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
科学家认为,6岁之前是宝宝大脑发育的黄金阶段,怎样锻炼孩子的大脑,才真正“省心省力”呢?
哈佛大学医学博士丹尼尔·西格尔经过多年研究,总结出了7件有助于儿童大脑发育的事情。父母们无须花费过多时间,只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记得做这7件小事,不知不觉,宝宝的大脑就得到了锻炼。
哭闹时,给孩子一个拥抱。在孩子3岁之前,负责情感与情绪的右脑一直在大脑中占主导地位。因为宝宝还没完全掌握用文字和语言表达情绪,父母只需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就可以。用拥抱、亲吻、拍拍等方式安慰孩子,等他们安静下来再讨论解决办法,一来能有效避免被孩子的哭闹“拉下水”,不让吵闹升级,二来也能锻炼孩子的左右脑。
引导孩子“复述”。当孩子丢了心爱的玩具或在学校里被同学欺负时,复述就是一个好方法,能让孩子明白发生了什么。研究表明,复述这个程序能夠迅速且直接地给情绪命名,因此可以让右脑“情绪通路”中的活动平静下来。通过复述让孩子清楚发生了什么,导致了什么情绪,能让孩子更快冷静下来,同时也能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
多用疑问句,少用祈使句。运作良好的大脑可以帮助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同时考虑后果和他人的感受。父母可以试试多用疑问句,少用祈使句,多给孩子做决定的机会。
“你今天想穿裙子还是背带裤?”“周六的聚会和足球赛冲突了,你打算怎么办?”让孩子在做决定时,学会思考不同选择的利弊,并承担它们的相应后果,这对于孩子的脑力来说,可是一项“大工程”。父母尽量不要过多干预,即使你知道他做的不是最优选。
带孩子一起动起来。研究表明,身体动作会直接影响大脑中化学物质的分泌。当我们改变身体状态或姿势时,情绪也会改变。比如微笑一分钟,你会感到更快乐;做个深呼吸,就会减少紧张和焦虑。孩子们同样适合这些练习。所以,当大脑“宕机”、无法思考、一片空白时,不妨带孩子出去走一走。
帮孩子应对不安记忆。有的孩子本来很向往游泳,某天却说再也不想去游泳了。无论你怎么威逼利诱,他都万分抗拒,你问他为什么,他又不知道。这其实是孩子大脑中的“安全模式”在作祟。大脑会记住我们做过的每一件事,并将这些事情进行分类:哪些令人愉快,哪些令人不安。同时,大脑会将不安的事情归进“安全模式”中,通过释放出强烈的负面情绪来警告我们不要再做这件事,即便是我们对那件事已经记忆模糊。
当孩子大脑中的“安全模式”启用时,我们可以在他睡前或是饭后等放松的状态下,带他回忆曾发生过的事情,整理记忆、释放情绪。这样不仅能让孩子了解自己,还会让他们变得更勇敢、更开心、更镇定。
用恰当的词形容负面情绪。情绪会影响我们对世界的感受,难过时,再好吃的东西都难以下咽,开心时,路边的一朵野花都无比美丽……这是大脑在对不同的情绪做出的不同反应,它会随着我们注意力进行调整。教孩子用“感到”来描述负面情绪,是一种安抚大脑的好方法,比如“我是孤独的”,会有一种被定义了的感觉,但是用“我感到孤独”,就会让孩子意识到,孤独只是一种短暂的感觉,而非人生常态。
多创造愉快的亲子时光。实际上,大脑并不是个隔绝在头骨中的单个器官,它是为关系而生的有机体,负责维系各器官的运作。同样地,在我们帮孩子锻炼大脑各方面发展时,也要帮他们建立与他人的联系。多与孩子一起看看书、听听音乐、跳跳舞,多邀请与孩子同龄的朋友一起聚会,在互动的过程中,孩子会增强与人相处的自信心以及社交安全感。
给孩子的大脑浇灌足够的爱的养分,无须大费周章,就用这7件小事开启你实践的第一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