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颉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一系列社会问题也应运而生,因此对于社会工作者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对电影《癫佬正传》中社会工作者的人物解读,剖析了当前社会工作者们所面临的困境。同时希望通过建设专业社工队伍、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打造良好的中介系统来帮助完善社会工作者的体系建设。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人物剖析,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3-0223-01
一、《癫佬正传》背景人物剖析
(一)《癫佬正传》剧情简介
“癫佬”翻译成普通话就是精神病人。《癫佬正传》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香港的普通社会工作者徐先生救助精神病人,最后光荣牺牲的故事。电影从精神病人阿狗在菜场玩刀入手,菜场里的商户、居民纷纷落荒而逃,随之赶来的警察严阵以待,最后在社工徐先生的安抚下阿狗平静了下来,最后在上警车之际,再次受到照相机闪光灯的刺激。开头的这一片段实际上是为社工徐先生的牺牲埋下了一个伏笔。影片极具悲剧色彩,同时也引发了人们的深思。当下,社工被称为社会和谐的“润滑剂”,社工相当于社会的医生,帮助各类受助者解决困难,他们以爱的名义,砥砺前行。
(二)《癫佬正传》社工人物形象剖析
电影中阿明和徐先生这两名社工所在的重生会陷入缺少资金、缺少人员的艰难处境,重生会会长希望通过媒体的报道引发大家对社工这一群体的关注,以此来得到一定的资金扶持。同时社工们的工作任务也是相当繁重的,一个社工要负责多个精神病人,十年如一日关注着他们的家庭情况,每三个月就要对精神病人的住处进行实地调查,查询他们是否搬家以及安全情况。严寒之时要给予病人们防寒保障,刮台风之际要带领他们去安全的地方躲避。可以说社工们给予病人们的帮助与温暖渗透到了病人所需要的方方面面之中。他们亲力亲为,也有像阿明这样的社工不堪重负选择了离开这个行业,这间接导致了他负责的精神病人的儿子非自然死亡,这是悲痛的,令人惋惜的,同时也是无能为力的。毕竟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我们无法要求个体去承担、去支撑起一个群体的力量。况且就像影片中所说的社工们忙忙碌碌几十年,精神病患者成功康复的案例到底有多少呢?有些时候社工的帮扶工作是看不到希望与收获的,这份工作给其带来的职业成就感少之又少。所以社工们常常会陷入反反复复的自我否定之中,会深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有意义。最后能坚持下来的如徐先生这样的都是对社工这个职业有着强烈责任感的人。
二、对策与建议
(一)建设专业社工队伍,提高专业水平
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才是行业发展的根本。当今社会,社会所需的社工数量与需要服务人员的数量远远不成正比,社工仍然属于稀缺资源。社工数量的缺失加大了现有社工工作的压力,同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服务的质量与水平。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提升社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将有助于保障需要服务人员的安全需求。扩大对社会工作者的培训和投入,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社工人才,建立健全标准的薪酬体系,一定的激励机制与适当的绩效管理有助于提高社工行业的竞争力和活力。[1]让社工们无后顾之忧,减少像阿明这样的因为不堪重负而选择离开这个行业的事件发生。
(二)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政策保障
建立健全社会工作的法律法规,有助于社会工作的平稳运行。有了法律基础的社会工作制度将更加有力保障社会工作者以及服务需求者的合法权利,可以帮助减轻家庭负担,减少社会矛盾,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发展。 社工这个行业社会关注度低,社会应该给予其特别的关注,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人身安全等,这是实质正义的体现。建立健全社会工作的法律法规就是追随法律价值的体现,是法律价值引导的结果体现。政府政策扶持固本培元,法律法规与政策保障双管齐下,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障社工的利益。[2]
(三)打造中介环境系统,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影片中家人和社会的不包容、不理解,加剧了社会悲剧的产生。真正压死阿狗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其母亲的一句:“你怎么不去死?”而促成阿狗再次癫狂的原因是前妻对其的鄙视,剥夺了他看望孩子的权利,还有邻居们对他的不谅解,对他的歧视与打骂给了他最致命的一击。如果将此类人员的救助帮扶全部寄希望于社工身上,仅仅依靠社工个人的力量无疑是螳臂当车。社会、家庭、社工应该三方联动,形成一股合力,共同来帮助这些困难人群。同时应该呼吁整个社会减轻对这类人群的歧视,共同打造一个完美家园。[3]对于已经走出困境的人群,应该帮助其融入社会,不和社会脱节,令其拥有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从专业角度出发,构建康复者的中介环境系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陳超,孙岩.上海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研究[J].山东工会坛,2019,25(04):58-64+91.
[2]罗思洁.社会工作在“三社联动”中的角色定位研究[D].河北大学,2019.
[3]张伟思.社会工作者协会参与公益组织培育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李 颉(1994-),女,江苏丹阳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