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红梅
近年来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现代社会对计算机专业的技术人才提出很高要求,但是,当前我国在中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人才培养问题,导致社会中的计算机人才需求很难满足。针对于此,下文分析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提出几点构建建议,旨在为教学工作的执行提供帮助。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构建,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优化各方面的教学模式,以此提升教学工作质量和水平,打破传统教学工作的局限性,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1.1 教学目标与就业目标相互脱离
目前我国很多中职院校在计算机教学工作中,未能合理的与社会相互结合,导致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与岗位人才需求相互脱节,不能满足当前的工作要求,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会造成直接影响。
1.2 课程的设计与就业之间相互脱节
中职计算机的课程设计工作中,多数教师都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实践操作教育,并且学生也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掌握,实践操作的能力较差。在中职院校教学的过程中,课程设计与就业导向之间相互脱节,具体表现在课程设计单一、未能按照就业的导向需求正确开展相关设计活动,没有量化的针对教学系统进行设计,也未能按照专业的实践操作特点开展综合性的教学管理工作。同时,目前在中职计算机的实践操作教学中,没有根据市场的工作需求进行处理,相互之间出现断裂的现象,难以全面的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导致中职计算机教学与就业发展需求之间相互脱离,由此使得相关的社会市场知识体系当中,学生的知识结构难以满足当前的学习需求,毕业之后的工作能力也不能满足就业单位的需求。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工作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工作需求,应结合学生的就业特点和需求,将就业作为导向,正确的开展教学指导工作,将就业为导向合理的进行中职计算机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具体为:
2.1 合理的分析就業导向
按照中职计算机的教育特征、学生的就业特点可以发现,其就业导向十分鲜明,将就业作为导向编制的教学模式,可以按照目前的教学现状,充分的将学生主体性特征、综合性特征等显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还能解决就业要求与教师之间存在的矛盾问题。通常情况下,就业导向能够引导中职学生在毕业之后,提升就业的竞争力,使其获得与自身能力相互对应的工作岗位,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满足学生立足于社会、岗位工作的相关需求,之后可以按照具体的岗位需求,编制出较为完善的教育工作体系,更好的完成相关的工作任务。在此过程中,应重视各种细节的管理,例如:将就业导向作为载体,明确人才的培养目标,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合理设置专业,筛选出最佳的课程内容和教育工作方法,正确进行就业指导,合理开展教育评价活动,以此满足当前的教育工作目标。
2.2 将就业为导向树立正确观念
中职学校在以往的应试教育理念影响之下,对教育发展造成严重的制约。多数教师在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教材内容的讲解,认为学生全面掌握各种理论知识,就可以提高考试成绩,这样虽然可以引导学生扎实的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但是,实践操作能力难以提升,无法更好地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因此,中职院校在就业的导向之下,应该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意识,全面分析市场的人才需求,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模式、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工作,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促使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开展实践操作教育工作,提升对实践性教学的重视度,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到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明确未来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学习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3 将就业作为导向明确培养目标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中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开始出现了巨大的改变,于教学理念方面,将就业作为导向,应构建完善的教学模式与体系,综合性的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就业能力与市场适应能力,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在此过程中,应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筛选最佳的课程内容,正确的进行专业设置,完善课程辅导工作模式,改善技能训练现状,筛选最佳的教学方法,之后按照企业的组织特点、社会市场特点、就业单位人才需求等等,编制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工作计划,辅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明确未来的技能训练与教育教学目标。在合理针对计算机专业教学特点进行分析的同时,应正确分析市场方面的动太清情况,例如:开展网络调查活动、进行实地的走访、合理的针对市场进行调查研究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辅助学生正确的分析企业人才需求、市场计算机人才需求等等,对自身知识结构的缺陷还有专业技能缺陷形成正确认知,满足社会和市场的计算机人才需求。在此过程中,可以按照不同的就业导向特点,编制出较为个性的人才培养计划与教育工作计划,满足目前的市场发展需求,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
2.4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技能
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将就业作为导向编制完善的教学模式,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保证学生可以更加认真的学习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知识,通过强化训练技能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科学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使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性能力,以此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思维能力,优化各方面的教育机制,满足就业导向的需求。与此同时,应将实践操作教学与实训教学有机整合,构建将就业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按照学生的就业需求,编制完善的计划方案,并建设先进性的工作机制,例如:在计算机教学工作中,教师为学生提出实例内容,先为学生演示,然后引导学生参与到自主性操作中,自主思考与解决问题,并在操作练习中熟练的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增强教学工作效果。
2.5 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工作中,教师的专业素质、职业素养等十分重要,直接决定整体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未来教学的工作中,学校应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专业素质很高的优秀教师人才。要求聘用素质很高的优秀人才,掌握十分丰富的工作经验,并且有在企业中的工作经验,可以按照企业工作特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针对既有的教师进行专业知识还有先进技能的教育培训,使其可以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提升各方面的教育工作效果。在此过程中,还需针对教师进行思政知识的教育,提升职业道德素养,通过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增强教师的工作能力。另外,学校还可以与企业相互合作,邀请企业中的计算机工作专家到学校中开展讲座活动、教学指导活动,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企业专家的支持,全面提升整体的计算机职业教育工作效果,优化各方面的工作模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校还可以在企业中设置实训基地,引导学生到企业中参与实践操作活动、岗位实习活动等等,这样有助于提升各方面的教育工作质量,打破传统教学工作的局限性,优化工作机制与教学模式。
近年来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不能确保教学工作效果。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总结丰富经验,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将就业作为导向,科学开展教学工作,完善相关的教育模式,优化各方面的工作机制与体系,为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夯实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海安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