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彦芳,侯大海,韩 余,王 剑,王金茹,闫桂莲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何为形式主义?形式主义(formalism)是一种艺术创作倾向。其典型特征是脱离现实生活,强调审美活动的独立性和艺术形式的绝对化,认为是形式决定内容,而不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主义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就是,脱离工作实际,脱离工作目标,只关注手段方法、思维方式和习惯定式。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容和形式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任何事物既有其内容,也有其形式,不存在无内容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内容。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并随内容的变化而变化。但形式在服从内容的同时不仅仅是消极被动的服从,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如果形式大过内容,甚至脱离内容,就会对内容产生巨大反作用力。因此,我们在工作中既要着眼于内容的发展,积极创造有利于内容发展的生动形式,又要坚决反对脱离、损害内容的形式主义。[1]
形式主义历来被我们党所反对。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对形式主义予以批判:“形式主义是一种幼稚的、低级的、不动脑子的东西”“形式主义害死人”。1992年,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指出:“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多。电视一打开,尽是会议。会议太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很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重点转变党的作风,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狠刹“四风”入手,坚持以上率下,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刹住了一些歪风邪气,攻克了一些顽瘴痼疾,反腐败斗争已经取得压倒性胜利,形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收敛。但我们同时也要清醒地意识到全面从严治党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些老问题经常反弹回潮,一些新问题不断出现,形式主义毒瘤依然存在,而且披上了“隐形衣”,穿上了“新马甲”,隐蔽性更强,迷惑性更大。
当前,基层形式主义的新表现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很多基层干部对于上级安排的工作任务,照搬照抄,机械重复。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满足于层层转发、轮流圈阅,没有创新创造,没有因地制宜,没有结合实际。习惯于做“传声筒”“搬运工”,口号喊得震天响,落实却悄无声息。
1.“唱功”实力超群,“做功”捉襟见肘
虽然说“好人出在在嘴上”,表达能力也是基层干部的素质能力要求,但实打实落实工作才是党的工作根本所在。踏上新时代伟大征程,基层干部的责任更加重大,如果只是把工作挂在嘴上、停留在表面,只会助长弄虚作假、好大喜功的不良风气,必将失去改革发展事业的良机。
2.照本宣科,照猫画虎
基层干部只会“依葫芦画瓢”总是要不得的。“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东施效颦”这些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告诉我们,照猫画虎的行为严重背离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工作基本原则,更不利于在改革发展事业中有所创新创造。
3.工作有口无心,不走心过脑。
很多基层干部由于机械重复性工作较多,逐渐产生了倦怠心理,面对工作懒得进行思考研究,就像一支“木偶”在表演,接受工作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照单全收,开展工作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想到哪干到哪,没有计划,没有目的,没有措施,天马行空,随心所欲。
当前,一些地方的调研工作严重存在形式主义问题。据报道,中部某县有个“被调研明星乡”,一年约有500多批次领导干部前来调研,平均每天至少都有一拨领导干部前来调研,乡里班子成员不得不全员上阵,耗费了大量时间与精力。“调查研究隔层纸,决策执行隔座山”,这句话看似调查研究来得比较简单,实则搞好调查研究十分不易。尤其是在复杂形势和繁重工作面前,提高领导能力水平、增强决策针对性和科学性、更加有效贯彻党的方针路线政策都需要搞好调查研究。然而,当前基层工作中调研已经被形式主义侵蚀了本来的面目。
1.调研形式严重跑偏
一些地方调研活动形式主义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例如彗星式调研。何谓“彗星式”调研?一位乡镇干部说得好:省里下来个分管副厅长调研,市里要安排副市长陪,副市长叫上副局长,副局长又拉上业务科长。到了县里,再加上县委书记、县长、副书记、分管副县长……一进村,人连成一串、车排成一队,从头到尾望过去,可不就像拖着一个长长尾巴的彗星?除此以外,还有踩点调研、盆景调研、摆拍调研……这些调研都失去了调研的实际意义,不但不会调研出第一手材料,还给基层带来了无尽的麻烦。
2.调研结果脱离实际
因为调研形式的跑偏直接导致调研的结果失效。这样的调研是纯粹的形式主义。调研调研,也就是调查研究,是一种工作程序和过程,是了解基层情况的方法和手段。“调”是基础,“研”是结果,“调”是形式,“研”是内容。现实情况是,调研只重视形式,讲排场走过场,形式安排花里胡哨,气氛调动热烈非常,调研过程走马观花,完全忘记了为啥调研、为谁调研。回到单位冷静下来后才发现没有任何实质性收获,调研报告只能东拼西凑,结果必然是除了徒耗时间精力,对现状不会有任何改变。
据人民论坛网网络调查,“在常见的官场形式主义中,您最反感的是哪一种?”根据得票率进行排序得出,公众最反感的官场形式主义是“领导讲话假、大、空”,得票率为66.6%,列第一。这不难看出,对“领导讲话假、大、空”的反感体现了公众对“实效”的渴望,希望政府能够真实了解和解决基层问题,切实提供真正代表公共利益的群众服务。[2]
1.正确的“废话”太多
一些部门写文件照搬照抄,写讲稿也照搬照抄,甚至闹出文不对题的笑话。原因是没有深入研究,没有集体讨论,靠的是“写手”的一支笔,讲究的是布局谋篇、堆砌辞藻、遣词造句,只讲形式,不重内容,结果是“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无病呻吟、空洞无物。然而一些领导干部偏偏喜欢这种稿子,因为这种稿子是“通稿”,何谓“通稿”?就是在任何场合都能用的稿,“放之四海而皆准”,任何工作都管用。
2.唬人的“大话”太多
有些部门的总结汇报看似振奋人心,实际都是虚张声势的内容。工作计划全是“大设想”“大开发”;工作成效全是“影响极大”“效应空前”;总结经验全是“历史最好”“史无前例”;领导讲话全是“重要讲话”“必须贯彻”。客观来讲不论是发言稿还是印发文件,只要把工作说清楚,实事求是客观介绍,听众都能听懂,也都能了解你做的工作,能够判断你的工作的优劣。大话唬人只能惹人厌烦,对文稿内容产生质疑,甚至把已有的成绩都埋没掉。
3、闭门造车的太多
一些部门干部的文章和讲话中,我们发现,表述与实际相去甚远,所写内容与现实严重脱节,明显感觉有臆造成分。主要表现为敢说——没实现的在文章里先实现了,没达标的在文章里先达标了,没依据的在文章里先定性了。出现这种情况的直接原因就是闭门造车,搞想当然,搞凭空想象,没有搞调查研究,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其次是心浮气躁、好大喜功,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不脸红,干一些脱离实际的事不心虚,也就是“敢想敢写”,但想的是空想,写的是假象。
担当精神是共产党人从历史中继承的优秀品质。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3]无论是回顾历史、纪念伟人,还是谈及改革、出外访问,总书记都要强调责任担当,讲责任意识。
然而在基层工作中,很多干部缺乏担当,形成了新的形式主义。突出表现有以下两方面。
1.投机性担当
这类干部有的看似尽心尽力、兢兢业业,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实际上是在“磨洋工”“混日子”,只见拼命奔跑,不见路程多少;有的只“烧香”不“还愿”,表态发言拍得胸脯震天响,贯彻落实原地踏步虎头蛇尾;有的接受任务讨价还价、挑肥拣瘦,这也不行,那也不干,“老太太吃柿子——专挑软的捏”;有的甘当老好人、“绅士”,不敢做得罪人的人,不愿做“斗士”。这都是“假担当”“软担当”。
2.胡乱性担当
这类干部主要表现为面对工作激情澎湃、信心满满,表面上看似能够敢挑重担,敢打硬仗,关键时刻能够冲锋在前,不计得失。但仔细分析发现,其中好多干部是胡乱性担当。他们不尊重事物客观规律,不能总体掌控工作全局,不能统筹协调工作开展,往往是意气用事、率性而为、天马行空、我行我素、刚愎自用、蛮干冒进,结果是好心办坏事,力气费了不小,效果不见多少,轰轰烈烈“担当”,实实在在犯错。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考察,在与基层干部群众座谈时说,基层的形式主义,根源不在下面,而是上行下效。[4]
有人说,形式主义的发生,有时是被官僚主义给“逼”出来的,不无道理。有的地方和部门领导干部不调查、不研究,拍脑袋决策,提出的要求、制定的政策脱离实际,在执行时下级只能以形式主义应付。
因此,挖掘形式主义产生的根源之前,我们有必要将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放在一起分析一下。
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又像一对孪生兄弟。他们总是相互依存,相伴相生。形式主义累死人,官僚主义气死人。总之,都会害死人,都会危害党的事业。
一是特权思想作祟。我国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封建社会,“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封建思想糟粕对某些领导干部的荼毒很深。很多领导干部不自觉的就形成了“老爷做派”和“衙门作风”。
二是“面子”思想根深蒂固。中国人很讲究面子,做事好“显摆”,导致一些领导干部喜欢“讲排场”,出行前呼后拥、车接车送,会议旌旗招展、锣鼓喧天,这样他们才觉得有面子。
三是扭曲的政绩观。很多领导干部把工作当做职务晋升的“跳板”,生怕上级看不到,自然就拼命制造唬人的声势,精心练习“唱功”不练“做功”,只要对自己有力,不管群众死活。
四是“南郭先生”效应。很多领导干部不注重学习,长期处于“本领恐慌”,又不自知,“装傻充愣”,作风自然就霸道专横。
一是上行下效。“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产生形式主义的最根本原因是被官僚主义所迫。领导喜欢听成绩、看表面、图热闹,下级必然投其所好,只摆成绩、隐藏不足;虚张声势、好大喜功;重视材料堆砌,不抓落地见效。
二是作风漂浮。不愿意实实在在钻研业务,不愿意踏踏实实接触群众,干工作拈轻怕重,浮皮潦草,能拖就拖,能躲就躲。
三是邀功请赏。不想干事,却想争功,只有通过闹点“动静”让上级听到,虚构些“数字”让上级看到,只求造声势、搞面子,不求实际效果。
四是思想懈怠。一些干部宗旨意识淡漠,“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被奉为“新官场法则”,看到问题绕着走,遇到困难赶紧跑。
五是被逼无奈。“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让基层苦不堪言。很多地方重复检查、多部门检查,没有有效的联动互动,加之基层人员缺乏等客观原因,在上级“填表式”、“卷宗式”、“留影式”工作要求下,只能搞形式主义。
求真务实、崇尚实干,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鲜明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任务,大力弘扬真抓实干作风,推进工作要实打实、硬碰硬,解决问题要雷厉风行、见底见效,面对难题要敢抓敢管、敢于担责。”[5]
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强调,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保证全党集中统一、令行禁止,要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重要任务。不管是文山会海、处处留痕,还是空话连篇、闭门造车,产生形式主义的根源都是政治标准不高,政治定力不强。我们要把祛除形式主义放到政治的高度来看待。形式主义的不担当、不作为、不落实、不接地气、不思进取,根子是党性不强,宗旨意识缺失,公仆意识淡化造成的。结果是害民害己害国家,丧失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政治危害极大。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指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目的是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全党团结统一、行动一致。[6]全党同志都要从政治高度理解祛除形式主义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反对形式主义作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来遵循,不折不扣地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反对形式主义的重要批示精神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同时,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解决好如何做人、为什么入党、为谁当官的问题,进一步弘扬“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始终筑牢思想政治防线,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以政治标准,淬炼政治定力,力戒形式主义。
机制是系统组成部分间通过一定的规则和制度相互作用的机理,对系统要素具有调适作用。从当前形式主义的发生情况来看,正是因为制度机制设计和执行中的缺陷,才形成了形式主义存在的条件和土壤,让形式主义获得了所谓“政治正确”的庇护伞。不铲除这些保护病菌的温床,形式主义依然会有改头换面滋生、复发、反弹的基础,甚至有了大行其道的依据,进一步助长了其顽固性。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指出,“着力从严从细抓管党治党,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着力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严抓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着力从作风建设这个环节突破,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着力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7]从这个表述,我们可以看出,建立起管用见效的长效机制必将为祛除形式主义提供有力保障。当下,我们急需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明晰主体责任,形成破除形式主义的长效机制。例如思想教育工作机制、考核评价工作机制、监督问责工作机制、激励创新工作机制等等。可喜的是,2019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8],决定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为我们指明了祛除形式主义的方向,提供了祛除形式主义的制度遵循。
俗话说:“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形式主义与我们党的优良作风背道而驰,为广大干部群众深恶痛绝。从根本上祛除形式主义必须要高举问责利器,以责任促担当。《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党内法规均对形式主义作出惩戒性规定。例如,对改进作风不负责、不担当的领导干部,必须严肃问责。《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第六条规定了问责情形,特别是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落实,作风建设流于形式”情形列入,为问责提供了依据。
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指出,“关注‘四风’问题新表现新动向,在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下更大功夫,对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的严肃问责。”[9]各级纪检监察部门一定要担负起祛除形式主义的政治责任,以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审视形式主义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靶向施治”,坚决采取零容忍态度,对形式主义“露头就打”,绝不姑息迁就。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负起责任,要在“实”上下功夫,对基层形式主义采取精准监督,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持续深入抓下去,踏踏实实抓下去;要在群众中获取力量,不断深入搞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与反映,抓住形式主义的“七寸”;要分清问题的主次,重点监督查处不作为、慢作为,得过且过混日子,处处留痕,文山会海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抓典型见成效,准确把握问责尺度和精度,既不能“软问责”,也不能“乱问责”,让问责直达“痛处”,让被问责者心服口服。
作风问题是形式主义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作风不实首先导致的就是形式主义,进而会滋生腐败问题。我们党历来有敢作敢为的奋斗精神、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服务为民的奉献情怀、夙夜在公的工作状态。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作风问题是难以医治的顽疾,既要集中整治治标,更要长期施策治本,实现标本兼治。
狠抓作风建设要提高政治站位。形式主义积习难改,隐形变异时有发生,要求从根本上根除“四风”之弊、清理作风之垢,坚持破立结合,在坚决纠正不良风气的的同时,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固本强基、凝魂聚气,坚持抓常抓细抓长,久久为功、春风化雨。狠抓作风建设要抓住“关键少数”。领导干部尤其是各部门“一把手”要率先垂范,严格要求自己,不搞形式主义,带头反对形式主义,形成“头雁效应”,以标杆和榜样的力量带动部门风气的整体提升。狠抓作风建设要在细微处见精神。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注重在日常管理上下功夫,积微成著,注重习惯养成,把实践证明确有成效的做法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引导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中避免形式主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