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探索

2020-04-15 03:56袁锟
知识文库 2020年3期
关键词:悦纳团体疗法

袁锟

绘画疗法提供了非语言的表达和沟通机会,通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及作品,分析绘画者潜意识中的情感与冲突,从而达到辅导或治疗的效果。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的方式和手段基本上以语言为主,对于内心较为封闭的学生,也许教育效果不甚明显。通过绘画疗法,可以对大学生潜意识中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从而针对性开展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团体辅导的实效性和心理危机干预的及时性。本文探索在面对大学生群体时,绘画疗法在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1 绘画疗法的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绘画心理分析与治疗,是表达性心理治疗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之一。近几年,绘画疗法的应用性研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如心理教育专家严虎,于2012年成立国内首个“绘画心理分析与治疗研究中心(湖南)”,将绘画技术完全搬上学术研究平台,特别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如严虎《青少年图画心理分析手册》为了解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新途径(2011);周红介绍了绘画治疗在特殊儿童教育中的应用状况(2007);汤万杰在《绘画审美治疗对大学生抑郁症状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論证绘画疗法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改善和对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2007)。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有更多的研究者将绘画疗法更广泛、更专业、更有针对性的应用于教育领域。

2 将绘画疗法运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义

本文主要探索绘画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心理作用,通过绘画分析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发展性心理辅导。

大学阶段是自我认知稳步发展的阶段,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逐渐协调一致,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呈现出以下特点:强烈关心自己的发展;自我评价能力趋于客观,但也会表现出片面和幼稚;自我体验丰富而复杂;自我控制的能力提高;自我意识水平存在年级差异。总得来说,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基本规律表现为:分化——矛盾——统一。在大学生的发展中,会出现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的矛盾;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冲突;独立与依附的冲突;渴望交往与心灵闭锁的冲突。在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中,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也在不断调整和发展。自我意识统一的过程也是自我同一性的过程,即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的统一、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统一,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的统一。这种统一是在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包括群体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在认知分化矛盾的过程中,大学生会出现自我认知偏差,包括自卑、自负、自我中心、低自尊和自我同一性混乱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可能导致人际交往困难、社会适应不良、学习动力不足等不良后果,并进而影响到大学生们人生的发展道路。

通过运用绘画疗法,透过画作连接潜意识,了解潜意识中被刻意隐藏或未被察觉的深层内在自我,能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提升自我认知水平;通过绘画与分析,找到自己擅长的特质,发现未被自己察觉的优势,认清人格底色,增进大学生自我悦纳程度;通过对绘画过程及画作的针对性分析,提高团体辅导教育实效性。具体如下:

2.1 提升大学生自我认知水平

乔韩窗口把自我划分为四个领域:公开的领域、盲目的领域、隐秘的领域、未知的领域。认识自我的三条渠道包括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中认识自己、与他人比较认识自己、反省自己行为的结果来认识自己。针对大学生在自我认知中出现的偏差问题,通过绘画分析,能帮助绘画者探索性格、识别情绪,透过潜意识深入探究隐秘的、未知的自我,从而更好的掌握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状况。

2.2 增进大学生自我悦纳程度

良好的自我悦纳可以有效缓解发展中的矛盾冲突,使个体得到健康发展。马斯洛需求理论认为:人有自尊的需要,这是仅次于自我实现需要的第二高层次的需要。自我悦纳即产生高自尊。在正确自我认知的基础上,通过绘画自身以及绘画与其他心理疗法的有效整合,帮助大学生接纳人格中的优点与长处,接受缺点与不足,冷静对待得失,增进自我悦纳,既不以虚幻的自我补偿内心的空虚,也不以消极回避漠视自己的现实,更不以怨恨自责甚至厌恶来否定自己;有针对性地释放情绪和压力,克服消极情绪,采取积极乐观的心态,努力完善自我,促进自我疗愈和心理成长。

2.3 提高团体辅导和危机预防实效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团体辅导是重要的活动形式,团体辅导能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发展良好适应行为,进行多元价值观与信息交流,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然而,团体辅导也存在不足方面,作为大学生,认知水平和情绪控制趋于成熟,在团体辅导中,在开放程度上会有所保留,不利于教育的深入;团体辅导通常是一次性的,在短时间内教育效果无法保障;在面对团体成员,很难在一般性的团体活动中识别个体深度个性,达不到针对性教育、危机预防等功能。通过绘画辅导,使绘画者在创作的过程中获得情绪抒解与满足感;利用非言语工具,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使团体辅导提升教育实效性;通过绘画分析,对团体成员进行个体识别,从而能对个别学生进行后续有效跟进,实现心理危机预防干预。

3 绘画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3.1 绘画疗法能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中具有可行性。

在普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及咨询辅导中,语言表达为主要方式,如课堂教学、谈心谈话、人格测试、语言指令下的团体辅导等,也存在运用绘画情绪宣泄、压力排解、性格分析等,如秘密花园的涂色,但总体来说,绘画疗法在教育辅导中的运用较少,特别是在高等教育中,其作用还没有引起关注,在实际运用中也存在不够专业、不够深入的情况。而在分析运用中,绘画疗法相较于其他测试形式,具体更多的优势。通常的测试给出明确的情境,要求被试者回答在特定情境下的反应和选择,而图画测试不会说明测试目的,让被试者充分的表达自己,提供了表达个体差异的机会。因此,本课题提出绘画疗法可以为心理教育咨询提供参考。

3.2 绘画疗法能提升大学生自尊水平,改善内在低自尊状况。

临床心理学家Melanie Fennell 在《战胜低自尊》一书中,将自尊定义为:“我们看待自己的方式、我们对自己的想法,以及我们赋予自己的价值”。低自尊者通常对自己有消极的整体看法,消极的评价自己,对自己的存在价值也持有消极的态度。例如,低自尊的人会存在自我认知模糊、自我怀疑、害怕行动,常感受到消极情绪,在人际上出现回避行为等表现。大学生群体处在自我意识分化矛盾的阶段,容易出现低自尊状况。本课题假设绘画疗法能改善大学生低自尊状况,例如通过应用于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模式,通过对绘画过程及画作的分析,了解低自尊潜在原因,从而采取不同的方式针对性有效干预。

本文系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基地成果。

(作者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猜你喜欢
悦纳团体疗法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悦纳自己
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设计
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设计(2)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荦然青春
北京现代悦纳正式发布
悦纳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