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祖东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江苏南京 211200
COPD 急性加重的发生, 主要受到气道反应性增高、吸入有害物质的影响,患者的支气管、肺部出现异常炎症反应,气流阻塞是该疾病的主要特征。 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的气道严重阻塞,导致呼吸困难,重症患者存在肺心病、呼吸衰竭的风险。 药物治疗是COPD 急性加重临床治疗的主要选择,常采取抗炎、支气管扩张等药物,解除气道气流受限、消除气道炎症,恢复气道通气。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均为常用的治疗药物[1]。在COPD 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需要从临床疗效、 安全性、症状改善以及呼吸功能恢复等多方面入手,探讨不同治疗方法的应用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2]。 该研究方便选取该院2017 年10 月—2019 年10 月期间收治的106 例COPD 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不同临床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该组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106 例COPD 加重期患者,单盲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53 例)。纳入标准:①经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经由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肺功能检查提示气流受限,结合X 线片图像特征和CT 诊断结果进行确诊,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 年修订版)》对于COPD 急性加重期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心肺疾病;②对于该组研究用药过敏。 观察组中,男∶女=28∶25;年龄45~85 岁,平均年龄(51.49±6.02)岁。对照组中,男∶女=29∶24;年龄45~85 岁,平均年龄(50.97±5.83)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常规治疗):予常规护理及治疗,行低流量吸氧(1~2 L/min),重症患者接受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 初根据经验选取抗生素、后根据药敏试验选取适合的抗生素。 常选用以下药物:注射用头孢唑肟(国药准字H20080084)2.0 g+生理盐水100 mL、 静脉滴注射(2 次/d);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 (国药准字H20059960)3.0 g+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注射(2 次/d);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 (国药准字H20110063)4.5 g+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注射(2 次/d);注射用多索茶碱(国药准字H20052406)0.2 g+生理盐水100 mL、 静脉滴注给药(2次/d)。
观察组(常规+雾化吸入治疗):患者常规治疗同对照组,选合适药物、静脉注射头孢唑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多索茶碱。 在上述治疗方法上,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方法,使用特布他林(国药准字H20050665)5 mg+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 (国药准字H20203063)200 μg 以及异丙托溴铵吸入溶液(国药准字H20120003)250~500 μg, 雾化吸入用药 (2~3次/d)。
①临床疗效: 经过常规+雾化治疗和常规治疗后,观察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评价为显效(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症状完全消失,运动耐力良好)、有效(临床症状显著减轻,运动耐力明显恢复)、无效(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症状仍较为严重,运动耐力差),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为有效率。 ②呼吸功能:FEV1 和FEV1/FVC 的提升,反映出患者呼吸功能的改善。 ③症状改善情况:对于COPD 急性患者接受常规加雾化结合治疗和常规治疗后的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对比差异性。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更高94.34%>7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9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呼吸功能恢复效果更好,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呼吸功能恢复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呼吸功能恢复情况比较(±s)
组别FEV1(L)治疗前 治疗后FEV1/FVC(%)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53)对照组(n=53)t 值P 值1.54±0.49 1.56±0.45 0.219>0.05 2.47±0.52 2.12±0.59 3.240<0.05 50.17±4.29 50.44±4.42 0.319>0.05 68.32±4.06 56.35±3.97 15.346<0.05
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观察[(±s),d]
表3 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观察[(±s),d]
组别症状消失时间 住院时间观察组(n=53)对照组(n=53)t 值P 值6.02±1.17 9.23±1.54 12.083<0.05 9.06±0.94 12.15±1.06 15.878<0.05
COPD 患者的病情呈现缓慢进展的趋势,患者的运动耐力和活动能力也会随之下降[3]。 病菌感染、吸烟、吸入粉尘及有害化合物等环境因素是诱发COPD 的原因,同时还受到患者个体因素的影响[4]。为了防止COPD的持续进展, 避免出现肺心病、 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改善其肺功能,进而减少疾病对于患者日常生活的困扰[5]。
在COPD 急性加重的临床治疗中,常规采用吸氧、解痉平喘、控制肺部感染等方法,重症需要接受机械通气治疗。 使用支气管扩张剂(茶碱类药物、抗胆碱能药物、β2 受体激动剂)及糖皮质激素药物,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扩张支气管的,进而改善气道通气,解除气流受限[6]。 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药物在支气管肺疾病临床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7]。 该组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常规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FEV1 由(1.56±0.45)L 提 升 至 (2.12±0.59)L,FEV1/FVC 由 (50.44±4.42)%提升至(56.35±3.97)%,反映出常规治疗药物对于COPD 患者呼吸功能恢复的积极影响。 但是从整体疗效来看,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仅有77.36%的患者治疗显效和有效。
为了提升COPD 急性加重的临床治疗效果,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可以联合应用雾化吸入治疗方法[8]。在使用特布他林、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治疗COPD 急性加重的过程中,选择雾化吸入给药的方式,利用氧气驱动泵, 经患者的口鼻吸入药物微粒, 直接作用于病灶、有效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性介质释放,获得良好的抗炎效果[9]。 特布他林作为β 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对组胺的释放产生抑制作用、有助于缓解支气管痉挛[10]。 布地奈德是肾皮质激素类药物,能有效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进而缓解呼吸道症状[11]。 异丙托溴铵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M 受体,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促进气道通气。 同时该给药方式,较为方便、快捷,易于患者接受治疗。
该研究显示,经过常规+雾化吸入治疗后,观察组组患者的FEV1 由(1.54±0.49)L 提升至(2.47±0.52)L,FEV1/FVC 由(50.17±4.29)%提升至(68.32±4.06)%,反映出常规+雾化吸入治疗在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方面的效果优于常规治疗(P<0.05)。从整体疗效来看,常规+雾化吸入治疗显效和有效, 均高于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P<0.05)。 在陈绍山等人[12]的临床研究中,80 例急性加重期COPD 患者分别接受雾化吸入治疗 (观察组40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40 例),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肺通气指标FEV1FEV1 由(1.80±0.50)L 提升至(2.55±0.66)L,FEV1/FVC 由(51.23±15.62)%提升至(68.30±10.90)%,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反映出雾化吸入优势作用。 该报道与该研究均采取分组对照研究的方式, 对比雾化吸入治疗和常规治疗在COPD 中的应用效果,根据患者的肺通气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得出了一致性的结论。
综上所述,常规+雾化吸入治疗方法的应用,对于COPD 的治疗恢复有着积极的影响,可有效促进肺功能的恢复,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