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现代意识

2020-04-14 04:48高密
读天下 2020年3期
关键词:魅力传统文化

摘 要:金庸作品以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章回体的形式、通俗的文学语言、娴熟的写作技巧,反映了中国的社会、侠义之士和各种人物的精神面貌,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而富于传奇色彩,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关键词:魅力,神奇怪异,传统文化,现代思想意识

“武侠小说”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学的一部分,一直都被多方关注与争论,而这其中成就颇高且尤为引人注意者当属金庸的武侠小说,从十一二岁的少年到五六十岁的老人,恐怕很少有人没听说过金庸,提起郭靖就会想到黄蓉,提到黄蓉就会想到丁当,提到丁当就会想到石中玉,提到石中玉就会想到韦小宝……很多人都能说出一长串耳熟能详的名字来,这就是金庸武侠小说的魅力。

金庸对武侠小说的最大发展正是将非现实的武侠题材同探索人性结合起来,于无处可寻的江湖世界来认识现实社会,于无处可见的英雄大侠读出丰富无比的人性,于神奇怪异的功夫显出文化特征。在他的笔下,武侠小说既有娱乐趣味,又有深入严肃的思考,它的题材纯粹是文学传统的产物,但在其荒诞不经的想象里又蕴含着丰富的现代社会现实内容。

一、 开明的民族观

金庸以历史题材编织武侠小说而称雄于当今“武坛”,掀起了持续不止的“金庸热”“武侠热”,甚至形成了一股“金庸学”的浪潮,其作品更收录进了语文学科教材中,可见对其作品的推崇。金庸小说的这种现代意识首先突出的表现在他在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以其独特的眼光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正确地看待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努力地挣脱传统的狭隘民族观念的束缚,并通过生动鲜明的人物反射出他个人这种较先进的开明民族观。

金庸小说的武侠世界反映的是现代前夕的中国。除了《越女剑》,全部作品锚定在十七世纪前的中国,大部分在明清,部分在宋元。金庸在此有意要创造一种纯古代的审美意境,但在表现矛盾冲突——尤其是门派之争与民族冲突上,却处处体现出现代开明意识。在他刻画的那些挣扎于民族矛盾中的主要人物身上,往往流露出他先进的开明民族观。

二、 对国民性弱点的批判

金庸小说中富有现代意识,还表现在不似一般的武侠小说那样,并非只是通过主人公来反映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例如“好侠尚义”“善恶分明”“英雄崇拜”等等,而更多的是通过主人公的描写来引起人们对国民性中的弱点进行反思。

金庸武侠小说的主人公的人格模式一直在不断地创新与变化。他早期创作中的主人公陈家洛、袁承志、大侠郭靖及胡斐确实为中国传统侠义志士的典范,他们或身负血海深仇,或背负民族大义,或集国恨家仇于一身,以“为国为民,牺牲自我”为特征,可称“儒家之侠”。中期创作里杨过、张无忌则多了几分邪气与超脱,或“至情至性,实现自我”,或“无欲无求,无名无我”,甚至“无知无求”,这与道佛之说颇为契合,可称“道家之侠”“佛家之侠”。及至晚期小说中的令狐冲虽为浪子,但不失为江湖儿女,正因看破了披着侠义外衣的“侠客”本质的卑鄙无耻、蛮横霸道、虚伪阴险,方才寄情于山水之中笑傲江湖,这足可见金庸笔下的主人公们身上“侠的英雄化”成分越来越少,再不似古典武侠小說以塑造英雄为主旨,而是侠者身上具有了越来越多的人性化、现实化特点,同时创作出的人物也不在似原武侠小说中的单一古板,而是将人物赋以复杂性,具有了浓厚的人性丑与美,人情丑与美。

三、 对“以儒为尊”的传统思想的反思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中,儒学思想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时期,一直都坚持着以儒家思想为尊,以法家及其他各家思想为辅的信念。

早期金庸是欣赏儒的,因而有了郭靖——“儒者大侠”的创造,且一部《射雕英雄传》五大高手中儒侠就占其二(北丐是为儒家善之代表,南帝是为儒家仁之代表),但随着创作的不断延续,金庸开始怀疑此儒家思想,当他逐渐看到残酷的现实社会中,儒家仁爱对于维护社会的无能为力时,他开始了对儒家思想的非直接的、隐约的批判,并逐渐偏重于法家的权重、法制,从而强调用法去约束人而非用儒去感化人,故笔下人物身上儒之成分越来越少,但金庸并不一味地完全否定儒,也非完全的抬法贬儒,而是在倡导儒法并用。

这正符合了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当今社会只有民主化与法制化紧密结合,即儒法并用、“仁”“法”并施,才能长治久安的思想。这足见金庸的儒法之辩及其对“以儒为尊”的传统思想的反思的进步性。

四、 对传统道德价值标准的重新审视

最能说明金庸小说富有现代意识的,也许还是他作品中潜藏的那种独立批判精神。而正是他这种积极的批判精神使其对我国传统价值标准进行了重新审视。

金庸在他的作品中,从最初的《越女剑》(短篇)到最后的《鹿鼎记》,都是对这种“无欲则刚”的中庸思想不屑一顾的,因此在他的作品中,能够真正称得上大侠的就只有一位——康熙。作为小说,无法回避道德价值问题,但金庸小说不再遵循中国武侠文学的一贯传统——道德架构非常严格(不管是儒还是法),善恶分明,正邪对立。他的小说善恶不循此格局,正邪之分更非鲜明存在。他笔下的人物活于乱世,存在于正邪之间者比比皆是。

且金庸小说中那些侠义之士最终的命运的归属方式更进一步说明了金庸对传统道德价值的认识与重新审视。在小说的结尾处,金庸笔下的大部分英雄人物,终于归隐。《碧血剑》中的袁承志去国离乡,隐居海外,《神雕侠侣》杨过与小龙女隐居于深山中的“活死人墓”,《笑傲江湖》令狐冲去做寻常百姓。这足可见,他们一直坚持着的在传统道德价值标准规范下所产生的理想,在现实社会中是丝毫没有实现的可能的,故他们选择了躲避、隐遁的方式,离开了江湖。

从“无欲则刚”的中庸思想到他律道德的批判到由反思传统道德价值而质疑何为绝对正确的道义,金庸的笔下都有不同程度的展示,并引领我们去更深入地对传统道德价值标准进行重新审视。所以读金庸的作品,往往会觉得自己在看一部中国的历史文化大书。其作品已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金庸已将武侠小说带入了全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施爱东.点评金庸[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

[2]陈墨.金庸小说论[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9.

[3]严家炎.金庸小说论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高密,湖北省襄阳市,湖北省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魅力传统文化
语言的魅力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魅力展示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
提升魅力有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