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万杰 胡笳丽
[摘 要]近年来,物流行业高速发展,整个行业正在面临着转型升级,传统物流人才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人才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从职业能力和精神等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嘉兴市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合目前形势总结出物流教育和人才培养存在的部分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嘉兴市物流管理专业通过将“红船精神”融入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创新和奋斗精神,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出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形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来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物流人才;培养;“红船精神”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06.096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0)06-0-04
1 绪 论
1.1 物流行业现状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中国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同时也进入了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物流行业作为资源、要素流通过程中的主体、供应链的重要环节,也进入了发展新阶段。自2009年“智慧物流”的概念首次提出后,物流业就在不断进行转型升级。根据《中国智能物流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的数据,2018年中國智慧物流市场规模突破
4 000亿元,且市场正在不断扩大,预计在2025年将会突破万亿元。根据《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的部署,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建立一个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便捷高效、绿色环保、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而近几年政府不断出台新的政策推动物流行业快速发展,为物流业注入新的活力。在这样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物流行业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我国物流行业起步晚,发展的时间较短,行业结构有待完善;在发展过程中创新能力较弱,新技术、新产业无法有效带动行业发展;物流国际化水平较低,与国际接轨能力较弱;物流绩效较低,智能化运作体系亟待建立。要解决现今物流行业的内在矛盾,关键还是要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将创新成果快速转化成生产力,带动物流行业发展。
1.2 “红船精神”的发展
“红船精神”是同中国革命一起发展起来的,在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过程中,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都有其各自的时代特点。200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一文中凝练概括,首次提出“红船精神”的概念,并将其归纳为以下3点内容: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自此之后,社会各界对红船精神的研究不断深入,形成了《红船精神——起航的梦想》等一系列研究成果,逐步梳理出完整的理论体系。
1.3 物流管理专业要求
在当今物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物流管理专业需要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掌握现代物流、国际物流与供应链的系统分析、设计、运营、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熟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物流运作,具有较强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人才。以此来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以物流人才创新实践能力推动物流行业发展。
2 问卷分析
2.1 基本情况
嘉兴市内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共400余名,本项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嘉兴市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调查内容包含物流专业学生对嘉兴学院物流教育情况的认知以及对“红船精神”的践行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74份,有效问卷360份。
2.2 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的360名学生中,嘉兴学院学生135名、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学生225名。通过其对物流管理专业和职业的认知、对学校教育的认知、对“红船精神”的认知情况这3个维度进行调查,运用SPSS 24.0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处理,发现嘉兴市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自觉践行红船精神,红船精神育人取得成效。
2.2.1 对物流管理专业和职业的认知
从学生对未来从事职业的规划来看(见表1),现在物流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且大多以实践类、创新类职业为主,传统类职业较少,这也就要求学生具备创新和实践能力,与物流人才培养的目标相一致。在嘉兴学院将“红船精神”融入物流管理专业以后,学生想要从事传统职业的期望下降,更多地转变为从事创新类职业。但是可以看出在两所高校间,嘉兴学院的实施情况更好,对创新类的职业的期望也越大(见表1、表2)。
从学生对从事物流行业所要具备的能力来看(见表3),从基础能力、实践能力和实践精神来看,这3者呈现出递减状态。学生对基础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但是还是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物流行业从业人员需要实践精神。
2.2.2 对物流教育的认知
从学生对学校的教育模式评价来看,大部分学生认为目前学校的培养模式逐渐开始创新,从创新和实践两方面入手,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开设创新创业等大赛和课程(84.74%)以及进行科研团队研究(52.78%)来培养创新能力;通过建立校企联合培养实验室、实训实践基地等实习场所(80.56%),利用“互联网+”模式的多渠道方式(73.61%)等形式培养实践能力。
从学生对学校目前存在的问题来看,学校在课程体系设置(59.09%)、平台资源供给(47.73%)、创新能力培养(56.82%)、实训基地建设(34.09%)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学校和专业的支持力度还不够;指导教师和专业教师配备不合理(38.64%),学生对外实践、对外交流的机会较少(43.18%),与未来的就业规划存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