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艳梅
摘 要:在国内和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的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它彰显了新的国际观、新的发展观、新的价值观和新的共享观。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战略思想对于构建顺应时代潮流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中国与世界的广泛合作与共同发展和共同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01-0170-03
一、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石
(一)对中华优秀文化和价值理念的传承与创新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拥有五千多年的浩瀚历史,从中华民族诞生至今,一直致力于追求和平、互助、友善、包容的美好世界,这一理念造就了中华民族仁爱的品质。《礼记》中写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一理念突出表现了我国古代哲人对大同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也阐明了处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人类社会,应该具有心怀天下的胸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中庸》以“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强调世界万物都是有生命的,他们的生命轨迹都具有一致性。和谐相处、天下为公、大同世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行为准则和崇尚的理想境界,它不仅深深地根植人们的价值理念,也体现在政治生活和对外交往的实践之中。在面对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和各种国际争端时,中华民族表现出来的一直都是以和为贵的思想。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源泉,倡导全人类命运与共、共享发展成果,世界各国和谐相处、平等相待、共同发展,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这既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也是在新的国际环境下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
(二)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指出,人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的关键在于具体的社会实践过程中。他强调,要从社会实践的角度去理解并把握人的本质属性,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关于“共同体”的思想即是“自由人联合体”的另一种表述,其基本含义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认为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崇高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在不断增强。习近平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战略倡议是为了应对复杂纷繁且不断变化的国际大环境,是视野宽广并具有世界情怀的中国方案和理念,它是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蕴含着十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社会观和价值观。
(三)对党的历届领导集体关于国际关系理论与政策理念的提炼和升华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明确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并且承诺中国永不称霸。周恩来的外交思想,为中国制定外交战略与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通过对国内外形势精准、科学的分析判断,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重要思想,同时倡导各国应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国家之间交往与合作的基础。胡锦涛纵观时代发展大势,提出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向国际社会宣告中国关于建设和平、和谐世界的外交新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上升,习近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更加强化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它蕴含着我国追求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愿望。努力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使各国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
二、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
(一)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全世界人民共住一个地球村,应当彼此相互依存、和平相处、命运与共,在人类面对各地危机和挑战时,仅仅依靠一国之力是很难解决的。只有各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应对各种威胁、灾难和冲突,才能维护各国利益和世界和平,实现合作共赢、成果共享的目标。习近平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和趋势,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战略思想,为世界各国真诚合作、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确定了共同理念和目标。
世界各国所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环境虽各有差异,但大环境是共同的,如资源、气候、安全等,因此既不能以弱肉强食、以强凌弱的方式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不能以“零和思维”来构建国际关系體系,而应以平等、协商、合作的方式来处理国际关系,来解决各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习近平站在时代发展前沿,全面分析了我国当前所处的国内及国外的各种问题和挑战,指出要在抓住发展机遇的同时,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明确展示了中国人民对人类社会合谐发展的真诚期盼,也充分体现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共建和平世界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共同打造全球经济共同体,建立公平竞争的国际新秩序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各种发展态势复杂交织的“经济命运共同体”之中,国际市场的稳定性和各国之间的友好交流与合作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带一路”这一倡议,不仅推动了我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的持续高效发展,也为中国和世界其他各国把握时代发展机遇提供了大平台,更为亚洲乃至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习近平“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效执行,离不开中国政府的努力和沿线国家的友好合作,沿线国家通过搭乘中国这趟时代发展的快车,更好地发展本国经济。世界各国相互合作,共同遵循以“互利共赢”为基本原则,一起推动更加开放、均衡、包容、共赢的全球经济共同体的形成。
(三)打造人类安全命运共同体——加强对话协商
世界经济环境正在发生深刻而广泛的变化,然而经济发展存在着各种不确定因素,国际安全形势仍十分严峻,地区军事冲突和恐袭威胁仍然存在,安全环境尤其是生命安全已引起全世界的高度关注。保障安全应是保障各国的共同安全,因此各国之间需要协商对话,需要协调合作,需要在人类安全领域形成广泛共识,共同应对人类所面对的各种安全威胁与挑战。
习近平指出,全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共同享有一个“地球村”,因此,在面对危险与挑战时,各国人民应该团结一致、命运与共,任何国家想要仅凭一国之力解决人类面临的发展问题是不可能的。
(四)打造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深化网络国际合作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现代科技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管理方式转型的巨大影响进行了深入调研,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关于网络管理的重要思想。习近平认为,在当今世界网络安全是一个极为重大的课题,是管理领域面临的一个最新挑战。他认为,网络安全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不是一国的问题,不是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立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因此,各国对互联网的性质、特点、使用规则等要形成广泛共识,要清醒认识到互联网不属于某个国家或个人,而是属于全世界,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不存在边界。所以,每个国家都要承担起维护网络安全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各国间需要密切合作,加强交流与沟通,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可持续的国际互联网络体系,共同制定和遵守国际互联网的相关规则,使互联网这一现代化信息交流工具和平台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服务,形成人类共建共享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三、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价值
(一)用中国话语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的内涵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五千多年辉煌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始终都在为实现和平、互助、友善、包容、昌盛的人类世界而不懈奋斗。中华文明正因为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而在激荡的社会历史变迁中得以延续发展,并被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习近平关于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是对我国历代领导集体的和平外交思想与政策的继承与发展,其中包含着我国人民对世界和平、共同发展美好愿望的追求。习近平认为,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代的主题,全国各族人民更应该热爱祖国、团结一心,坚决抵制西方势力和分裂势力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企图和行为。在国际交往中,中国始终秉承“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基本方针,充分尊重各国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和道路选择,在国际关系中坚持诚信守义、互利共赢、开放包容、平等相待、和平共处的基本原则。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个大环境,世界的发展也给中国的进步带来了更多的发展与合作机遇。中国在努力谋求自身发展建设的同时,也积极履行大国义务。习近平从战略高度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积极与沿线各国进行协商协调与合作,诚邀相关国家共建通向和平、发展和繁荣之路,各自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区域资源,互补互助,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形成互利共赢的区域经济共同体,为构建世界经济共同体奠定基础,并做出示范。
(二)以统筹国内及国际两个大局为基点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人民的梦想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最终目标具有一致性。所以,想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公正的国际秩序,我国必须兼顾国内和国际这两个大局,坚定不移地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合作战略。
在国内以及国际大环境下,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以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基点,以人们普遍认同的公平正义、和平发展、包容开放、平等相待、自由民主等为基本原则,共同打造新型的国际关系。
习近平在各种国际会议中一直倡议,国与国之间要“以诚相待、共同商量”,以此为基础建立起国际合作关系网。习近平主席所说的“以诚相待”包含三个层次的含义,一是诚信,二是诚意,三是坦诚。国际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基础和原则都应以“诚信为本”。国与国之间相处與合作,诚信应是最基本准则,一个毫无诚信的国家,一个朝三暮四的国家,在国际上是没有立足之地的,是难以取得其他国家甚至盟友信任的,是不能与他国开展深入和可持续合作的。诚意是合作的态度,没有诚意就很难进行合作,即使合作也不会持久和深入。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宗教文化及有不同利益诉求的国家之间要进行合作,需要坦诚相见,不回避矛盾,不回避利益冲突,求同存异,找出利益共同点,同时坚持和维护自身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在相互理解、相互谅解的基础上形成合作关系。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同商量”意味着,各国在合作中要平等相待,以协商为基础,以自愿为前提,而不是以我为中心,霸凌武断。
习近平主席还强调,要以“公道正义、共建共享”原则构建国际安全新格局。国际安全关乎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国家,同时也是关乎各国人民生存与发展的重大议题。没有国际安全,没有区域安全,就没有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环境。国际安全不是哪一国的安全,而是各国的共同安全。因此,需要各国要共同合作,共同建立国际安全体系,共享安全成果。一国的安全不能建立在他国的不安全之上,不能只追求本国的绝对安全,而威胁他国的安全,因此国际社会就需要确认“公道正义”的法则和机制,各国在“公道正义”的基础上共建国际安全新体系。
面对世界格局的巨大变化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全新挑战,我国政府顺应潮流、抢抓机遇,积极构建国际交流的大平台,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辐度和深度,全方位开展与世界各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合作,使中国经济、中国利益、中国安全和中国发展与世界各国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内涵丰富的有机整体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也体现在政治层面、安全层面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层面,形成了内涵丰富、相互支撑的有机整体。
在政治层面,习近平向世界倡导“和为贵”的基本理念,认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社会的主流,同时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期盼,和平是发展的保障,而发展是提升人类生活质量,消除贫困的根本手段。因此,维持世界和平,推动各国社会经济发展应是国际社会共同的主题,也是各国的责任和义务。而要维护和平,避免战争,就要形成求同存异、多元包容的国际共识,尊重不同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宗教信仰等,使各国在存在差异、存在矛盾、存在利益冲突的情况下,也能通过平等协商、求同存异的方式和平相处、公平竞争、共同发展。
在经济层面,习近平主席一贯主张各国应按国际规则加强互联互通和国际合作,以互利合作、合作共赢的理念推进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和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在国际合作中都能发挥自身优势并获得相应利益,而不能以“零和思维”和“损人利己”的方式对待国际经济合作。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潮中,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世界经济共同体。因此,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是理性选择,也是顺应历史潮流的选择。当然,即使是在友好国家,甚至在盟国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只要是遵守国际规则、公平竞争,这种竞合关系只会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而不是相反。
在安全层面,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共同安全、合作安全和共建共享的思想。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着各种安全挑战,而军事冲突、极端主义、恐怖主义、跨国犯罪和网络攻击与网络犯罪等是各国面临的共同安全威胁。在这种形势下,世界各国需要在安全领域进行广泛、深入、全面和真诚的安全合作,建立起共同的安全防御和保障体系,各国都应分享安全利益。
在人与自身关系层面,习近平提出世界各国要进行广泛、长期的合作,共同打造“敬畏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地球村,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地球生态环境在不断恶化,每个国家都感同身受。在这种形势下,世界各国必须行动起来,共同合作,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生態环境,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使我们这个地球环境的明天变得更美好。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迈向命运共同体 开创亚洲新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5-03-29.
[2] 徐艳玲,李聪.“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意蕴的三重维度[J].科学社会主义,2016,(3):108-113.
[3] 张蕴岭.中国与周边关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J].人民论坛,2014,(6):36-38.
[4] 石云霞.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5):18-23.
[5] 周雯雯,林美卿,赵金科.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J].理论导刊,2017,(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