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娟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文化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文化保护的重点。文章以祁太秧歌为例,探讨了晋中学院在祁太秧歌传承与创新中的策略,包括加强搜集整理、融入专业教育、开展学术研究、成立学生社团等。
【关键词】晋中学院,祁太秧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3-0162-01
秧歌是我国北方最为常见的民间艺术,广泛流行于华北、东北、西北等省份,并形成了众多具有代表性的分支,比如陕北大秧歌、霍州秧歌、伞头秧歌等。祁太秧歌为山西地方小戏,是秧歌艺术大观园的一种,流行于山西晋中的廣大地区,具有民俗气息浓厚、区域色彩鲜明、教育功能突出等特点,已经入选为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祁太秧歌的生存处境日益艰难,出现了传承危机,而地方性院校则是传承与创新祁太秧歌的重要主体。
一、加强搜集整理
祁太秧歌产生于以祁县、太谷为中心的晋中地区,早在明代中晚期,便有祁太秧歌的记载。祁太秧歌多以反映农村生活为主旨,如《偷南瓜》《拣麦根》《割韭菜》《锄田》等。当前,祁太秧歌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民间艺人持续减少的同时,受众也在不断萎缩,一些作品甚至濒临失传。因此,晋中学院必须做好祁太秧歌的搜集整理工作。晋中学院作为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祁太秧歌的搜集整理中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而搜集整理祁太秧歌也是新时期晋中学院所必须肩负的社会文化职能。晋中学院要选择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比如民俗学、音乐学、舞蹈学等,组成乡间采风队伍,轮流走访祁太秧歌流行的广大区域,如祁县、太谷以及榆次、平遥、介休、交城等地的乡镇、农村,系统性搜集整理祁太秧歌作品。
二、融入专业教育
教育传承是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传承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途径,晋中学院在祁太秧歌的传承与创新中需要将融入专业教育作为重点,比如,在专业教学中增加祁太秧歌的内容。祁太秧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文化性,在多个的课程教学中均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晋中学院需要将祁太秧歌的赏析作为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又如,开发专门的祁太秧歌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学习需求而开发的课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晋中学院要围绕祁太秧歌教育融入的实际需要,开发具有学校特色与区域特色的校本课程,以此作为学生的公共选修课程,为祁太秧歌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一条有效的渠道。同时,晋中学院也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到校内开展主题讲座,向学生讲解祁太秧歌的历史、内涵、价值、意义。
三、开展学术研究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而言,系统全面的学术研究是前提条件。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所面临的各项问题,和学术基础的薄弱有着很大的关系。晋中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祁太秧歌的学术研究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它有着丰富的研究人员,另一方面,地缘优势使得其在一手资料的获得中更为便利。对此,晋中学院首先要拓展祁太秧歌的研究范围,除了从民间音乐、舞蹈的角度开展研究外,更要将祁太秧歌的民俗性、文化性、教育性等作为研究的对象,提升研究层次与研究效果,更好地发挥学术研究对于祁太秧歌传承与创新的作用,其次,注重研究成果的应用。祁太秧歌具有多元化的开发价值,既是地区音乐教育课程开发的宝藏,对区域文化演出市场的发展以及区域旅游事业的提升均有着重要的意义,晋中学院要注重研究成果的社会应用价值,最大限度地提升研究的经济效益、文化效益与社会效益。
四、成立学生社团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学生是祁太秧歌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主体,而学生社团则是发挥学生在祁太秧歌传承与创新中作用的载体。学生社团由学生自发组织成立,具有明确的主题与丰富的活动,能够为祁太秧歌的传承与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因此,晋中学院要高度重视学生社团的价值,一方面引导对祁太秧歌感兴趣的学生组织成立祁太秧歌社团,另一方面为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提供各项便利,如场地条件、经费扶持等。祁太秧歌具有很强的生活性,紧扣时代发展的趋势,融入时代精神则是祁太秧歌创新的必然要求。学生社团要积极开展以祁太秧歌为主题的表演活动,并不断创新祁太秧歌的表演内容与表演形式,为其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播打下基础。比如,将现代流行的街舞元素融入祁太秧歌的舞蹈动作中,又如,将流行音乐的唱腔与祁太秧歌的歌唱结合起来等,赋予祁太秧歌新的艺术魅力。
五、结语
作为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祁太秧歌有着独特的艺术特征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传承、创新好祁太秧歌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晋中学院要从祁太秧歌的传承现状出发,一方面做好秧歌资源的搜集整理工作,另一方面借助专业教育、学术研究以及学生社团来传承与创新祁太秧歌。
参考文献:
[1]鲍展斌,黄亚男.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及实践探索[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02):61-65.
[2]段笔耕,金心亦.地方高校传承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路径探究——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大众文艺,2017(17):215-216.
[3]李长云.从祁太秧歌看近代晋中乡村文化生活——以祁太两地为中心的考察[J].名作欣赏,20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