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敏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革,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于小学教育体系的质量越发重视。为了提升小学教学整体的质量,不仅要在教学观念、教学模式上有所创新和变化,同时在教材内容上也要不断地更新,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不斷优化教材中的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良的参考素材。在当前教育形式的发展趋势下,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一项必然的要求。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文本中对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现进行探究。
【关键词】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学科核心素养;文本探究
当代小学教育体系对语文这门基础且重要的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更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必须要深入挖掘教材,从教材中挖掘育人的合理内容,推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众所周知,要想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教师就要深入研究教材,教材内容都是通过教育工作者慎重选择编写而成的,对学生具备很强的教育价值,同时也很符合当代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接受能力。教材中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知识,而且还通过一些文化体现出一定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有利的指导。
一、教材中对于学科核心素养中“习惯与方法”的体现
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中,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教学方面很是关注,因此通过对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分析,可以深刻地解读关于学科核心素养中针对“习惯与方法”的文本体现形式。
例如: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的语文园地板块内增加了“书写提示”,在识字板块内也增加了一些习惯和方法的贴心提示,这些都是学科核心素养的文本体现形式。与此同时,不仅在语文园地内有习惯与方法的体现,在识字单元和课文单元的文本中也会对这一核心素养有所体现。例一:在一年级《我上学了》的单元教学里,教材中明确指出了正确的读写姿势和习惯,以及学生规范的拿笔方式,这些都是对小学生正确学习习惯养成的有效途径;同时在教材中强调让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这是为了规范学生的写字方式。例二:为了让小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教学中,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阅读的初步方式,在阅读中掌握一些基本的名词,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提供重要的保障;在《四个太阳》的教学中,教材文本将其分类,以地点、颜色等来规定,帮助学生提升积累的效率。
二、教材中对于学科核心素养中“思维发展”的体现
在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思维发散的能力,因此在统编教材中对于“思维发展的培养”也有着一定的文本体现。
在统编教材中的阅读与写作文本中,多体现着注重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通过对小学统编教材阅读文本的编写分析,可以发现有大量的童话故事,比如《乌鸦喝水》《卖火柴的小女孩》《坐井观天》等,这些都是站在小学生的视角,以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作为基本出发点,在阅读中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又比如一年级课后单元的练习中要求以《我多想去看看》为主题设计的写话练习,就是对学生思维发展培养的显著体现。除此之外,统编教材中文本的编写也体现了对学生归纳与总结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在《四季的脚步》这篇文本中,虽然它是一篇选读课文,可是对于其中每个季节的描写方式都采用了比较有特色的文字来描述,并且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总结每个季节的特点和规律,这充分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重点。
三、教材中对于学科核心素养中“审美鉴赏”的体现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对于教学的要求,其中有一项是要培养学生审美鉴赏和一定的创造能力,统编教材中的文本对于这一能力的培养也有所体现。
首先,统编教材中在不断改革之后增加了很多诗词歌赋的内容,其中蕴含着较为强烈的情感,能够促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增加体验感,感受一些古诗词的韵律和美感,增强学生的审美素养和鉴赏能力。比如说《咏柳》《春日》是让学生在文本欣赏中体会大自然的美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是为了让学生品位人间的真情,这些古诗文本主题的不同选择,体现了想要提升学生审美鉴赏这一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导思想和编写意图。其次,统编教材在不断改革之后增加了很多有利于学生自我表达和展现学生自我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文本内容。在一些教材内文本的编写中,针对一些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设计上,越发增加了一些能够发挥学生创造能力的学习任务。比如在《白鹅》的文本编写之后,教材中要求学生根据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感受,仿照其中的写作手法和描写方式,进行一次随堂练习,对自己喜欢的一个小动物进行描述,这是统编教材中学科核心素养的显著体现。
四、教材中对于学科核心素养中“文化传承”的体现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对于语文教学的要求,除了要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更要在语文这门文学性较强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促使学生能够对文化传承和历史文化有更深一层的感悟。
通过对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文本的研究,可以发现教材增加了很多民族文化、历史事件、传统文化等文本内容。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第一页,就是一幅以“我是中国人”为主题的绘画,画面里包含56个民族的小朋友幸福的笑脸、天安门、五星红旗等,用一幅色彩鲜艳的图画向学生渗透民族自豪和荣誉的概念;又比如在《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的文本编写上,就是想要告诉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和解读有利于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鲜明体现。与此同时在一些文本中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将促进学生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作为编写意图,比如说《藏戏》《北京的春节》《各具特色的民居》这些文本就是对民风民俗很好的描写,有利于学生能够在书中了解到各地的风俗,从而对中华民族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同感,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民族的认识和尊敬。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革,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更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因此,为了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满足当代小学生的学习需求,教育部门不仅要优化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模式,对于教材内容的编写和文本的选择也要慎重考虑。本文从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文本进行了一系列的解读,发现其中很多文本内容都体现着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对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谷双琼.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文本分析[D].好家长,2019(64).
[2]汪潮.统编教材重点解读与建议——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深度解读[J].语文教学通讯,2019,1037(09):10-13.
[3]张敏华.把握统编教材特点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J].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2017(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