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代青铜器

2020-04-12 05:13潘勤燕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63期
关键词:酒器铭文青铜器

潘勤燕

青铜是金属,是指按一定比例铜、锡、铅的合金。青铜器原本的颜色是金黄色的,随着时间流逝,器物氧化,铜锈逐渐呈现出青褐色。中国古代的青铜技艺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有许多杰出作品,工艺精湛,体现了高超的艺术与科技水准,且种类繁多,运用于社会各个层面。中国古代青铜器又具有其自身的特点—铭文,也叫吉金、金文、铜影文。它是中国目前所见最早的有系统的成熟文字之一,在汉字发展历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铭文使我们能够知道该器物制作的时代,物主的生平事迹。许多作品还能与传世典籍相互勘照,并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文字研究价值。

中国的青铜器时代始于夏代,形成于商代早期,经历商代晚期,西周,战国及秦,高度繁荣。结合各个时期的特点,我们将青铜时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夏代是青铜器的萌生期,当时很多器物都带有陶器的影子;商代早中期为育成期,是青铜艺术形成和开始发展的时期;鼎盛期,包括商代晚期,是铜器艺术蓬勃发展时期,是青铜器发展低第一个高峰;转变期,从西周至春秋早期,这时期由于奴隶社会经济化逐渐衰弱,周王朝政治权利的旁落,诸候国的经济有较大的发展,列国的青铜器大量出现,这些青铜器从器形、纹饰及铭文、绘画都出现显著的变革;更新期:包括春秋中晚期,战国及秦代,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社会性质改变后由于新兴地主阶级需要的刺激,使青铜艺术出观了新的高涨。因为汉代开始广泛使用漆器.早期青瓷和釉陶的器物,于是青铜器艺术的逐渐衰退。

青铜器主要分为五大类,分别是酒器,兵器,食器,水器,和乐器。其中酒器的种类繁多,斟酒器(饮酒器)—爵、角,斝(主要用于盛酒行裸礼,裸酒器)、解、觚、觯;盛酒器—尊(大中型)、壶、卣(专用于盛放秬鬯香酒的盛酒器),(方)彝、觥(盛酒器,条作鸟兽形)、罍(大中型)、醽(大中型);调酒器—盉(盛水调和酒的浓淡)。兵器可分为戈(钩杀兵器)、钺(砍伐兵器,是权利的象征),刀(砍杀兵器),剑(可砍可刺的兵器)。食器也是主要的器物种类,肉食器(炊煮或盛放肉食)—鼎、鬲(可炊粥或盛粥);蒸食器—甗(上部放食物,下部盛水蒸煮);饭食器(盛放煮熟的黍、稷、稻、梁)—簠,盨、簠、敦;美食器(专备盛放腌菜和肉酱等调味品)—豆;盛食器(盛饭器)—孟、铺、盛(盛饭兼盛水);水器—鉴(大型水器,盛水亦可盛冰)、盘、匜(盥洗器,配套洗手,一人捧匜浇水,一人捧盘盛水;乐器—铣、钲、钟、鼓(打击乐器)。

青铜器的纹饰主要有以下几种1、兽面纹:各种动物或幻想中物象头部正视的图案。其特点是以鼻梁为中线,两侧作对称排列。通常自上而下为角、眉、目(目的两侧有的有耳)鼻嘴及獠牙,两侧有左右展开的体躯和曾尾、下有爪,有的则略去。兽面纹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自然力量的崇拜。2、凤鸟纹:这里的凤鸟纹指一种想象中的神鸟,头部有华丽的冠饰,嘴部为呈弯钩状的喙,体躯和尾部装饰性很强。凤又可作风神,又是天神的使者。3、龙纹,有蜿延体躯的动物纹大都归属为龙纹。在中国神话中龙是水神,被视为神秘的灵物,人们把它看作是自然力量的形象而加以崇拜。

前面我们说到青铜器鼎盛时期是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是铜器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下我最喜欢的一件青铜作品—大克鼎(西周中期)。大克鼎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在西周孝王时期,分量最重,地位最高,该器物流传经历最为曲折。清光绪年间在陕西扶风县法门寺任村出土,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大孟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毛公鼎,被誉为晚清“海内青铜器三宝”。青铜时代,鼎是作为祭祀和宴飨等礼仪场合中重要的礼器,具有盛放肉食的功能,自西周中期以后,鼎的使用渐渐制度化,形成严格的列鼎制度,通常以奇数的组合,按使用者的等级地位规定使用的数量,天子九鼎,诸候七鼎,卿大天五鼎、士三鼎或一鼎,必须恪守法度,而不能逾越。生前如此,陪葬亦是如此。大克鼎是西周中期圆鼎的典型式样,其口沿微敛,方唇宽沿,上有粗壮立耳,腹略鼓而呈下垂之势,腹壁厚实,下置蹄足,形制厚重,充分表现出了青铜鼎或严,庄重的礼器特征口沿下饰三组变形兽面纹,并间以六道短棱脊,这种兽面纹的颜面和体躯形象已严重变形,仅兽目仍保持了原先的神采。腹部饰宽大的波曲纹,婉转流畅,波典纹的出现打破了兽面纹的对称规律,摆脱了长期以来青铜器纹饰的静态装饰。它运用两方连续细带状纹样,形成连续反复.产生了一种韵律感,给人以活泼舒畅的感受,并成为西周中晚期的青铜器上非常流行的装饰主体。腹内壁铸长篇铭文,共28行290字。铭文内容分为两段:前段是克颂扬他的祖父师华父的功绩,赞美他美好的品德,克也因此被封官;后段是册命辞,重申了周王对克官职的任命,并赏赐给他礼服,土地和奴隶。克铸造此鼎,并铭刻文字,存于宗廟,祭祀祖先,留传后世。大克鼎内壁铭文被公认为西周中期铭文之典范的。其字形规整,行列整齐、舒展流畅,线条挺拔饱满,具有伟岸与雍容的态势。铭文前半部分划有整齐的的长方形格子,一字一格,布局严谨;然于整齐中亦有变化,大小错落,富于自然之趣,庄严之象。在用笔方面,修饰的肥笔,波滐多用线条取代,棱角锋芒以及折笔直划也不复存在,没有西周早期字形的跌完起伏,已被纳入规范之中。通篇章法鲜明严谨,以套语“克其万寿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结尾,表现了国人礼法秩序的完善和确立,至此,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的风貌基本形成。铭文不仅字体之型优美,且内容详实具体,后来被认为是研究西周奴隶制的重要史料。西周时期贵族的官职虽出子世袭,但必须经过天子郑重的重新册命,以显示王权的威严。大克鼎中的铭文中记载,克承袭其祖父师华夫之官职,被周王授予“膳夫”一职,并获得诸多田地人口,由此可反映出,西周中期世官世禄的现象依然存在,贵族靠他们的祖先的余荫仍享有种种特权,并可获得大量的财物赏赐。

这是一件两次出土的国宝,前面提到过清光绪年间出土于陕西省扶风县法门镇任村,为一任姓村民挖土时偶得。后经辗转流传,为清朝兵部尚书,古玩家潘祖荫收藏。他去世后由其胞弟从北京运回故乡苏州,被多方觊觎。最后保护大鼎的责任落到了潘达于女士身上。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日军攻入苏州之前,潘氏家族决定外出避难。临行前,潘达于将双鼎等装进木箱埋入自己居住的庭院里,安然躲过了日军先后七次的搜查。1951年,潘达于有感于“有全国影响的重要文物只有置于博物馆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于1952年,大孟鼎,大克鼎捐赠给上海博物馆。1959年为了支援即将建成中国历史博物馆新馆(现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将大孟鼎转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展览。从此,大孟鼎,大克鼎分南北,名镇一方,相互辉映。2004年潘达于先生百岁诞辰之际,上海博物缩和国家博物馆联合为她举办了“百岁寿星潘达于捐赠大盂鼎、大克鼎回顾特展”。这对分别了半个世纪的“兄弟”再次聚首,可谓盛况空前。

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青铜器文化是中国灿烂文化的一部分,在这个时期在青铜器上的不同花纹以及造型,都是那个时代的标志,反映着当时文化,青铜器的发展也说明生产力的提高,中国人们艺术水平不断提高,形成特有的文化底蕴是中华艺术的瑰宝。对于青铜文化,综观整个历史,在中华大地上,似乎没有一种文化形态能够在这样长的时间跨度和历史时期对后世形成这样深远的影响。如今青铜器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就彰显出来了,其辉煌和夺目是后世无法想象和复制的。

(作者单位:上海博物馆)

猜你喜欢
酒器铭文青铜器
《文心雕龙》与《文选》铭文研究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青铜器辨伪概论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查酒驾
新见所谓“鱼匕”铭文再考
B4RM4N智能调酒器
读中山王铭文札记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