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曼
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福建厦门 361000
支原体肺炎是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伴肺炎,肺炎支原体最为常见。 可引起流行,约占各种肺炎的10%,严重的支原体肺炎也可导致死亡,肺炎支原体在发病前2~3 d 直至病愈数周,皆可在呼吸道分泌物中发现,可接触感染,长在纤毛上皮之间,不侵入肺实质,其细胞膜上有神经氨酸受体,可吸附于宿主的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抑制纤毛活动和破坏上皮细胞,同时产生过氧化氢进一步引起局部组织损伤。 儿童支原体肺炎也称之为原发性非典型肺炎, 多发于学龄前儿童。 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儿童肺炎中的主要类型之一[1]。 今年厦门市MPP 出现大流行,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疾病之一,故临床用药须严格监控,合理应用抗生素对指导治疗及改善预后均大有益处, 该文于2019 年1—9 月对该院收治的122 例MPP (非重症、未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 患儿临床应用抗生素及激素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回顾性分析方便选取的该院诊断为支原体肺炎患儿122 例的临床资料。 根据治疗方法分为a 组(n=22)、b 组(n=30)、c 组(n=30)、d 组(n=40),4 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纳入标准:①有发热、咳嗽症状;②胸片可见多发斑片样影;③有支原体感染的实验室证据;④患儿资料收集完整;⑤调查研究已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重症MPP(大叶性肺炎或合并胸腔积液);②明显合并细菌感染或合并病毒等病原体感染;③严重的肺外并发症;④合并慢性疾病或基础疾病;⑤先天性疾病或者畸形者,并且可能对该文研究具有一定影响者;⑥不依从、不配合及拒绝参加研究者。
a 组:口服阿奇霉素(含使用头孢类抗生素无效,停用头孢后单联使用阿奇霉素者)。
b 组:口服阿奇霉素同时点滴头孢类抗生素。
c 组:静滴阿奇霉素(含使用头孢类抗生素无效,停用头孢后单联使用阿奇霉素者)。
d 组:静滴阿奇霉素同时点滴头孢类抗生素。
阿奇霉素(口服或点滴)用量均为10 mg/kg,1 次/d,连续使用5 d,停药4 d,改口服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序贯治疗共3 周。
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皮疹、呕吐、局部疼痛、腹泻及腹痛等)、退热天数、咳嗽缓解天数。
将临床疗效分为治愈、有效及无效,治愈:患儿发热、咳嗽等临床症状均消失;有效: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无效:患儿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甚至加重。 有效率=(治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2]。
采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a 组、b 组在有效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4.50% vs 16.67%)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 组、d 组在有效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c 组在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4.50%vs 26.67%)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4 组患儿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率比较[n(%)]
a、b 组症状好转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 组症状好转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c 组在症状好转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4 组临床指标比较[(±s),d]
表2 4 组临床指标比较[(±s),d]
注:与a 组比较,*P<0.05
组别退热天数 咳嗽缓解天数a 组(n=22)b 组(n=30)c 组(n=30)d 组(n=40)4.10±1.25 4.05±1.13(2.92±0.05)*2.95±0.90 5.31±1.02 5.28±3.01(4.53±0.31)*4.62±1.23
肺炎支原体是介入细菌与病毒间的微生物, 可独立存活,且耐寒不耐热。 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吸附在宿主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有效抑制纤毛活动、破坏上皮细胞。 不仅可引起呼吸道感染,而且还可引起其他脏器损伤[3-4]。 由此可见,支原体肺炎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疾病之一, 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给家属带来了巨大的精神损失,应予以重视。肺炎支原体无细胞壁,头孢菌素类对其无效,而大环内脂类可阻止体内核糖核酸及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5-6]。然而,临床工作中,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常热峰较高(体温>39.2℃),且发热频繁,咳嗽剧烈,担心合并细菌感染,如不合用头孢类抗生素,将担心延误病情,造成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 使得头孢抗生素在儿童支原体肺炎中得到应用[7-8]。
儿童MPP 治疗应首选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MPP专家指南中也指出,普通MPP 采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若有合并其他病原微生物的证据,则参照CAP指南选择联用其他抗菌药物。 但实际应用中,双联用药比例远远未达到规范用药标准,主要原因如下:①90%的临床医师表示理论是接受MPP 应单联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用药,但临床工作中,MPP 常热峰较高(体温>39.2℃),且发热频繁,咳嗽剧烈,胸片炎症明显,担心合并细菌感染, 如不合用头孢类抗生素将, 担心延误病情,造成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9];②支原体抗体滴度上升较晚,越是病情较重,抗体滴度越是上升较晚,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困惑,而临床医师经验性用药,首选头孢类抗生素[10];③对于MPP 的高热,家属表现非常恐惧和紧张,如不选择静脉用药,而选择口服阿奇霉素,难以接受,造成医患矛盾。
该次数据调查显示, 双联用药与单联用药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中,a组为4.50%、b 组为16.67%、c 组为26.67%、d 组为30.00%,b 组高于a 组,d 组高于c 组(P<0.05),双联用药增加了药物的不良反应率,这与相关研究者[11]所得结果中得出的单一用药引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5%要低于联合用药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3%相一致。应掌握支原体肺炎的特异性表现, 提高抗生素经验用药的准确性,很多MPP 治疗过程中,一旦发现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无效, 应立即停药, 单联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在治疗费用上及患儿配合度上口服阿奇霉素有显著优势,故临床应首选口服阿奇霉素治疗,但点滴阿奇霉素在症状好转的天数尤其是退热天数上显著优于口服阿奇霉素,能很好缓解家属对于发热的恐惧感[12]。
综上所述,MPP 大多为单一感染,如未发现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的证据,均应单联用药,普通型MPP 无需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目前MPP 治疗抗生素用药存在很多不规范现象, 药管部门应严格监控MPP 临床用药,防止超级细菌的出现,造福人民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