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理性防疫 系统优化布局 实现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平衡

2020-04-15 08:27:54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薛惠锋
网信军民融合 2020年3期
关键词:应急防控疫情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 薛惠锋

在3月22日线上开播的钱学森论坛深度会议线上会,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薛惠锋作了题为《科学理性防疫 系统优化布局 实现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平衡》的主题报告。报告指出,疫情防控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一场涉及到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的人类战役,是一场融合了多目标、多主体、多需求的组织管理战役。我们必须在更高起点上谋划未来,运用系统论思想,从顶层谋划解决方向性问题,进行系统布局解决系统性问题,通过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综合集成解决基础性问题,最终形成解决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复杂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人类的发展始终伴随着与疾病的对抗而展开。诺贝尔奖得主生物学家乔什瓦·李德伯格曾说:人类统治地球的最大敌人就是病毒!早在公元前430年前后,一种不知名的瘟疫在雅典城爆发,一半以上的居民和四分之一的士兵死于这场瘟疫;6世纪中叶,东罗马属地埃及爆发鼠疫,迅速传播到君士坦丁堡等地,最终导致四分之一的罗马人死去;1347-1351年肆虐欧洲的黑死病,让整个欧洲的人口减少近一半;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美国军营爆发的流感,导致全球十亿人感染,五千万人丧生,人数甚至超过世界大战中的死亡数……病毒,从未远离人类,它们只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暂时隐退。但它们的眼睛一直在盯着人类,一旦人类懈怠放松、不懂节制,它们便卷土重来,紧紧扼住人类的咽喉。

一、疫情考验的是什么?组织管理能力与价值观

此次疫情不论是对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都是一场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巨大挑战与艰难考验,特别是要平衡错综复杂、相互交织的各种要素与关系,让各国不得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一是“区域性”与“全球性”。从全球来看,截止到3月11日,疫情已经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中国外确诊病例超过40000,这场疫情终究还是以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方式上演了。从区域看,欧盟的意、西、法、德四国基本是全球除中国外较为严重的几个国家,而欧盟地区人口的自由流动、国与国之间的防控资源争夺、文化的差异等,都进一步加剧了疫情防控的难度。当前,全球性爆发与区域复杂性交织在一起,让疫情防控雪上加霜。

二是“医疗手段”与“非医疗手段”。从医疗手段来看,对抗病毒最直接的方法,一个是疫苗,另一个是对抗病毒的特效药。但是,由于病毒的复杂性,我们对病毒的认识仍然不够透彻,在这方面的进展还有待时日;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对防止疫情蔓延起到最主要作用的还是“非医疗手段”,也就是中国一直以来采用的“隔离”措施,将患者与健康者分类管理,这需要调动全国上下的资源进行部署和行动,整个社会经济将遭受严重冲击。

谢洛夫正是这样一位处于世纪之交的画家,他才华横溢且富有创新精神,在艺术上承前启后,力求探索新的艺术形式,是研究俄国艺术史无法回避的一位关键人物。谢洛夫的艺术成就首先体现在他借鉴西欧画风进行个人情感表达的实践,为俄国传统肖像画领域带来了一股新风。其次,他的肖像画开创了刻画人物精神世界和社会属性的新方向,是俄国现实主义绘画的杰出代表。而最重要的一点是,谢洛夫的创作集中体现了俄国艺术在各种流派、思潮的交汇融合中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为俄国绘画艺术走向现代吹响了时代的号角。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 薛惠锋

三是“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因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高达GDP的6%,而此次疫情将进一步加剧对经济的冲击。特别是当前,逆全球化主义抬头,全球经济增长缓慢,全球产业链深度融合,中美之间仍存在经贸摩擦,种种因素都使得本次疫情带来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将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当前,中国正处于复工复产关键阶段,而其他国家则处于疫情集中爆发阶段,很多经济活动被迫中止,全球产业链将遭受严重挑战。

从以上三点来看,其核心都指向同一个命题——我们必须站在世界化的背景下,思考如何在疫情防控中进行科学、理性、公平、优化的组织管理,实现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动态平衡。

组织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各国人民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关系到国家的政权稳定与经济发展,关系到国际社会的稳定与长治久安。三者之间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甚至可能导致国家陷入“三种危机”。

一是需要警惕已经出现的“政治偏见”。疫情像是一面多棱镜,从不同角度折射出一个国家的治理能力与价值观。暂且让我们回顾下2019年9月起在美国爆发的流感,波及范围已经覆盖48个州,导致2600万人感染,至少1.4万死亡,是近十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然而,美国“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来”的态度从未改变,并没有如临大敌般的焦虑。相比之下,美国面对此次中国的疫情却是一反常态,表现出了比关心本国人民更加积极的态度。不论是“亚洲病夫”的出现,还是“中国道歉论”的炮制,已远远超出了公共卫生管理所面临的挑战,成为某些国家长袖善舞的一个“挡箭牌”,虚与委蛇的一块“遮羞布”,看似一次病毒引起的公共卫生事件,却被蒙上了一层浓厚的政治色彩,这是值得每个国家警惕的。

二是需要警惕可能导致的“治理赤字”。这是系统或机构低效、失灵或失败导致的损耗超过补充所带来的失衡结果。疫情导致的治理赤字就是某些国家在应对疫情过程中采取了不科学、不合理的防控手段而导致的防控失灵,让疫情以一种不可控的方式蔓延与发展。截止到3月12日,疫情已经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确诊病例超过40000,其中意大利、伊朗、韩国三国的疫情发展异常迅速,感染人数已经分别达到10000以上、9000以上和7000以上。从确诊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来看,这三个国家的比例已超过中国,而且疫情正处于爆发期,后续增长无法预知。回顾中国在1月23日采取武汉封城措施起,中国确诊人数仅有830例。各国有各国的国情,各国有各国的防控手段,从目前来看,疫情在全球能否得到有效控制,还要打一个问号。

薛惠锋院长在钱学森论坛深度会议线上会作主题报告

三是需要警惕可能出现的“蝴蝶效应”。“蝴蝶效应”告诉我们: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当前,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在全球占比超过16%,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度达到30%。我国作为全球产业链最重要的世界工厂,我国供应链的不足将可能引发国际产线断供。日本、韩国等国也是全球制造业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显示,2018年,日本和韩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占世界总制造业增加值的7.11%和3.11%。如果加上中国,则共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40%,随着疫情在几国的蔓延,全球制造业供应链危机在加深。当前,疫情对中国的影响已经开始波及到世界各地,包括电子、汽车、快消等行业。随着全球疫情的爆发,这种影响将进一步加剧。

二、中国的组织管理智慧是什么?系统思维与思想

面对国内,党中央高瞻远瞩、果断决策,带领全国人民在疫情防控的阻击战中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全国一盘棋”,已初步呈现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面对国际,中国始终认为疫病是人类的公敌,需要众志成城,秉承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跳出意识形态偏见,客观看待各国疫情。正如世卫组织多次表示,污名化比病毒本身更危险。这是一种负责任大国的态度,也是一种人类惺惺相惜、荣辱与共的价值观,是一种融合了东西方文化与价值的系统思维与系统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多次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在201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必须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加强全局观念,在多重目标中寻找动态平衡”,把系统论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这一思想正是人类面对共同难题时所需要的共同智慧与价值理念。

欧洲的文艺复兴,催生了西方的现代文明。这种文明,以“还原论”思想为基础,就是将复杂对象不断分解为简单对象,以越分越细为主要特征的还原论思想逐渐形成。这不仅催生了近现代科学技术,更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引发了几次工业革命,让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得到极大提升,从此奠定了还原论为主流的方法论。但是,也不得不承认,还原论对社会进一步发展带来的局限性也已经显现。物理学对物质结构的研究已经到了夸克层次,却无法窥探宇宙的全貌;生物学对生命的研究也到了基因层,但是仍然无法完全攻克癌症问题;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各国家、各地区间发展不均衡现象不断加剧;特别是“科学的无限分解”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分离,人与社会的分离,人的身心的分离——导致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产生。当前,我们看到有些国家因为政府的防控措施而发生暴动,或者不配合的行为,与“还原论”思想对西方国家根深蒂固的影响不无关系。

事实上,为了寻求更优科学方法论,20世纪中后期,东西方科学家开辟了“系统工程”这一崭新的科学方法论,其中,中国科学家钱学森首次创造性提出了“系统论”,其实现了“还原论”与“整体论”的辩证统一。3000~4000年前在中国诞生的整体论思想,能够从哲学层面破解“还原论”的弊端,无论是“阴阳”“五行”“八卦”学说的提出,还是春秋战国时期老子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亦或是《孙子兵法》的运筹帷幄、治国安邦,都强调把万事、万物看作一个整体,从整体上考虑其最优效果。这既避免了“还原论”思想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矛盾,也避免了“整体论”思想中“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弊端。当前,或许全世界的疫情防控都应该看向中国,用“系统思维”取代“还原思维”,用“非零和博弈”取代“零和博弈”,不要再打着所谓“自由”的旗号,干着消极抗“疫”的行径。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解决这一难题,既需要“摸着石头过河”的政治勇气,也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的政治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系统科学恰恰是实现了“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总体设计”的辩证统一,提供了打开组织管理跃升之门的“钥匙”。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钱学森提出“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及其实践形式——“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并将运用这套方法的集体称为总体设计部。这就将系统方法论具体化了,形成了一套可以操作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体系和实践方式,即:“人机结合、人网结合、以人为主”的信息、知识和智慧的综合集成技术。综合集成方法和研讨厅体系、总体设计部体系和社会系统工程紧密结合,形成了从科学、技术、实践三个层次相互联系的研究和解决社会系统复杂性的一整套方法论,它为管理现代化社会和国家,提供了科学的组织管理方法与技术,有利于推动社会系统从不满意状态到满意状态的提升。

疫情防控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一场涉及到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的人类战役,是一场融合了多目标、多主体、多需求的组织管理战役,既要处理好公共卫生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动态平衡,也要处理好人员防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平衡,还要处理好公民权利与社会治理之间的动态平衡。我们必须在更高起点上谋划未来,必须要深入思考如何运用系统论思想在疫情防控的多重目标中完善危机处置的组织管理体系。

三、系统思想如何发挥作用?总体设计与综合集成

系统工程作为一种组织管理技术,其在理念层面是使人们具备系统思维,但是思维还不足以让人们战胜困境,其关键还是在于系统工程的方法工具如何运用在疫情防控当中,其核心在于“总体设计”与“综合集成”,以实现系统从“不满意状态”到“满意状态”的综合提升。两个月以来,我们看到了举国体制下抗击疫情的众志成城,但也目睹了疫情防控中的问题短板。中国的成功经验不仅为各国提供了样板,中国面对的困难也为各国提供了借鉴。

既有集中统一的强大体制作为坚强后盾,也有地方缺乏系统谋划的局部意识。这场疫情大考再一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彰显了“集中力量办大事、办成事”的中国特色。实践证明,疫情防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党中央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初显成效。另一方面,“智慧城市”是我们这些年各地政府重点建设和实施的,特别是“智慧政务”系统的开发,更是令很多政府引以为傲。在此次疫情中我们看到:有些网上政府系统崩溃停摆,无法为民所用;有些街道社区的通知传达、防控知识普及,依然靠嘴、靠腿;数据的上报仍然是填表等人工处理方式。

既有举国上下的强大动员能力,也有资源统筹协调上的短板弱项。新冠疫情爆发后,全国上下纷纷启动“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全国上下公安、医务、交通等数百万人投入一线;所有社区和农村基层组织开始24小时运作;39家央企用了10天时间建成了高标准的火神山医院;330多支医疗队、41600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最前线。另一方面,本次疫情已经突破了单一医疗系统所能承载和解决的问题,是一个多部门、多个行业的总体性、联调性问题,原有卫生系统的一体化应急平台难以支撑起多部门协同的全面应急组织指挥的需要。各地指挥部作为疫情防控的“神经中枢”,必须利用更加先进的应急“作战”指挥体系,使各种动员保障行动与防控行动融为一体,各动员要素、动员单元、动员力量、动员行动与动员空间进行整体联动,才能尽快打赢这场疫情歼灭战。

既有先进技术支撑的“硬核”防疫,也有技术难以落地的被动无奈。无论是医院开展的远程视频问诊,还是每日更新的疫情数据,都为疫情防控防护提供了重要支持。在线办公、在线教育、在线医疗、无人智慧零售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为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另一方面,我国在经历了2003年的SARS疫情之后,中央和地方共同投资建立了应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直报系统,以便医院能够快速上报,卫生部门与疾控系统能够快速分析和研判形势,但是在此次疫情中发挥的作用却没有预想中大。

系统工程理论指导我们在解决复杂巨系统问题时,要从顶层谋划解决方向性问题,进行系统布局解决系统性问题,通过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综合集成解决基础性问题,最终形成解决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复杂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顶层设计,探索各方联动应急管理新机制

要研究和加强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在疫情认知预判、危机治理、应急管理方法、社会治理结构等层面进行系统的问题梳理和分析思考,吸取国际近十年来疫情不断爆发而造成巨大损失的惨痛教训,从体制机制上创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举措,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超前谋划,布局防患,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

构建国家“政、商、军、警、民”各方联动的应急管理有效协同机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健全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完善突发重特大疫情防控规范和应急救治管理办法。构建各方联动的应急物资保障和采购供应机制,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统一配送、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优化重要应急物资产能保障和区域布局,做到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

系统布局,构建人机结合应急管理新模式

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涉及部门众多、层级众多、专业众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应用系统工程的理论为指导,建立我国面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新模式。传统的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体系被多次实践证明受人为因素影响过大,我们需要探索一种“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新模式。

借助大数据分析手段,以先进的机器体系为支撑,构建柔性的复杂问题分析流程设计工具和开放的软件工具与模型集成环境,充分集成疫情防控各领域专业化分析与决策工具,与各领域专家一道,利用人机结合、人网结合、以人为主的方式对复杂决策问题开展专题研讨;以突发事件的预防、监测、预警、响应、恢复等活动所涉及的全环节、全要素、全时空动态数据为基础,利用仿真模型和算法进行预先推演;经过大数据分析、模型运算、专家研讨、仿真推演后的最佳时序、最佳路径和最佳谋略,再结合人的经验判断,形成解决问题的至善方案,提供“数据获取→情报发现→智慧决策→系统评估”的综合集成研讨厅决策支撑服务,对疫情的预先推演、感知预警、防控决策、应急指挥等方面进行全面支撑。

综合集成,全面推进应急管理领域新技术

人工智能“红外体温高速筛查防控系统”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得到应用

当前,我们必须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复工复产攻坚战两个战役,如何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了关键。

当前我国正在打响一场与时间赛跑的防疫阻击战,信息通信技术在其中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定位、通信遥感等技术的综合应用,为疫情的监测、防御、防控起到了关键作用。“全球导航卫星+数字地图”提供更高的定位精度,为疫情地人员的追踪提供了可能;“大数据+病毒传播模型”更是为疫情的传播分析路径及传播特点的分析提供了技术手段;“大数据+人脸识别”为确诊患者的行程追溯、密切接触者还原追踪提供了准确的判断;“大数据+人工智能”使病患诊断率和诊断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大数据能够优化医疗物资的生产、调度和分配,大大提高应急物资的调度效率,实现物资的精准对接。面对这样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我们只有全面掌握手中的“武器”,综合集成已有信息化基础,充分发挥各技术及平台的优势,面向直接需求,系统性地建立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信息化系统,才能充分发挥其最大效能,打造成为遏制疫情最有利的武器。

疫情之下,全国应急物资供不应求、物资调配紧张、工人复工困难等问题让整体应急产能面临诸多挑战。以航天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例,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可利用在线操作、信息汇聚、异地协同、远程服务等优势,做到停工不停产,有效提高紧急状况下的关键物资配置效率,快速提高关键物资产能,助力抗击疫情工作。依托航天工业互联网平台,全面链接医疗防护关键物资全产业链,快速精确对接关键物资供给侧和需求侧信息,结合地理位置、使用需求等优化配置生产资料,组织高效物流配送,快速提高关键物资产量,保障应急防控物资全局优化配置。在云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及行业经验知识对设备运行状态与性能状况进行实时智能分析,实现企业设备“远端”数据实时采集、统计分析、专家诊断及故障预测,有效摆脱时间、空间依赖,保障企业生产流程稳定推进,确保各项应急生产按进度完成。

科幻小说《流浪地球》中有这样一段话:起初,没有人在意这一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作为疫情最早被发现的国家,为世界各国应对疫情提供了科学理性的价值观和行动举措,也提供了可以更加完善的方法与方案。总结经验是为了更加坚定的前行,吸取教训是为了人类更加从容地应对疫情。病毒,作为人类共同的敌人,我们只要携起手来,就一定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猜你喜欢
应急防控疫情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战疫情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环球时报(2022-04-25)2022-04-25 17:20:21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0-14 08:20:18
抗疫情 显担当
人大建设(2020年5期)2020-09-25 08:56:22
疫情中的我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人大建设(2020年3期)2020-07-27 02:48:40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37°女人(2020年5期)2020-05-11 05:58:52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今日农业(2019年14期)2019-09-18 01: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