的申办成功,国家大力倡导3亿人上冰雪的号召,如何促进京津冀地区与青少年体育的协同发展被提上日程,本文将从青少年体育对京津冀地区发展的影响、青少年体育内部协同发展对促进城市化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希望能为早日实现京津冀城市群的快速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 青少年体育 协同发展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在2015年被正式确定为国家发展战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又正式确定了京津冀未来发展的方向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被称为中国经济体量最大的三个城市群,三个城市群在经济发展中也存在差异。深化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推进,如果真正实现三地的共存共荣,需要全方位,全覆盖,立体式的协同发展。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城市建设、交通等等。青少体育作为我国全民健康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部分,体育的协同发展必将推动三地城市间内涵建设的发展。
一、京津冀城市群建设的现状分析
与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相比,京津冀城市群建设起步相对较晚,合作的方式与内容也比较单一,几乎所有的政策实施都主要依赖高层推动,并没有完全发挥市场化运作的作用。这种情况的出现与京津冀三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京津冀三地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均不对等,这些因素也会给未来市场化运作带来一些不利的因素,因此,要实现京津冀城市群的协同发展,首先就必须要了解三地之间的合作需求以及制约因素,在甘愿互为补充、互相协同的前提下,才能解决三地之间的制度壁垒以及文化差异带来的不利影响,缓解由于京津冀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均衡而形成的"空吸"现象,只有真正实现了三地之间的协同发展才能发挥出京津两地的辐射作用。
二、青少年体育内部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
总书记曾说过,少年强则中国强,体育强则中国强,推动我国体育事业不断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体育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青少年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体育强国所需要的主要人力资源支撑,青少年体育的发展关乎到我国体育强国梦的实现与否,是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我国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
(一)青少年时期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终身体育习惯的重要时期
青少年人群在我国正处于中学阶段,接受了学校体育的熏陶,学校体育对加强青少年体育兴趣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建立起青少年对体育的浓厚兴趣,才能使学生自发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旦体育行为养成将,必将潜移默化的促进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水平,青少年体育运动习惯也会为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提供帮助,青少年时期是形成终身体育观念的重要时期,学校是连接家庭和社会的纽带,如何很好的发挥学校体育的作用,激发学生体育运动带动潜能,增强学生阶段体育体育锻炼水平,将对增强全民族体质健康,提升国民整体素质,早日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提供帮助。
(二)体育内部的协同发展是实现体育强国梦想的必要途径
青少年体育是体育强国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竞技体育后备的力量,又是群众体育发展的前提保障,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作为构成体育的三种形态,要想实现体育强国梦就必须全员参与人人参与,实现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协同发展,三者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共同进步,三者缺一不可。青少年时期体育参与意识的培养同样需要三者的协同發展,学校体育为青少学习传统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打下基础,建立运动兴趣,随着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人群将向竞技体育分流,去参加更高水平的比赛或表演;竞技体育中所展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力与美的结合又感染带动更多的人喜欢体育参与到运动中来;群众体育作为学校之外的体育运动,是普通民众自愿参加的,以强身健体,休闲娱乐、社交等为目的,学校体育是基础,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群众体育的发展,学校体育的归宿是群众体育。群众体育的参与者同样也包括青少年,社会作为学生走出学校之后的大熔炉,同时也是学生们课余活动的重要场所。
(三)青少年体育的发展能够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
高水平的体育比赛带给人们的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因此体育赛事也作为一种竞赛表演的形式出现了,而青少年作为高水平竞技比赛的后备力量,青少年体育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体育产业的开展,青少年不仅是表演者还是观众,是追捧体育比赛的受众群体;青少年体育爱好者也是体育健身娱乐业和体育旅游业的重要参与者;伴随着体育核心产业的开发,体育用品业、体育彩票业、体育传媒业、体育食品饮料业等相关产业也将得到成几何式的增长,然而所有的这些青少的参与都是必不可少的。无论从体育产品的创造者还是消费者来说青少年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三、城市建设与体育协同发展
体育赛事的承办一般都会对举办城市的基础设施提出一定的要求,举办城市为了申办成功就必须要通过改造和修建一些新的体育或基础设施满足比赛。除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外,为了使比赛顺畅的进行还需要建设相应的交通、通讯设施。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带动赛场周边城市经济的发展;在比赛运行中还可以发展体育旅游项目。比赛对人员的需求是巨大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一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体育比赛的举办还可以促进当地文化的发展,比赛期间当地媒体将会通过各种渠道对相关新闻进行报道,还会举办一些群众性活动,这些都能够丰富市民的业余生活,推动文化的传播。除了城市基础设施,良好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都将随着比赛的举办而得到提升。良好的城市环境和城市建设,也是促进体育发展的有力助推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必定会带来更多,更高水平的体育比赛,也会成为众多体育赛事的举办地,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四、当前仍需要解决的问题
保障京津冀青少年体育赛事协同发展的政策相对较少,相关制度还有待完善,运行机制有待向高质量发展;京津冀体育协同缺乏长远的规划,一些青少体育比赛没有明确的长期目标,而且具有代表性的品牌赛制还没有形成规模,影响力不够,含金量有待进一步提升;京津冀青少年体育的协同范围不够,深度不够,据相关资料显示仅仅出台了一部《京津冀青少年体育协同发展框架协议》,而且主要集中在竞技体育中,在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中并没有涉及;城市间学校体育的协同发展需要三地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教育机制改革为其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欣,刘振卿,吴勇,王佳,姜蓉.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的高校冰雪体育教育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11):25+32.
[2]韩晴. 京津冀区域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9.
[3]吕昌元. 京津冀青少年体育赛事协同发展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9.
[4]武雨佳. 2022年冬奥会背景下京津冀大众滑雪赛事协同发展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9.
[5]李艳荣,张长念.区域协同发展战略下京津冀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9,39(01):40-44.
[6]高奎亭,李勇勤,李乐虎,陈家起,殷志栋.京津冀冰雪体育公共服务协同供给:内涵、困境与突破[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8,33(06):546-552.
[7]吕昌元,李佳琦,王庆伟,黄曼曼,侯亚琴,武雨佳.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群众体育赛事发展研究[C].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四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8:424-425.
[8]李燕.京津冀地区体育公共服务分层供给的路径与措施[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6,31(03):247-251+258.
[9]梁捍东,郭清梅.京津冀协同创新视阈下的河北省体育产业发展探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6,30(03):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