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新冠肺炎中医分期病机特点

2020-04-15 11:33:54邵岩峰黄铭涵黄小燕林梦婷何友成
福建中医药 2020年2期
关键词:疫毒病性病位

高 远,林 平,2,3*,邵岩峰,黄铭涵,2,5,黄小燕,林梦婷,何友成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350003;2.福建中医药大学脾胃优势特色学科,福建 福州350122;3.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福建 福州350122;4.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350108;5.湖北省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福建援鄂医疗队”,湖北 宜昌443003)

2019 年底,湖北省武汉市发现不明原因的肺炎后,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1]。 新冠肺炎对中国乃至全世界造成巨大的影响,截至2020 年3 月6 日24 时,中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0 813 例[2],其临床确诊主要依据病原学及胸部影像学检查[3]。 纵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一版至第七版,在试行第三版中开始出现中医治疗,阐述其病位在肺,基本病机特点为“湿、热、毒、瘀”,并将其分为四个证型治疗[4];自试行第四版之后,则均未提及病机,但开始提出分期治疗;第五、六、七版均为先分期,后分证型治疗。

1 中医认识

明代吴又可提出“疠气”致病学说。 新冠肺炎病因明确,乃感受“疫戾”之气而发,故中医学病名为“疫病”。然而,同样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有人发病迅速,而有人却无明显症状,说明此病病因虽相同,但人体内正邪相争的情况对是否发病以及愈后有重要影响。 致病因素引起疾病一段时期的发生、发展及变化的机理,称为“病机”,这里的“病”不仅指中医学的疾病,更包括现代医学的疾病[5]。 新冠肺炎因特异病原而发病,但其进展迅速,发病时间、发病地域、个体差异不尽相同,各期情况差异较大。

2 分期病机

目前最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3]将此病的中医治疗分为医学观察期、临床治疗期、恢复期三期治疗,但未提及中医病机特点。 临床治疗期中的危重型因患者处于生命危险状态,较为特殊,故笔者将其独立,与其余三期并列分析其病机特点。

2.1 医学观察期 正邪相争,正虚邪恋。 医学观察期属于曾经与确诊患者或疑似患者有过接触史,但尚未明确诊断的人群。 若患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则患者不发病,亦无相应临床表现;若患者正气不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则“疫戾”之气侵入机体,正虚邪恋,进而发病。 故此期患者主要病机特点为“正邪相争,正虚邪恋”。

2.2 临床治疗期 湿毒侵袭肺脾,内生诸邪,正气虚损。 临床治疗期指已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包括了国七版诊疗方案中的轻型、普通型和重型患者,是治疗的关键时期。 轻型患者处于疫毒初起,出现恶寒发热、咳嗽、肌肉酸痛、乏力等临床表现;普通型患者处于疫毒内传,或寒湿加剧阻肺,或入里化热,邪毒闭肺,出现高热、苔黄等症,尚无呼吸困难、脉微欲绝等征象;重型患者出现气促、氧饱和度下降、动脉血氧分压与吸氧浓度的比值下降,严重者可发展为呼吸衰竭、休克、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等危重型。 以上各型虽症状表现不同,但都是机体正气对侵入机体的“疫戾”之气抗争所产生的表现,病位主要在肺、脾,可涉及心、肝、肾、胃、肠,病性为湿、毒、热、痰、饮、瘀、气虚等,病机特点归纳为“湿毒侵袭肺脾,内生诸邪,正气虚损”,具体分析如下。

2.2.1 各家言机 此次新冠肺炎,刘清泉等[6]察其证候要素为湿、热、毒、瘀以及气虚。 仝小林等[7]强调此病病位在肺、脾,以寒湿伤阳为主,兼其他变证。杨道文等[8]认为病机为湿毒壅阻,气机不畅。范逸品等[9]根据气候及新冠肺炎患者症状表现,总结其病机特点为毒、燥、湿、寒、虚、瘀。 王玉光等[10]认为病位在肺、脾,病机特点为湿、毒、瘀、闭。 王怡菲等[11]对24 个省市自治区诊疗方案整理分析后得出:本病病位在肺,累及脾胃,病性以湿、毒、闭、虚为主,湿毒壅肺为主要病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诊疗手册》阐释本病病机为“疫毒外侵,肺经受邪,正气亏虚”,病性为“湿、热、毒、虚、瘀”[12]。 综合上述各家观点,由此可得出,新冠肺炎病位首要在肺,涉及脾,病机特点以湿、毒为主,兼杂寒、热、毒、瘀、虚。

2.2.2 以药测机 国六、七版诊疗方案推荐清肺排毒汤,适用于临床治疗期患者,从其组方来看,治以解表、化湿、利湿、清热、化痰、健脾、理气等。 此外,笔者将国七版诊疗方案中轻型、普通型、重型包含的六个证型的推荐处方药物进行归纳统计,发现使用中药频次≥2 次的中药共17 味,包括:化湿药苍术、厚朴、草果、藿香;清热解毒药石膏、知母、连翘;发散风寒药麻黄、羌活、生姜;止咳平喘药葶苈子、杏仁;利水药槟榔、茯苓;清热凉血药赤芍;清虚热药青蒿;调和诸药甘草。 以中药使用频率推测新冠肺炎临床治疗期的病位首要在肺、 脾, 病性为湿、毒、热、寒、水停、血瘀等。 见表1。

表1 国七版诊疗方案推荐处方中药使用频次及其比例(频次≥2 次)

2.2.3 微观辨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根据尸检及组织病理观察发现:新冠肺炎病变累及肺脏,使肺出现不同程度实变,见浆液、纤维蛋白渗出物,肺泡隔血管充血、水肿,肺组织出血、坏死、纤维化;累及心、肝、肾、食管、胃和肠管等变形、坏死;破坏免疫系统[3]。 中医从微观辨识,认为其病位主要在肺、脾,可累及心、肝、肾、胃、肠,新型冠状病毒在与人体免疫系统抗争中,造成湿、痰、饮、瘀等病理产物,表现的病性以实性为主,亦损伤正气,虚实夹杂。

2.3 危重期 内闭外脱,阴阳失和。 国三版诊疗方案中出现的内闭外脱证在国四、五版中归为重症期,国六、七版称之危重型,推荐处方均为人参、黑顺片、山茱萸,送服安宫牛黄丸或苏合香丸(国三版为紫雪散)。 危重期患者处于生命危险状态,是机体与病邪做最后的抗争,出现闭证和脱证两种趋势。 闭证为疫毒内炽,邪陷心包,表现为癫狂烦躁、甚则昏厥等症状;脱证为正气欲脱,表现为手足逆冷、脉微欲绝等症状。 此期病机特点归纳概括为“内闭外脱,阴阳失和”,治疗注重急则治其标,维持生命体征。

2.4 恢复期 肺脾亏虚,气阴两伤。 国四、五版分期论治中,恢复期只有肺脾气虚证,推荐处方为六君子汤加减;国六、七版在此基础上,增加气阴两虚证,推荐处方为生脉饮加减。 证是某一时间点病理表现的概括,病机则是一个时期的病变机理。 恢复期患者处于疫毒将除、正气未复的时期。 还有患者经过激素、抗病毒等药物或气道切开、被动呼吸等治疗后,除肺系症状外,往往还伴有乏力、纳差等脾胃系统症状,其影像学、病原学指标亦尚未正常。 故此期患者病位在肺、脾,涉及肝、心、肾,病性以虚为主,病机特点主要为“肺脾亏虚,气阴两伤”,治疗应立足于肺脾,益气养阴。

3 展 望

纵观中医药的发展历史,其理论亦是在遇到诸多灾难面前不断完善。 新冠肺炎对于中医药界同仁们来说,虽是挑战,亦是机遇。 而病机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冠肺炎会被更多中医药同仁们所认识与研究,对新冠肺炎病机的认识会越来越深入。 希望更多的中医药同仁们从更多的角度分析、总结其病机,为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疫毒病性病位
从瘀毒理论探讨新型冠状病毒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
脾系藏象病位与病性特征研究
蓄血证病机病位探析
基于“风痰瘀虚”的高血压脑小血管病病性证素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征研究
八珍汤加味序贯中药包热熨治疗气血两虚型子宫腺肌病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惊闻疫毒(新韵)
两手
中医对痛风的认识
消渴病合并抑郁症之病位探析
薛博瑜教授从祛湿及解毒论治乙型病毒性肝炎
环球中医药(2016年5期)2016-03-10 06:2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