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侃
近年来,围绕着改革开放四十年、新中国成立七十年,全国各地的党史研究机构、档案管理部门、图书馆、新闻媒体以及众多学术研究单位都纷纷组织力量,通过查阅大量历史档案与资料,走访许多重要历史时期的亲历者,采访、记录、整理大量的口述历史资料,从中发掘出大量反映1949年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重要成就的史料成果,所有国人无不感到祖国的伟大。
通过采访历史事件当事人、亲历者而整理得到的口述历史资料,人们称之为“口述档案”、“口述历史档案”或“口述史料”。我国对于这种资料的开发利用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长期已来,对于这种口述产生的记录材料,档案学界对其是否具有档案的原始性和凭证性存在着分歧,但是口述历史资料的开发与利用工作一直在不断地进行。上海市档案馆曾做过整理利用口述历史资料的探索,2004年出版了《追忆——上海历史档案里的故事》,2007年出版了《外滩——装饰派艺术建筑在上海》,2009年拍摄了《重走上海解放之路口述记录》《上海世博会历史口述记录》,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口述历史的形式。2014年国家档案局副局长杨继波在广西少数民族口述历史培训班开班式上讲话指出,口述历史工作具有弥补历史空白和断层、丰富和完善现有馆藏、加强档案工作对外交流等多种益处。我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也都有过这样的探索。[1]2001年,澳门博物馆举办了“抗战时期的澳门”专题展览,用访谈、录音、摄像的方式展示了当时的生活状况。2017年8月,国家档案局发布的《口述史料采集与管理规范》,明确规定口述历史资料是由事件亲历(见闻)者口述或转述的,经采集者以标准方法采集的,能弥补历史事件和人物相关记忆的,具有一定保存价值、历史研究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形式的记录材料。[2]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房地产业得到了极为快速的发展,广大从业人员在改善人民居住环境、提高居住质量、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能力方面,作出了大量的奉献,交出了令人骄傲的答卷,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也越来越体现出重要的价值。近年来,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等有关部门结合纪念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和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这两个重大的时间节点,针对上海房地产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如住房制度改革、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住房建设、住房保障等,精心组织了专家与学者,走访历史亲历者,采访、记录他们的亲身经历,用口述历史的形式整理出版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其中有反映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土地批租试点探索历程的《破冰》和反映上海市城市建设发展的《巨变》等,为世人揭密了许许多多台前幕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笔者有幸参与了上海市第二轮地方志编纂中《上海市志·城乡建设分志·房地产业卷》的编纂工作。作为前一轮《上海房地产志》《上海住宅建设志》的续志,《上海市志·城乡建设分志·房地产业卷》记述了改革开放三十三年来(1978-2010年)上海市房地产行业在土地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培育发展房地产市场、解决市民住房困难、推进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改革、发展轨迹和取得的成果。由于整部志书的叙述时间跨度长达三十余年,加之房地产行业自身快速发展、管理机构多次变革,导致一些重要的历史资料难以收集,虽然在编纂过程中走访了行业主管部门历任领导和长年从事行业学术研究的专家学者,采访并记录了许多历史亲历者的亲口描述,但限于无法从利用多渠道佐证这些记录,也就没有办法将其直接采用。即使是一些耳熟能详的重要事件,虽然有书面档案与资料,但诸如重要政策出台的背景、反复酝酿的过程等多无法从纸面上反映出来,难免在编纂中留了一些遗憾。
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档案。整个行业历史发展的过程都完整地保存在历史事件亲历者的记忆之中。然而长期以来,这些丰富的记忆却一直没有被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整体地整理利用。
目前,房地产行业口述历史资料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表现如下。
1.档案部门的利用意识薄弱。房地产行业档案管理部门是收集、整理、保存、利用行业各类档案的主体,长期以来发挥行业文书、专业等方面档案管理主力军作用,但由于其本身机构设置的局限性和多样性,各自工作的重点和内容不尽相同。上海各区的房管档案部门的设置就充分体现了各区房管工作的特点,工作重心或侧重于行政管理档案,或侧重于房地产市场档案,因此,总体上对口述历史资料重要地位与作用的认识不足,在成系统、有规划、有计划地发掘、整理口述历史资料,进一步丰富档案馆藏,完善历史记忆等方面还存在着认识上的不到位。[3]
2.口述历史资料的整理缺少规划。上海党史研究室及相关部门曾有过几次采访历史亲历者、记录口述历史的实践,如由市政协、市委党史研究室等编辑出版的《口述上海》丛书,通过采访当事人,用口述历史的形式反映上海改革开放以来重大建设成果。各级房管部门也先后依特定主题,整理了不少口述历史资料,出版了图书、画册。但这些口述历史资料的整理利用工作大多是为配合某项重大纪念活动,各专题较为独立,彼此之间缺乏关联,更缺少系统性。此外,目前部分行业口述历史资料资源由房管档案部门采集存藏,此外还有史学界等其他社会各界的资源。如何有效地克服各自为战的局面,对已采集的口述历史资料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共享建设机制,也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3.口述历史资料的整理没有统一的标准。口述历史资料资源建设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由于目前对于口述历史资料资源建设尚无统一的技术标准,口述历史资料的定义、基本内容、整理方法、保存方法都没有公认的技术规范。无论是各级房管部门及其档案管理机构,还是像党史研究室等社会其他研究机构,都是按照各自的工作内容,按照各自的工作规范,开展房地产行业口述历史资料资源的建设、开发、利用,口述历史资料成果也大多保管在自己的部门内,口述历史资料内容与形式都不一样,保存的形式也大不相同,有以音像档案形式保存的,有以纸质档案形式保存的,也有以数字档案形式保存的,不利于口述历史资料的开发与利用。
4.人才队伍培养有待加强。房地产行业的口述历史资料的采集和一般行业档案收集存在着显著的不同,它是通过整理历史事件亲历者的访谈而获得的。这就需要行业的档案管理部门要有口述历史资料资源建设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除了拥有必备的档案管理知识,还要兼备历史学、新闻学的知识与技能,以及运用现代化采集工具的能力。目前,档案界从事口述历史资料收集工作和研究的专业人员为数不多,房地产行业档案管理部门内这样的专业人员则更为稀少。为保证房地产行业口述史料资源建设工作顺利开展,需要采取多形式、多途径加强人才培养。
过去几十年房地产行业的改革发展,在城市建设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城市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的改善、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许许多多行业发展中的重要历史时刻,如上海第一块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住房制度改革等,其亲历者大多能清晰地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为此,房地产行业的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作为保留行业记忆的主体,主动与党史研究部门、图书馆等联合,共同做好行业记忆留存工作。
1.提高对口述历史资料的认识。房地产行业的档案管理部门首先应当增强档案工作者保护口述历史资料的意识。房地产行业口述历史资料资源的开发建设,不仅可以保留房地产行业发展的记忆,而且还可起到优化档案馆藏的作用。行业的档案管理部门一方面可以定期开展一定的培训活动以及展览活动,使全体档案工作人员、行业的从业者甚至社会大众从更多方面来了解口述史料的价值、作用及意义等,提升行业与社会各界对房地产行业口述历史资料的兴趣,另一方面应当增强档案工作者自身的责任意识与服务意识,联合、调动社会各方主动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这样不仅能更好地保存和记录历史,而且还能丰富档案的馆藏,从而使口述历史的整理工作得以顺利展开,口述史料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2.制定行业口述历史资料资源发展规划。房地产行业口述历史资料资源的规划建设、开发与利用是行业档案管理部门的一项新的战略性工作,需要从口述历史资料战备的高度去研究口述历史资料相关工作的开展。行业的各级档案管理部门要围绕房地产行业各项具体工作的特点,跳出自家馆藏档案的局限,从研究行业发展历史出发,统筹房地产行业管理、研究部门保管的各类档案,规划区域房地产行业口述历史资料资源的建设工作,细化各个专项工作,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对历史亲历者的走访工作,制定更为详尽的口述历史资料采集的步骤,分批完成口述历史资料的整理利用工作。逐步实现口述历史资料采集规划、采集流程、史料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
3.本着求真的原则实施口述历史资料的采集。口述历史资料虽然不同于档案,但也从不同的侧面还原了历史,因此,口述历史资料的采集工作是一项严谨的档案利用工作,要本着求真求实的态度,务求留存真实的历史。因此,在开展口述历史资料工作之前,应对受访者的背景、年龄、性格及其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等作详尽的调查分析,以便采访顺利进行。采访中,应遵循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坚决维护历史的原貌,不因个人的喜好妄加论断。口述历史资料的录制工作结束之后,应对收集、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鉴别与考证,对不确定的、模棱两可的部分作进一步的鉴别,提高材料的真实可靠性,力求回忆与历史达到高度统一。
4.强化数字化建设与信息共享。要加强房地产行业口述历史资料资源建设的数字化工作,将行业档案管理部门形成的口述历史资料成果,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加以分类保存,并及时实现数字化,建立口述历史资料数据库,实现集约化建设与管理,改变目前档案管理部门口述历史资料收集保存各自为战的局面,建立共建共享的口述历史资料资源体系。条件成熟的时候,还可以利用现有的网络渠道加以展示,激发社会各界共同构建社会记忆的热情与动力。[4]
房地产行业口述历史资料的建立是记录和留存社会对房地产业这一行业发展的记忆的有效途径,不仅可以优化、补充行业档案管理部门现有的档案资源,更可向社会提供了再现历史原貌的文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