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形势严峻 战疫信心坚定
——桐城市新冠肺炎民生舆情调查报告

2020-04-13 02:10:44彭旵生桐城市委办公室
安徽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桐城信心受访者

文/彭旵生 谢 勇(桐城市委办公室)

近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持续发展,人民群众工作生活受到较大影响。1 月24 日,安徽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次日桐城市启动相应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为及时、深入了解桐城居民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处理情况及相关意见建议,国家统计局桐城调查队于2 月5—7 日开展网上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疫情对居民生活工作造成一定影响,但人们对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充满信心。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取线上问卷填报的形式,共回收有效问卷585 份。

1.性别、年龄、地域分布相对合理均衡

填写调查问卷的人员中,男性占63%,女性占37%;25 岁以下占4%,25—35 岁占 27%,36—45 岁占32%,45 岁以上占37%;城镇地区占76%,农村地区占24%;桐城本地居民占97%,生活、工作在桐城的外地民居占3%,如图1、图2、图3 所示。

图1 受访人员性别分布

图2 受访人员年龄分布

图3 受访人员地域分布

2.职业分布多样化

填写调查问卷的人员中,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占35%,企业职工占20%,教师及医护人员占15%,个体经营户占14%,农民占7%,学生占1%,其他人员占8%,如图4 所示。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防疫措施及战疫信心

图4 受访人员职业分布

科学防疫,做好自身防护意识较强。调查结果显示,98%的受访者在日常生活中选择不串门、不聚会、少外出的生活方式;剩下2%经常需要外出的人员表示外出会佩戴口罩,远离人口密集处,勤洗手勤通风,规律作息,适当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对政府防控措施满意度较高。调查结果显示,48%的受访者对政府、社区的防控措施表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的占36%,基本满意的占12%。另外,还有4%的受访者表示不满意,主要针对部分农村地区防控不严,出现聚集性打牌和出门不戴口罩的现象。

战胜疫情信心坚定。桐城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各项决策部署,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数据显示,对战胜此次疫情非常有信心的占82%,比较有信心的占13%,一般有信心的占3%,说不清的占2%,没有信心的占0%。

2.疫情期间居民面临的主要问题

防疫物资紧张。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居民防疫物品,如口罩、消毒液等紧缺,超市消毒液被抢购一空,药店口罩基本上到货半小时就会卖完。受访者表示没有合适渠道购买口罩等防疫用品,缺少口罩就无法出门,从而影响正常生活工作。68%的受访者表示无法及时购买到口罩,59%的受访者表示无法及时购买到消毒用品,仅有27%的受访者表示口罩和消毒液等防疫用品能及时买到。

收入降低,生活压力加大。受疫情影响,大部分企业延迟上班,居民收入受到极大影响。收入预期减少1%~10%的受访者占14%,预期减少10%~30%的占17%,预期减少30%~50%的占5%,预期减少50%以上的占4%,主要是延迟复工企业人员和个体经营者受影响最大;此外,25%的受访者预期收入不受疫情影响,主要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教师及医护人员,35%的受访者不清楚疫情是否会影响本人收入。

担心交叉感染。调查显示,50%的受访者已返岗工作,大部分是政府公务人员、社区、村居基层工作人员。11%的受访者表示接触过武汉返桐人员,同时人员聚集性办公加大了交叉感染的风险。部分基层人员反映基层防疫物资紧缺,在一线工作无法很好地保障自身安全。

心理压力较大。一是一线工作人员压力大,担心自己受到感染也担心回家后带回病毒感染家人;二是居家隔离者无法外出活动,整日宅在家中产生焦虑情绪和恐慌心理;三是返岗务工人员和学生表示压力重重,由于道路管制,外出务工出行成一大难题,同时有受访者表示家中有孩子在香港读研,担心疫情影响正常学业。

三、对疫情防控的建议

1.加强物资供应,加大宣传力度

83%的受访者希望政府多渠道提供生活必需品和口罩、酒精等防疫物品的购买方式,分时段、分社区通知居民前往药店购买,避免人群聚集交叉感染,也可通过社区、手机预约购买,保障居民需求。通过巡逻车、广播、电视、公众场所显示屏、横幅等方式加大疫情防控宣传力度,提供居民防护意识,通过官方媒体公布本地区疫情实时情况,及时辟谣,增强民众信心。

2.加大财政投入,保障民生水平

对低收入人群和受疫情影响失业人员适当补贴,保障基本生活水平;对因疫情影响而受损的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做好引导工作,帮助企业及时复工;延长受疫情影响无收入人群的还款期限,不计入个人征信系统,减轻困难群体还贷压力。

3.加强心理疏导,做好人文关怀

安排心理专家对一线工作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加强防护培训,提高疫情认知及防护能力,提供干净卫生的住宿环境,保证一线工作人员能有合理的作息时间,并与家人进行隔离;设立社区心理疏导室,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科学的心理指导,纾解焦虑情绪,消除恐慌心理,形成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社会氛围。

猜你喜欢
桐城信心受访者
桐城三祖传记文创作之差异探微
天中学刊(2022年4期)2022-11-08 08:26:25
今天,你休闲了吗?
小康(2022年28期)2022-10-21 02:35:38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小康(2022年19期)2022-07-09 10:41:00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小康(2022年16期)2022-06-13 05:05:44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时代邮刊(2021年8期)2021-07-21 07:52:36
浅析桐城歌的艺术特征
黄河之声(2020年10期)2020-12-07 09:08:33
信心和山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22 03:28:43
Study Of ShiJie Control Thought
恢复信心比给猪刷脸更重要
今日农业(2019年12期)2019-08-13 00:50:04
安徽桐城六尺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