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和声课程是音乐专业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与钢琴伴奏、曲式分析、复调等课程关系密切。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和声课程注重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导致学生无法满足音乐市场发展需求。因此,高校必须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将和声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提高和声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简单分析了当前和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和声学改革实践路径。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和声;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人才教育体系和产业需求在结构、质量和水平方面无法适应,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满足社会企业发展需求。应用型人才是高等教育不断发展提出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与学术性人才不同的是,应用型人才指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在从事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和声专业是音乐创作的重要写作技巧,是对位、配器以及曲式等其他作曲技法的基础,与各声部相互组合构成一个整体。因此,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和声专业教学必须打破传统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转向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主,使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一、和声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和声教学模式落后社会发展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所开设的和声专业课程主要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具备音乐表演专业所需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演奏能力、语言交流和沟通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在文艺表演艺术团队、教育部门、培训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艺术表演、教学、文化活动等工作。但是,目前学校和声专业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传递,和声课程是作曲技术课程中最难的一门课程,一些音乐学生本身的基础比较差,纯理论的和声教学,让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声教学一直强调公式、规矩,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学生在创作或者制作音乐过程中很难将学习的和声知识运用作品中来。
(二)和声教材不符合教学要求
和声是在西洋音乐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至今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古典和声从17世纪开始到19世纪结束后又融入了现代和声,和声理论和技术相对成熟。我国直到20世纪初才开始在音乐作品中运用和声,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中国和声理论水平有了一定的进步,目前高校教学所使用的和声教材大部分是20世纪以后西方传入到中国的大小调和声体系,比如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霍洛波夫《和声学应用教程》、桑桐的《和声学教程》,我国的五声化和声结构、复合和声、调式交替变音和声与现代流行乐、爵士和声以及传统大小调有很大的区别。然而在和声教学过程中,受到课时、学分等方面的影响,高校不可能在全校开设中国五声调式和声学课程,即便课堂上涉及相关内容,但是音乐教师也并没有给学生详细介绍五声调式以及现代流行、爵士和声体系,这严重影响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播和发展,对学生学习改编和创作具有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音乐作品影响比较大。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文化的繁荣,中国文化艺术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近年来,各类音乐电视选秀节目的发展,让流行音乐逐渐成为社会热潮,一些摇滚乐、爵士乐、电子乐等理性音乐的和声已经逐渐使用七和弦、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等高叠置和弦,和弦音乐已经超过了传统和弦乐的范畴。但是高校的和弦教育内容还停留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音乐文化,目前高校还没有出现一本满足大小调体系、中国五声调试以及流行音乐方向的综合性和声学教材。教材的内容与高校应用型和声人才的培养目标相去甚远。
(三)教学方式单一
长期以来,高校和声学课程都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单项教学方式,教师讲课、学生听讲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这种教学方法不容易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和教师处于一个封闭的教学环境,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灌输的教学方式无法将和声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由于高校的和声课程为公开课,通常以班级或者年级为单位进行教学,以班级为单位的人数一般有四五十个人,以年级为单位的上课人数往往达到上百人,一百多人的课堂学生很难专注地听老师讲课,部分同学可能在上课的时候玩手机心不在焉,有时音乐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还要维持现场秩序,很难保证上课质量和效率。由于教师教授学生人数比较多,学生的习题作业量比较大,音樂老师有时无法按时批改好作业,所以只能少留或者不留作业;还有部分学生不认真对待课后作业,存在抄袭同学作业的现象,这样就导致课后练习成为摆设。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和声学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一)建立和声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应用型人才模式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和声应用能力,因此,和声学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和声感知能力、写作能力及作品分析能力。和声感知能力的培养可以利用键盘和声进行训练,将和声理论逻辑性及和声音效果结合在一起。键盘和声是根据键盘特点并结合实际应用和声理论学科,主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内心听觉和即兴创作能力。让学生从理论和声从理论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提高和声音响效果;和声写作能力是让学生将理论和声知识转化为实践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用伴奏或者合唱进行写作,帮助学生更好地将和声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音乐作品和声分析是学生和声应用能力的综合体现,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和声理论知识,才能对音乐作品进行赏析。音乐作品和声分析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宏观方面包括音乐作品的风格、艺术形象、曲式结构、调性布局等内容;微观方面包括音乐组排和弦的运用、声部处理、和声功能和色彩等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弱化理论知识,突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和声教学方式
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和声音乐教学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信息媒介具备声音、画面、视频、动画、图文等多种媒介信息,可以带给学生多感官刺激,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目前,大部分高校已经配置了电子合成器等数字化的音乐教学设备,和声课程在教学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数字设备,在和声过程中可以模拟和声的音响效果,或者将学生和声作品用数字化设备实时播放出来,让学生感知和声效果,发现自己创作的和声作品中存在的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编曲能力,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和声应用能力。遇到一些比较难的知识点,音乐老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形式,用通俗易懂的动画表现出来,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将晦涩的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语言,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接受,突破和声学教学难点和重点,提高和声教学质量。在上课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手机微信、QQ等社交软件,在课前将教学内容发送到群里,让学生提前预习,提高课程教学效率。授课结束以后,学生可以通过微信群或者QQ群直接向教师提问,将课堂学习的疑难点告知老师,音乐教师可以在线直接回答学生的疑惑和问题,实现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改变过去单向教学的现状,提高和声教学质量和效率。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讨论、学生创作编曲、独立研究等方式,将单一的课堂转变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音乐课程。
(三)调整和声学教学内容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必须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制定专业教学计划,突出应用性课程教学改革目标。现有的和声学教材远远落后实际音乐发展要求,因此,学校必须及时调整和声专业课程教材内容,删除一些纯理论性的知识,尤其是大量的西方和声教程,要根据中国和声发展变化,结合中国和声乐的实际情况,编制适合中国学生学习的和声学著作;在已有的西方古典和声学基础之上,在教学中增加民族五声调式、键盘和声以及流行音乐和声内容,满足音乐市场的发展需求。同时还要根据发展变化增加电子音乐制作课程,让学生掌握现代化信息音乐学习手段和方式。因此,高校可以形成以和声学为主干课程,并配合试听、乐理、合唱、歌曲写作、钢琴即兴伴奏、电子音乐制作为辅的课程,在分配课时的时候,要适当增加和声课程的课时,以弥补当前和声教学学生基础面和实践应用不足的局面,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和声专业课程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主,高校要及时调整和声学现有的教学模式,加快和声学教学改革,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和声学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和声感知能力、创作能力和作品赏析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和声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和声学教学模式改革探究[J].黄河之声,2018(23):89-90.
[2]周玉娥,徐晴岚.应用型培养模式下高师和声教学改革思考[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6(12):46-47.
[3]孙孝良.和声教学的改革研究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7):268-269.
作者简介:仇啸娜(1990-),女,汉族,博士在读,研究方向:跨国际交流下的和声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音乐高校学生学习古典和声的教学条件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