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对于他们日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阅读可积累到大量的知识,在融合与创新的过程中,将其内化成为自己的思想,然后采用文字的方法呈现出来,因此,语文教学中,应该从多个维度去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在以读促写的过程中,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文基于融合视角,首先分析了现阶段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接着重点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期为语文教师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融合视角;小学语文;读写结合
针对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工作而言,要格外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语言和写作素养,为日后的教学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但是从当下的教学情况而言,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过于乏味,难以将读写结合的效果诠释出来,而且读和写完全是相互分离的状态。本文所提倡的是将阅读、写作进行一定的融合,充分发挥出两者的教育效果,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一、 现阶段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生的自制能力弱,读写兴趣不高
这个阶段学生的年龄小,自我管理的能力比较弱,而且非常容易受到周围因素的影响,很难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课堂上,自然也就谈不上集中式的阅读教学。当小学生在缺乏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时,在课堂上无法专心地听讲,甚至还会出现扰乱课堂纪律,影响他人学习的情况,如若教师不对其进行相应的改善,会影响到整个读写教学的氛围,阻碍他们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读写教学模式过于乏味
部分教师受到新课改的影響,在教学模式上有了一定的创新,开始对各个部分的内容进行实践和验证,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形式化现象过于严重,无法获得一个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对于融合的含义,有些教师只是局限在课堂时间的拼凑中,对读写的内容进行了简要地调整,并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尤其是最终的阶段,一般是按照本堂课的中心去随意地选择一个写作题目,要求学生快速完成,没有对此进行必要的指导,会导致整个读写模式充满局限性。
(三)教学比例不明确,阅读大于写作的现象严重
新课程背景下,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作为重点,以此来推动教学工作的有效进行。但是从课堂教学情况而言,仍旧将阅读作为重点,教师仅仅是利用课堂最后5分钟来布置写作内容,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写作练习,这无疑会加重他们的学业负担,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急速减低,最终对语文这门学科呈现出非常强烈的抵触情绪。
(四)无法确定文章读写结合的关键点
日常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大多是相对独立的,主要原因还是教师无法将两者融合在一起,主观性地认为它们不存在任何的联系。所以在开展读写训练的时候,无法选择恰当的教学契机,不确定文章读写结合的关键点,没有从学生的视角去探讨应该如何开展读写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 基于融合视角下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策略
(一)“情”“感”的循序引导,激发小学生的读写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尽量从更为深层次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点,从而主动参与到读写活动中,然后在学习中积累到更多的素材,为日后的写作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对此,教师从“情感”的角度出发,秉承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多元化的引导模式,调动学生的读写思维,当学生在诵读的时候产生感情,然后在调动感情的过程中,迸发出融合的火花。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学中,开始之前让学生集体朗读一遍文章,读完以后,向同桌交流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表述:“周恩来少年时就立志读书,报效祖国,他的远大志向深深地影响了我。”当学生有这种体会以后,教师要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和激励,是否想用手中的笔将此刻的心情记录下来?那么在剩下的二十分钟里,就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背景,写一篇500字读后感,体裁不限。情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引导策略,有效地运用这种方法,能将读写融合起来,然后在多元的角度下调动学生的写作情绪,让他们接受到情感的熏陶,从阅读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写作灵感。需要注意的是,读后感的关键点中“阅读”是基础,感悟才是核心,而感悟往往是从读的层面衍生而来的,不能将两者割裂,如若只是“读”,那么就会将作文写成课文内容的介绍;如若只是“感”,势必会将读后感写成自我批评。因此,对于文章的感悟,不要受到原本题材的限制,而是应该在原文的基础上,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述出来,当教师、同学在读的时候,会非常自然、亲切。
(二)创新读写教学模式,丰富学生的生活感知能力
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信息技术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学语文读写教学而言,既是一种机遇,也是挑战,这就要求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性,将其有效地融入读写结合中,从而获得一个最优化的融合效果。读写结合大多是将文章作为基础,按照文章的内容去设计写作主题,使得小学生的读、写、思维得到高度的统一,将以读促写的作用充分地展现出来。因此,教师在开展读写教学的时候,利用信息技术为其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将学生导入到文章的氛围中,复读、跟读。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天》为例,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将学生带入春暖花开的世界中,把课本中描述的关于春天的景象都在屏幕上展现出来,接着朗读相关的句子。这篇文章的教学工作完成以后,以“春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当学生在课后写作的时候,可以借助网络资源查阅关于春天的内容,保证文章的真实性。再者,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比较少,所以在写作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无话可说的情况,这时候,教师借助网络为其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可以是当下的热点新闻,也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尽量让他们有内容可写,是事情可描述。从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而言,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构建一个具备生活气息的教学情景式时,也能扩宽教学资源,推动读写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合理规划课堂时间,以“读”促“写”
阅读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吸收的过程,而写作则是情感的表达,将吸收的知识从脑海中完整地表达出来,两者相互结合,从而指导学生有效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去提高写作技巧。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合理地规范时间,不要出現阅读大于写作的情况,而是应该找准两者的平衡点,将其融为一体,创新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将语言知识灵活地应用到写作中。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观潮》一文的阅读教学完成以后,首先是充分感知到课文中的词语、句子,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成语,对此有一个大致的认知,然后有感情地朗读,找准重点,感受到潮来时的奇特景象。而且在阅读的时候,深刻地感知作者的写作手法,采用何种方法去表述当下的壮观景象,使得整个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楚,便于学生将这种阅读所得到的技巧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课堂上阅读教学的时间尽量控制在20~25分钟,然后将剩下的时间用来写作训练,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尝试着去描写某一处的景物,按照这个景物的特点去明确写作的规律,展开想象,达到以读促写的效果。整个过程中,必须要意识到“读”只是沿着别人的思路去想象和分析,而“写”才是对自身情感的表述,为了写作而去阅读别人的文章,就一定要将阅读所获得思想转换成为自己的知识,这样才能达到一个读写高效融合的目的。
(四)重新整合文章内容,做到“读”“写”的高效结合
学生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去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具备一个读写的意识,按照小学语文的相关要求,认真复习新课程的知识点,明确不同阶段的写作重点,将主题单位的内容和训练目标结合在一起,确保每一节课都有一个训练的知识点。同时,教师要借助不同的主题来进行训练,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重新整合教材中文章内容,这样在丰富学生读写情感的时候,也能获得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按照重点,从最开始的课文分析、抄写到课后的仿写、续写等,不仅在形式上要多样化,内容上也应该贴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得他们想说、会说,对课文中心内容进行扩展和延伸,这样才能锻炼小学生的写作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组织一些课内外的交替阅读,小学语文读写教育的真正融合,也需要从课内、课外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当学生在阅读了关于某地景点的文章以后,让他们自己想象当地的蓝天、白云,萌生了去某地旅游的想法,有了这种想法以后,就可以让他们在课后搜集一些关于某地的图片、文字等,自己动手整理素材,进行一次写作练习,对作文内容真切,富有感染力的同学,教师将会给予一定的奖励。于是在课后,学生借助网络,图书馆查阅资料,为自己的小作文寻找相关的素材,这种课内外相互交替的读写教学,实际也验证了“教学做和一”的思想,体现出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读写结合的乐趣所在。
三、 结语
从融合视角来看,读写结合是提升小学生实用技能的关键所在,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达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从当下的教学情况而言,学生的兴趣还比较低,对此,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将读写教学看做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掌握两者结合的“度”,用于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蒋翔.论核心素养理念下的“读写融合”教学策略[J].中学语文,2017(33):83-84.
[2]张一山.“读写融合”的两个重要传统:关于语文学科本位回归的思考[J].课程教学研究,2014(7):56-58.
[3]朱明英,赵斌.融合教育理念下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探析[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14(2):8-12.
[4]陆燕玲.读写有序,比翼双飞: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实践[J].新课程学习,2014(3).
[5]胡秀梅.关于语文读写融合的分析[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8).
[6]罗敏.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J].读写算:教师版,2017(9):54.
作者简介:王万保,甘肃省陇南市,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琵琶九年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