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中钢琴伴奏的发展

2020-04-15 03:59林柳
戏剧之家 2020年4期
关键词:民族声乐钢琴伴奏特点

林柳

【摘 要】在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过程中,伴奏乐器从民族乐器、民族乐团逐渐转变为以钢琴伴奏为主,说明钢琴在声乐演唱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相对于西欧的声乐演唱,民族声乐在艺术风格、内容表现和创作内涵上都与之不同,同时由于钢琴伴奏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愈加广泛,这对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与演唱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本文主要对目前民族声乐中钢琴伴奏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以对民族声乐中的钢琴伴奏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民族声乐;钢琴伴奏;特点;价值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4-0045-02

自浪漫主义时期艺术歌曲出现,钢琴就成了声乐作品中最主要的伴奏乐器,直到今天,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更是不可分割。20世纪后,西洋音乐和乐器传入中国,当时留学归来的音乐家们开始运用西洋作曲技法创作音乐,声乐作品就是其中的一个创作分支。在这漫长的时间里,民族声乐在伴奏、表演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可以说,中国的民族声乐不仅开始融入西方声乐艺术中的精华,而且在延续本民族声乐艺术的优势和特色。

一、民族声乐中钢琴伴奏的过去与现状

民族声乐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它既包括传统的民歌演唱、戏曲演唱和曲艺说唱,又包括吸收西欧美声唱法歌唱理论的声乐演唱,简而言之即为西洋唱法民族化,也就是现在大众所普遍认知的“民族唱法”,目前大众对于民族声乐的认识基本集中在后者。中国的声乐演唱一直在发展,而民族声乐无论在演唱技巧或是表现手段上都表现得十分突出,尤其是在伴奏上开始与美声演唱趋于一致,都运用钢琴进行伴奏。

(一)过去

最初,民族声乐的伴奏主要依靠民族乐器来配合,在西洋乐器传入到中国后,中国开始学习和运用西洋乐器。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出现了一批高质量的艺术歌曲,这些歌曲完全运用西方作曲技法进行创作,有的歌曲是根据民族调式进行创作的,配以钢琴进行伴奏。这是“学堂乐歌”以来,西方音乐与中国音乐的一次专业融合,在专业音乐时期,声乐作品得到了很大发展。20世纪40年代,中国第一部歌剧《白毛女》诞生,在其后的几十年间,中国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歌剧和其他一些声乐作品,在这些歌剧和作品当中出现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最初他们是由中国的民族乐器或是民族乐团进行伴奏的,但随着对西洋音乐和乐器的认识逐渐加深,很多作曲家都对这些作品进行了改编,使它们成为具有专业钢琴伴奏的民族声乐作品。

(二)现状

目前来说,钢琴伴奏在国内的现状主要有这几点:第一,钢琴伴奏开始成为独立的学科,在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当中都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尤其是各大院校开始培养鋼琴伴奏的硕士研究生,但这一现状也只是出现在部分学校当中,很大程度上钢琴伴奏的课程是缺失的,很多院校中也缺少专门进行钢琴伴奏的人才,这样的情形并不利于高校在声乐演唱专业上的发展。第二,国内对钢琴伴奏的实践越来越丰富和专业。2017年,全国首个艺术指导学会在四川成立,学会的成立标志着音乐界对艺术指导这一学科的重视,以及对人才培养的关注。同时,对于钢琴伴奏来说,艺术指导这个名词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尤其是一些综合类的大学,在师资配置上比较紧缺,取而代之的是不够专业的学生扮演钢琴伴奏的角色,更容易导致演唱和演奏进入误区。第三,钢琴伴奏成为民族声乐中主要的伴奏模式,但伴奏者对作品的认识程度不够。近年来,创作具有中国民族风味的声乐作品越来越成为创作的主要方向,同时随着作曲技术理论的成熟,新创作出来的作品具有难度和高度,更需要伴奏人员深入作品当中进行理解,不仅表现在演奏方面,更要理解作品内涵,与演唱者共同演绎歌曲。

二、民族声乐中钢琴伴奏的特点与表现

(一)展现民族器乐之美

在民族声乐的钢琴伴奏中,对于声音的表现是伴奏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20世纪20、30年代,我国音乐家开始创作具有民族风格的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钢琴音乐“民族化”进行深入探索,钢琴音乐“民族化”得到很大发展,很多传统的民族音乐得到创作与改编,在声乐和器乐领域都有体现。钢琴音域宽广、音色优美,作曲家在创作的过程中非常注重表现民族之美,在声乐作品中也就考虑到民族器乐的音色和感觉,开始有意地模仿和表现器乐的音响和音色。例如,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钢琴伴奏在模仿古筝的音色,整首作品运用钢琴的指法来展现古筝演奏中的技巧。作为一首送别诗,这首古诗表现了作者与故人即将分别的情感,在歌曲的伴奏中,作曲家吸收了民族器乐的特点,将古筝的流动性表现了出来。《长相知》中钢琴伴奏则模仿了古琴的音色,古琴作为中国传统的拨弦乐器,音色深沉,指法与技巧相比其他民族乐器稍显复杂,因此演奏起来十分考验演奏者的耐心与功底。在这首作品的钢琴伴奏中,为了能够表现民族器乐的特点,无论是装饰音或是作品的旋律都力求表现古琴的安静悠远。从钢琴伴奏来看,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奏与表现已经超过了钢琴最初的表现力,而我国的音乐家在不断地探索和创作中,通过钢琴来展现民族音乐之美。

(二)表现民族风格特色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每个朝代、每个民族都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目前的民族声乐作品中,例如《玛依拉变奏曲》和《一杯美酒》两首歌曲,一首是根据哈萨克民歌改编而来,一首是维吾尔族民歌,这两首作品在演唱上都具有较大的难度,由于旋律欢快、优美,节奏也处处体现少数民族的风格,钢琴伴奏也是具有难度的。少数民族歌曲节奏型都比较丰富,切分、附点、三连音这种节奏型运用较多,同时十六分音符也运用较多,通过节奏和旋律的配合来表现西部地区热烈、奔放的风格。陕北民歌多粗犷、豪迈,演唱中多表现长音、断腔和滑音等演唱技术,例如《兰花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作品,在钢琴伴奏中也尽量突出这些特点,多配以对比、衬托性的音调。除此之外,钢琴伴唱《红灯记》在1968年首次在北京演出,它改编自我国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这是中西音乐结合的一次尝试,将中国的京剧与西方的乐器融合在一起,在整部作品当中,钢琴承担了伴奏工作,根据钢琴自身的特点,将京胡等伴奏取而代之,为演唱者进行伴奏,通过中西结合的方式来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表现民族风格。

三、民族声乐中钢琴伴奏的意义与价值

(一)表现民族性,突出时代性

在民族声乐中,很多作品是根据古诗词、民间故事以及表现民族风情而进行创作的,带有很强的民族性,因此对钢琴伴奏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概念上来说,伴奏是衬托歌唱的器乐演奏,但在对声乐作品的演绎中,它是与演唱者融为一体的。在表现不同民族风格的作品上,作品需根据本民族的风格、音乐特点进行创作,体现在谱例当中,演奏技法、节奏速度也会有所出入,因此这时的钢琴伴奏要担当起表现的责任,将作品通过音符演奏出来。目前在音乐会中常听到的作品,包括一些少数民族的歌曲,或是西北地区的一些民歌,還有其他地区的一些作品,这些都是带有强烈地域色彩的民族作品,由此进行钢琴伴奏时,除了正确的演奏,还需要对各民族的音乐进行深入地了解与研究。除此之外,目前的民族声乐作品还包括一些根据时代背景所创作的委约歌曲,这是在新时代背景之下文化的一种蓬勃发展,因此在演奏中钢琴伴奏需要表现出张力,也要突出时代的情感。

(二)培养专业人才,取得专业发展

在音乐艺术繁荣发展的背景之下,各大高校的艺术学科建设也将愈加成熟,钢琴伴奏在未来也会得到更加专业地发展。声乐专业与钢琴伴奏在进步的过程中需要互相配合,对于声乐演唱来说钢琴伴奏不可缺少,正是由于目前专业的钢琴伴奏人才短缺,才会让学界更加关注这一学科的建设。在最初,民族声乐都是演唱戏曲、民歌的作品,他们的伴奏主要以民族乐器为主,民族乐器与本民族的风格相契合,乐器本身也带有中国传统的民族色彩,因此很容易使作品的风味得到展现。现在运用钢琴伴奏,对于演奏者和作品来说,与时俱进的过程中也在不断融合与参与,将中国的味道融入西洋乐器当中。早在抗战时期,贺绿汀就参加了“征集中国风格钢琴曲”的比赛,在《牧童短笛》中就能发现作曲家开始运用钢琴的音色和特点来表现中国的味道。专业的钢琴伴奏人才目前正是各大高校所需要的,除了民族声乐作品,西方的声乐作品也需要专业人才来进行演奏,只有推动钢琴伴奏的发展,才能使演奏和演唱得到更好发展。

(三)提升即兴伴奏能力,增强大众欣赏水平

钢琴伴奏专业除了要演奏大量的国内外声乐作品的曲谱,还需要对专业的钢琴作品进行演奏,来增强手指和钢琴的触感,不断对手指弹奏进行练习。由于长时间要与伴奏接触,因此个人的即兴伴奏能力也在得到加强。钢琴伴奏除了演奏谱例之外,也是在考验演奏者的即兴能力,新的音乐作品总是在创作当中,因此演奏者也需要快速熟悉曲谱,更好地为演唱者和作品“服务”。目前,艺术正在走进大众,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提到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就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民族声乐演唱的表演,也可以使大众关注到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钢琴作为西洋乐器,在欣赏民族声乐的过程中,也能够让人们感受到中西文化在交融中碰撞出的火花。对于演唱者和演奏者来说,是在表演的过程中提高自己、表现音乐、传达音乐内涵。

四、结语

从中国的民族声乐作品来看,这些作品都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点,钢琴伴奏作为作品的组成部分,对于表现作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大众对声乐作品的欣赏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这对于作品的创作和演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钢琴伴奏专业的关注和重视是今后音乐学科发展的一个趋势,尤其是对民族声乐来说,民族音乐一直被人们重视,无论是声乐或是器乐,民族音乐总是在继承的过程中又与世界接轨。在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的背景之下,委约作品也在一直被创作,声乐专业的繁荣更需要专业的钢琴伴奏人才来辅助和配合。在当今艺术氛围中,民族声乐以其自身的魅力走向大众、走向世界,伴奏人员除了在演奏方面需要多加练习之外,还需要具有文化素养和学科知识,从民族声乐的角度出发,认真研究每一历史阶段中民族声乐的变化与发展,对曲谱和创作进行分析,从而创作和演奏出更多优秀的声乐作品。

参考文献:

[1]李勇.民族声乐钢琴伴奏音色初探[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6(04):40-43.

[2]徐威.《中国民族声乐教程》钢琴伴奏艺术特点研究——民歌作品[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3,31(04):245-248.

[3]冯熠.民族声乐作品钢琴伴奏的困境思考与建议[J].音乐生活,2017(07):73-75.

[4]姚礼.钢琴伴奏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作用[J].艺术研究,2018(03):142-143.

猜你喜欢
民族声乐钢琴伴奏特点
形、韵、意——咏叹调《有一颗爱心飘落》钢琴伴奏分析
浅谈舞蹈基训课的钢琴伴奏
钢琴伴奏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乐感的培养与钢琴伴奏的实践学习
探究我国音乐发展的“多元化”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