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茉
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贵州 贵阳 550003
儿童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儿病情均极为严重,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加之疾病会对免疫系统造成干扰,且病情较重,身体极为虚弱,无法抵抗病菌的入侵,因此儿童重症监护室患儿易发生院内感染[1]。对于此类患儿,一旦发生感染,危险性极高,因此需采取严密的感染防控措施。本次研究为分析某院儿童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监控结果,探讨防范措施,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某院儿童重症监护室治疗的5101例患儿进行病原学监控,病原学监测前均已经征得患儿及其家长的同意。其中男2954例,女2147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7.39±2.67)岁。
1.2 方法 对其执行院内病原学检测监控,记录感染发生情况,分析感染原因,为之制定合理的防范措施。
1.3 分析标准 感染情况主要记录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泌尿系感染,以及感染患儿疾病种类,感染原因主要记录接触人员手卫生,周围环境细菌监控情况记录患儿病原学培养结果,通过病原学培养结果及定期细菌标本采样结果来总结分析。
5101 例患儿,出现感染186例(3.65%)。其中呼吸道感染94例(1.84%),消化道感染32例(0.63%),泌尿系感染24例(0.47%),其他36例(0.71%);感染患儿中,基础疾病为呼吸道感染患儿并发发生率最高,重症肺炎患儿487例,并发感染患儿31例(6.37%);脓毒症395例,并发感染患儿42例(10.63%),其他各种疾病感染率均在5%以下,脓毒症、肺炎患儿感染率较高;分析感染原因,186例感染患儿中,因接触医护人员卫生手消毒不合格感染的有76例(40.86%),因患儿继发性免疫功能减低的有48例(25.81%),因并发二重感染的有34例(18.28%),其他原因28例(15.05%),见表1。
儿童重症监护室患儿病情较重,身体抵抗能力大幅度下降,一旦发生细菌入侵事件,就有可能造成感染,感染后,轻者加重病情,重者可能危及生命[2]。对于院内感染,一般是以预防为原则,尽可能的降低其发生率,以免危及患儿生命。为降低院内感染带来的危害,需要加强对感染的监控,明确感染类型、易发感染的患儿,以及诱发感染的原因,并采取合理的标准预防及隔离措施加以控制。
表1 5101名患儿感染情况[n,(%)]
研究结果表明,在感染类型中,呼吸道感染案例较多,肺炎、脓毒症患儿出现感染的几率较高,就感染原因而言,因接触患儿的医护人员卫生手消毒、患儿继发性免疫功能减低引起感染的案例较多。根据研究结果来看,在感染防范过程中,需要关注呼吸道感染,对于基础疾病为重症肺炎、脓毒症患儿需要加强关注,同时要重视环境清洁、严格灭菌及严格无菌操作等工作。首先,是要重视基础环境的改进,儿童重症监护室中,必须定时进行清洁打扫,并使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同时要保持新风系统净化空气消毒,无菌净化台百级消毒配液,避免室内细菌含量增加。其次,做好使用物品消毒灭菌工作,严格执行接触患儿的医疗机械(例如听诊器、叩诊锤、测量卷尺)专人专用,床上用品、餐具、治疗车,床上用品需定时更换,并做好灭菌处理,专人护理患儿时使用一次性奶瓶,治疗车使用前也需消毒灭菌。
最后,是要重视接触人员的卫生手消毒工作,包括医务人员和患儿家属,接触患儿前后都需要使用3M手消毒液至少5mL清洗双手30秒,自然风干后方接触患儿及患儿物品、患儿周围环境,避免细菌残留。另外,严格执行无菌病房无陪护制度,除直接负责的医务人员和护士外,家长不能接触患儿,医护人员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医用防护口罩,医护人员操作时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垫一巾一带,在所有洗手池均安装感应水龙头,擦手纸,皂液,七步洗手法指引标志、黑色生活垃圾桶及标识,必要时可配备干手机避免或减少再次污染,每月对医务人员的手进行菌落采样监测,保证手指带菌数不超过15cfu/cm2。病重及长期住院患儿需要短暂人文关怀家长探视时,要求家长穿隔离衣,戴口罩和帽子,鞋套,严格卫生手消毒,按限定探视时间在15分钟之内,医护人员需要从旁做好指导工作[3]。对于肺炎、脓毒症等的继发性免疫功能减低的高感染风险患儿,更应该加强关注,按标准预防+床旁空气隔离(黄色)、标准预防+飞沫隔离(粉色)、标准预防+接触隔离(蓝色),在患儿的床头及医护病历上标识。积极完善痰、血液、尿液、粪便及三管末端的病原学检测;一旦明确相应临床表现患儿有病原学感染依据,需尽快进行处理,必要时联合院感科及临床药学科会诊,共同制定诊疗方案。在儿童重症监护室患儿护理阶段,亦需要重视无菌操作细节,必须加强监控。
综上所述,在儿童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中,肺炎、脓毒症患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较高,其中以基础疾病为重症肺炎患儿最易感染,且多是由于卫生手消毒、患儿继发性免疫功能减低引起,诊疗及护理阶段可以针对各种情况采取防范措施,尽可能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