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治晖,郑 珍
(1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0 八医院 江西 南昌 330000)
(2 江西科技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当下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该病目前在临床有着较高的发病率,主要以人体下腰椎作为主要病灶部位[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出现跛行、腰椎疼痛以及下肢麻木等症状,主要以腰关节活动受限、腰部按压痛等为主要特征变化。由于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式不同,因而有必要尽早对该病作出正确诊断[2]。本研究是对16 排CT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运用效果进行探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于2018 年11 月—2019 年11 月期间所接纳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700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80 例,女性320 例,最小年龄30 岁,最大年龄75 岁,平均年龄(52.50±22.50)岁。男女患者一般资料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所有患者的X 线检查结果、CT 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具体措施如下:
1.2.1 X 线检查 指导患者保持侧卧位来进行检查,让所有患者双腿并拢且微微向前屈,以正位接受X 线机拍摄。
1.2.2 CT 检查 采用16 排螺旋CT 来对患者进行检查。要求患者将体位变换至仰卧位来接受检查,对其臀部垫高,同时要求患者双腿微微前屈后,对CT 扫描倾斜角度进行调整后调节相关参数:FOV 取值250mm,矩阵则为512×512,同时将间隔、层间距均设置为10mm,螺距则调整为2.0。扫描平面则为椎间隙平行,进行扫描时,以L3椎体椎弓下缘至S1 椎体椎弓上缘为主要扫描范围,且要对每1 节腰椎间盘实行三个层面扫描(上、中、下)以及周围扫描,后利用相关软件对扫描数据实行多平面重建,以此来获得矢状位、冠状位图像。
对患者X 线、CT 检查结果、检查表现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将数据纳入SPSS19.0 软件中分析,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以(P<0.05)为数据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700 例患者经CT 检查后其诊断正确率(99.71%)显著高于X 线检查方式(9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X 线、CT 检查结果比较[n(%)]
(1)椎间盘后缘向椎管内,有着边缘规则(或不规则)局限性突出软组织块影呈现,且其密度同椎间盘密度相同;(2)突出椎间盘可见部分有钙化状况,且该钙化多独立存在并连接椎间盘;(3)可见髓核游离碎片在椎管内硬膜外呈现;(4)硬膜囊前缘、侧方、神经根呈明显受压移位状况;(5)有消失、移位、变窄状况在硬膜囊外脂肪间隙中存在。
(1)可见脊柱明显改变,主要突出表现为生理屈度变直、侧弯、侧凸;(2)椎体可见明显改变,或是可见椎体后缘骨质唇样增生、相邻椎体有弧形压迹;(3)可见以椎间隙等宽且轻度狭窄、椎间隙前窄后宽等为主要状况的椎间隙改变现象。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当下是较为常见的病症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出现,同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有着密切联系,在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外力作用影响下,髓核组织呈现突出并对周围神经造成压迫状况。该病患者多会同时出现不同程度的麻木、腰背疼痛状况,使其正常生活、工作受到一定程度影响。而若是及时予以患者合理治疗,则能有效改善其腰椎关节功能。因此,快速诊断患者病症对该病的治疗效果提升具有重要意义[3]。
目前在基层医院中,X 线属于其中最为常见的放射检查方式,且在临床所起到应用价值较高。随着当下医学影像学设备、技术的不断发展,X 线检查的对比度、图像质量均比过去有所提升。而虽然X 线检查方式能够标记突出腰椎及其典型征象,以此让医生来进行诊断,但在临床实际运用中发现,以该检查方式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诊断时,假阳性率相对较高,导致临床诊断准确率下降,对于患者的早期治疗会造成一定的阻碍。因此,有必要寻求一种准确率更高、诊断效果更高且便捷的检查方式。CT扫描技术属于现代影像学技术中的一员,目前在临床的应用相对广,且被诸多研究人员认为具有着较高的运用价值。16 排CT 除了能够对腰椎结构、形状进行观察外,同时也能更好地呈现腰椎同周边组织结构的关系,因而有利于许多疾病的检查[4]。相比较其它检查技术而言,CT 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无创伤性、可直接让器官同周边组织解剖关系得到显示,因此在疾病诊治中,CT 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关研究资料表示,CT 检查技术的覆盖面更广、分辨率高,且其扫描速度以及3D 重建处理更快,让操作变得更为简便、安全性较高,可有效对病灶特点起到观察效果同时也可对周边组织病灶征象进行了解掌握。另有研究资料表示,CT 检查方式的高分辨率可让患者腰椎组织中的细微结构、病灶得到有效观察,从而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更为科学、准确的影像学依据。让患者能够在早期诊断基础上得到良好治疗,不仅有利于其病症预后效果的改善,同时也也有利于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因此具有着较高运用价值[5]。但也有研究资料表示,对于存在硬膜外脂肪缺乏者易出现漏诊扎状况,因此有必要注意若是对检查结果存在疑问时,应当进一步行MRI 检查来确保病症的诊断准确性。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700 例患者以16 排CT 检查方式所得到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更优于X 线检查方式;且16 排CT 检查表现中能够观察到病症的更多细节。说明16 排CT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具有着较高的诊断率,有利于医生对病情的诊断和针对性治疗,运用价值相对较高。
综上所述,16 排CT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佳诊断价值,可有效促进诊断准确率的提升,运用价值较高,因此值得临床进行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