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
【摘 要】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小学生掌握一些学习音乐的系统方法,以声乐教学法和音乐教学法为基础理论,通过“唱歌”的方式,将声乐教学内容合理引入中小学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加深中小学生对音乐的热爱程度,促进中小学生音乐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发展,全面提高小学生音乐教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音乐课程,中小学,声乐,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3-0159-01
声乐教学时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多以声乐教师讲述自身唱歌中的内心体验、发声感受、相关经验等方法,向学生传授教学内容,同时引导学生发声,结合学生的声音特点指导其调整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与呼吸方法。但受到我国传统教学观念的约束,致使多数中小学音乐课程只流于形式,使得其教学质量普遍不高。现就声乐教学法在中小学音乐课中的实际应用方法及效果进行简要分析。
一、声乐教学的重要性及艺术表现力
声乐教学以指导学生发音技巧为主,通过气息、声带、腔体共鸣等的相互配合,发出优美的歌声。因此,发声训练是其教学内容的必备环节。我国的教育理念的全新改革,使得中小学对音乐教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在声乐教学方法上还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声乐发声训练相对较难,加之很多中小学音乐教师对声乐发声训练重要性的认知不够充分。只有提高发声训练成效,才能提高学生的唱歌技巧,提升音乐水平。
学生的性格各有不同,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可以勇敢地表现自己,发挥良好的演唱效果,部分學生较为胆怯,不善于表现自我,会因为过分紧张导致其不能充分发挥出发音技巧与方法。声乐教学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学生在声乐课堂上不仅要学习基本声乐技巧,还要培养其艺术修养与心理素质。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如果不懂得控制自身情绪,会影响演唱效果与课堂教学质量。
二、声乐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学课堂的应用价值
中小学音乐教学以培养学生歌唱能力、审美能力为主,为实现课堂的高效教学效率,需要音乐教师借助多元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从动作、自然、比喻、感受、模仿等角度,指导学生控制自身的情绪,增强学生演唱过程中对嗓音管理能力,包括协调力与耐力,从而改善学生的嗓音条件[1]。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可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适宜调整,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良好的唱歌状态。
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时,需要兼顾不同嗓音条件的学生,根据学生身心发育特征,采取科学、合理的嗓音训练方法。当学生演唱到不适合自身嗓音特点的歌曲时,表现往往不佳,教师此时应鼓励学生,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比如《大海啊,故乡》一曲,教师在传授的过程中需要着重于力度与情绪的把握,让学生可以感受到由浅至深的情感表达,在演唱之前组织学生朗诵歌词,分析歌曲的整体脉络,指导学生把握歌曲的情感,确保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真情实感,从而提升学生的演唱水平。
三、声学教学的应用实例及相关教学建议
声乐教学内容丰富、范围较广,教师在传授发声技巧时,可以采取点评式教学方法,在了解学生嗓音特点、条件、声乐水平的条件下,选择演唱歌曲,让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完成识谱、作品分析、理解与演唱,为每位学生提供公平的演唱机会。学生完成演唱后,教师对其进行现场点评,学生之间也可相互进行评价,教师认真听取学生的评价建议,同时从情感诠释、作品理解、声音技巧、演唱风格把握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演唱效果。
声乐教学课堂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教师需要逐步引导学生的发声、演唱技巧等,以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年龄特征,采用新型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堂音乐活动,提高学生对音乐课堂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喜欢上音乐课。此外,音乐课堂不能继续局限于课堂内教学内容,还应组织学生多参加一些课外音乐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升其歌唱表演方式与声乐技巧,鼓励学生在采风中自行编写歌词与旋律,积极参加音乐表演,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无限魅力。
四、结语
传统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方式需要根据当代中小学生对音乐的诉求作以适当的改革和升级,以丰富的教学内容与有效的教学内容提高中小学的音乐课程质量。结合声乐教学的法则,以听、弹、唱、演为一体,培养中小学生的音乐素养,为学生创建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学校与教师要同步进行思想教育改革,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音乐教学课程,使其爱上音乐、掌握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及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胡庆生,李佳音.中小学音乐课中声乐教学法的应用初探[J].音乐生活, 2013(9):79-81.
作者简介:王 宁(1998-),男,汉族,广东顺德人,本科,学生,研究方向: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