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森
“这是一台Q5L还是Q7呀?”
“是全新改款的电动版本吧?”
在为期一周的深度试驾里,这样的问题,几乎成为了我每次停车都能遇到的常态。对于这台不久前刚刚交付首批车主使用的奥迪e-tron,想在短时间内让大多消费者像熟识传统SUV产品线一般去了解它,的确还为时过早。但饶是这样,我所收到的这些主动问询和反馈,也让我开始意识到,这台在大家心目中新鲜感十足的四环品牌纯电动SUV,已然具备了寻常品牌难以坐拥的深厚“群众基础”。
原因无他,正是这标志性外观设计和四环徽标的深厚底蕴所在。
以四环品牌SUV经典的家族前脸开局,奥迪e-tron在大量保留概念车设计思路的基础上,同样适配了粗看之下与全新Q3风格相近的前灯组,以及与奥迪Q8别无二致的八边形格栅设计。而当我们将目光向近前延伸,灯组内部改由上1+下4的LED灯带来确立其电动车系的象征性意义,而看似相近的格栅部分,也以全封闭的细节设计搭配铂灰色的专属配色,起到与家族其他车系相分别的意义。搭配着位于格栅下方凹陷在金属框内的“e-tron”字样,以及位于车侧橙黑相间的专属车标,这台大小介于Q5L和Q7之间的纯电动SUV,便以这般陌生却熟悉的形式,正式进入大眾视野。
尽管它并没有用超长续航里程的噱头在一众纯电动车型中脱颖而出,但正如我在前文所说的,人们对于奥迪品牌长久而可靠的口碑,总有一种天生的信服感。作为综合工况续航里程可达470公里的纯电动SUV,奥迪e-tron的实际续航表现同样不堕声名。在初春时节为期一周的城市代步使用之中,没有我以往时常遇到的“续航减半”,更没有行驶途中表显与实际路程严重不符的“电力消失”,这台e-tron在近乎完美地隔绝电机噪声,颇为平顺自然的构建加减速线性体验之余,更是在这套95千瓦时的电池组的温控管理和整体品质层面丝毫无愧信任。
我常在想,稳健的传统车企相比宣扬“弯道超车”新势力造车品牌,优势究竟在哪?在这台奥迪e-tron身上,一些答案在这一周的使用中渐渐显露:
基于长久积累的可靠口碑,消费者会对四环品牌的每一款产品都会产生近乎天然的信任感。以充足的资金储备,深厚的技术积淀和良好的口碑累积为后盾,品牌造车的意义,早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更迭和满足盈利,对于如奥迪一般的传统大厂来说,如何不辜负消费者长久的信赖,如何在突破科技之余,担负启迪未来的社会责任,同样成为了造车这一工业化进程中难以剥离的人文坚持和社会责任。
而这些,恰恰是张口闭口“互联网思维”,跨界“恰饭”的品牌们,最难以理解和保有的企业情怀。
如果说信任感和社会责任这对互通的人文属性,让我对于奥迪e-tron的好感大增,那么落回实处,这份好感的背后,自然也有着大量的产品细节加持。
正如我在上文所说的,一个储备深厚的传统大厂,自然会为产品带来更加臻于细节的体验提升。对于纯电动车型这个尚且清浅的领域来说,把握住越多的细节,自然能带给消费者更好的实际体验。在这点上,奥迪不出意外地再度喜提高分。
相比于将快慢充电口完全置于车辆前脸,且依靠手工开启的充电口设计,奥迪e-tron将自身的快充和慢充口分别置于了车辆的左右两侧。在A柱之下,两个橙黑相间的e-tron徽标旁边,各有一处黑色钢琴烤漆质感的隐藏式按键。按下按键,左右两侧的充电口均可以匀速独立自动开启。在有效避免了冬天充电口冻住而无法手动打开的窘境之余,这样的设计同样在充电安全性层面保证了每一次充电不会有未对接充电站的空余开口暴露在外。
与此同时,奥迪e-tron在车内设计细节的营造上大面积采用了“虚拟驾驶舱”的全新一代家族化设计风格。如果不是启动时的悄然无声,与几处颇为细微的感受差别,坐进这台e-tron的消费者将很难不把自己带回一台传统燃油版奥迪SUV的亲切感之中。同样的三屏设计,一致的虚拟按压反馈,甚至连排档杆区域宽厚舒适的握持设计,也仿效了燃油版车型充满熟悉感的基础架构,唯有在手部一拉,一推,一按的操作中,方能感觉到电动时代前进,后退,停车的简易与自然。
行驶途中,这台奥迪e-tron对于电机噪声的多重抑制配合着仿效燃油车型设计的动力曲线,更让亲切感和高级感再度跃升了一个层次。在这个以电动机突破传统发动机动力上限和使用逻辑的新领域中,不少品牌为了彰显其动力优势,总会为消费者呈现一条过于激进的动力曲线,使得不少初尝电动车的人们适得其反地感受着种种不适与眩晕。深谙人们用车之道的四环品牌却反其道而行之,着力为e-tron营造更加接近燃油车价值特质的风格与感观。也正因此,无论是高、中、低速的驾驶环境,这台奥迪e-tron都会将舒适与习惯,带给前后两排的每一位体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