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语是初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如单词、短语进行学习,还需要引导学生对英语语法进行学习和理解。英语语法的教学关系到英语整体教学效果的提高,也会对学生后续学习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基于此,有必要结合初中英语教学的特点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制定科学有效的英语语法教学策略,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有效掌握英语知识,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策略研究
根据新课标的相关内容,初中英语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对相关的基础知识进行学习掌握,还需要引导学生初步学习掌握英语语法知识。由于语法是引领英语学习的一个关键,因此如果学生不能有效掌握语法,就很难将其他基础知识如单词、短语、读音、理解等融为一体,其英语整体学习效果就很难得到提高。基于此,老师必须高度重视语法的教学,在实践环节,老师要结合英语语法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学习水平,科学制定对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科学有效的教学效果。
一、 当前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存在的误区
(一)教学内容死板、无趣,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贪玩的年纪,对于学习与未来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也没有考虑到游戏与学习的利害关系,仅仅怀着童真和快乐去对待学习生活。部分学生只要抓住空当就放下学习开始娱乐,再加上有的教师讲课时腔调一致,一直保持一个音调,且经常将枯燥的英语语法知识穿插在课堂教学中,导致学生走神、打瞌睡或者干脆堵起耳朵做与英语学习毫不相关的事。不仅如此,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法教学时也因此忽略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导致课堂教学过程索然无味、较为死板,学生只会将英语学习当作是一项任务,完全体会不到学习语言的乐趣。
(二)忽略了教与学的有效融合
根据对当前的实际教学活动分析可知,有些教师对于教与学没有整体认识,对于教与学缺乏整体的认知,认为两者只是单纯的教学的一部分,做不到两者之间的相互关联,更意识不到两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奇妙关联。有些英语教师英语课前准备不充分导致课堂教学内容就是书本上的内容,忽略了学生“学”的积极作用;有些教师由于外界的局限性以及自身教学水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自己却扮演着“学”的角色。而原本应该成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却沦为了“坐着的观众”,既没有参与到“教”的过程中,也没有成为“学”的主体。教与学之间脱节也成为教师陷入初中英语语法教学误区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 夯实语法理论基础
学习英语语法,先需要理论的学习。理论固然是枯燥的,但却是必要的。在语法理论的指导下我们才能开始英语的学习。近年来,语法理论学习的必要性引起争议,部分人认为语法理论阻碍实际交流能力,外国人都是不学语法的,他们的日常交流根本不注重语法的学习,所以语法理论的学习没有意义。实则不然,外国人也是学习语法的,语法理论在他们的语言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只有学好语法理论,才能深入英语的学习,进而进行交际应用。若学不好理论,在交流中很可能会发生理解的偏差。
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才可以进阶,知识都是环环相扣的。理解了基础原理,就好似拔萝卜抓住了根,在此基础上的各种变形便连根拔起、迎刃而解。初中英语教师如何让学生夯实基础呢?首先,重要的一点就是笔记本,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将所学理论记录下来,方便查阅、复习、巩固。记笔记并不是单纯地将老师讲解的内容、PPT放映原封不动抄录,而是需要形成学生自己的笔记风格。例如,可以从旁批注以加深印象,或者标记抽象难懂的重难点,或者记录自己的疑问以便向老师询问等,形成自己的标记的符号系统。其次,笔记只是学生帮助加深对理论的表层理解,要想深入了解,真正把握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还需要实践练習。例如,初中语法中的动词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现在完成时等,对于这些语法可以寻找专门的题型,不断练习以深化记忆;抑或是去英语角将理论转化成实际交流,进行口语的练习,将所学理论真正应用到生活中。注重理论的夯实,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地基。
三、 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
老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兴趣教学法,这是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具有强烈兴趣,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初中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觉得英语单词众多,需要记忆的内容太多,语法难以理解,发音不准,不能顺利完成阅读或者理解,这使得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难以获得良好的成就感和获得感,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乐趣,降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这就是很多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难以取得成效的一个关键原因。老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为了达到这个效果,老师要结合学生的英语水平开展针对性教学,为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设计对应难度的教学内容,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收获,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获得感,促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自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引导,就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此外,为了增加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老师还可以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改进,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教学法,也就是将游戏融入具体的教学中去,也可以在游戏中引导学生对相关的英语内容进行学习,这种转变有助于改变初中英语课堂枯燥单一的教学氛围,将学生代入具体的教学环境中去,从而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教学体验,增加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感和获得感,进而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语法知识内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 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语法教学成果
伴随着教学理念的逐渐革新,初中英语教学也迎来了发展的高潮。对于语法教学而言,教师同样需要在新的教学理念的带动下,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以此来实现优化语法教学成果的目的。以多媒体技术为例,伴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在全国各大中小学校得到了普及。基于这样的发展背景,教师在开展语法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图片以及音频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行语法知识的练习,引导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总结出英语语法的构成规则。
五、 把语法放在语境中进行教学,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在实施初中语法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老师将语法单列出来,为学生简单讲述各种语法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为语法知识从本质上讲就是语言应用的规则和要求,加上英语语法与汉语语法之间的深刻差异,导致学生对其进行直接学习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另一方面,考虑到初中生的心智发育还没有完成,表现为心性不定,无论是思维能力还是理解能力都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为了达到良好的英语语法教学效果,老师要注意将英语语法教学融入具体的语境中进行,从而将语法以生动鲜活的内容呈现出来,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语法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感,进而吸引学生注意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实践环节,老师可以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者最近的热门新闻为切入口,将这些内容融入具体的语法教学中来,一方面利用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来吸引学生注意,另一方面以这些鲜活的内容来帮助学生实現对具体语法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有助于学生对语法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感和获得感,因此更能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六、 在英语短篇中融入语法教学,增强学生对语法的理解
语法学习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仅要学生对单个语法知识进行学习掌握,还需要学生将这些语法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并建立对应的语法知识网络结构,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对语法学习的整体性效果。为了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顺利建立个人的语法系统结构,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短篇文章的阅读理解中来掌握已经学习过的语法知识,并注意引导学生在整篇文章的阅读理解过程中实现对语法系统的构建和完善,帮助学生真正将课堂上学习的语法知识融会贯通,并将其内化吸收成为个人的知识,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在实践过程中,老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对应的英语文章阅读作业,鼓励学生在个人阅读过程中对文章大意进行初步理解,然后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以自己的方式讲出对文章的理解,老师则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对文章意义进行学习掌握的同时,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对其中的语法知识进行理解,促使学生真正理解文章对应文句中蕴含的语法知识及其应用原理,进而帮助学生真正实现对语法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语法学习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关系到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应用水平,也关系到学生后续学习效果。当前很多学生普遍反映英语语法学习难度较大,很难在英语语法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趣味,这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为了帮助学生在英语语法学习中取得良好效果,老师要结合学生英语学习水平和语法教学规律,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将语法置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给学生带来生动具体的语法学习体验,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七、 总结
总之,初中英语是学生在初中阶段要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关系到学生的升学,也关系到学生眼界的开阔和思维的拓展。所以,初中英语老师,要想真正让学生学习英语,就让学生学好语法,让学生熟悉运用语法,说英语,讲英语,从而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实现英语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参考文献:
[1]俞立萍.基于核心素养的语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教师,2019,19(5):110-113.
[2]向丽.广州中考对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反拨效应研究:以城乡接合部的初中学校为例[J].英语教师,2018,18(23):55-62+67.
[3]陈华.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语法教学[J].校园英语,2017(37):204.
[4]黄初军.整体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C].教育教学研究:教育理论研究,2018.
作者简介:张娜,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