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类高职院校养殖实训场实验动物生物安全风险分析与对策

2020-04-12 04:18张业怀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生物安全

【摘 要】本文阐述农类高职院校养殖实训场实验动物生物安全风险主要有源于实验动物本身的风险、源于全球疫情的风险、源于个人防护风险及源于废弃物处理风险,提出保证实验动物生物安全、落实生物安全培训教育、合理处置废弃物、完善自救措施并做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措施,以减低养殖实训场实验动物生物安全风险。

【关键词】农类高职院校 养殖实训场 生物安全 风险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7-0156-03

高职院校养殖实训场是实验教学、科研开展的重要场所,而实验动物的生物安全是一切教学、科学研究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近年来,实验动物生物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并造成人员感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当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这凸显了生物安全的重要性、紧迫性。农类高职院校养殖场的实验动物,在采购、运输和养殖及使用过程中,存在感染、繁殖病原体的可能以及向环境扩散的危险,对师生和环境产生生物安全威胁。

一、实验动物生物安全风险因素

生物安全是指生物性的危险因子在现代技术的应用中通过一定的途径影响可能对当今社会和人类造成的危害,以及对其采取的一系列防范和控制措施。

养殖实训场在农类高职院校动物医学专业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实训中使用极为普遍,主要用于动物解剖和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外科手术学、动物病理学、生理学、动物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动物药理学及动物诊疗等多门基础课或者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是学生开展专业技能操作训练和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重要场所,具有开放性、人员复杂和使用次数多等特点。近年来,各学校加大了实验室建设的力度,养殖实训场在设备硬件方面获得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有关实验动物安全方面仍有培训教育及防护不足之处。具体而言,实验动物生物安全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源于实验动物本身生物安全风险、全球性疫情风险、人为风险等方面。

(一)源于实验动物本身的风险

实验动物在采购、运输和养殖及使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均存在各种风险。

按照清洁程度,将实验动物分为一级普通动物、二级清洁动物、三级无特定病原体动物和四级无菌动物。级别越低,其潜在生物安全威胁越大。为了保证实验动物质量,降低(包括感染和非感染实验动物)危害,国家在实验动物的研究、引种、保种、繁育、供应、运输、应用(包括感染和非感染实验动物)、管理、进出口等方面进行规定,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规范实验动物的生产和使用,因此,目前实验动物的管理也较为规范。但是,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学实验中大都用到普通级动物,如家禽或家畜,其携带的未知病原菌,或在饲养过程中由于栏舍生物安全设计不合理而有机会接触野生动物、节肢动物等,受到跨界动物而感染其他病原微生物。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学实验动物,由于经费的限制,多数不是自繁自养,而且在采购实验动物时,或为了减少实验经费的支出,以低价位中标进行采购,中标公司存在从无资质单位购买来源不明的实验动物,或从养殖场、农村、农贸市场采购的实验动物,在运输过程中可能被感染或引进时有可能漏检。农贸市场更具有危险性,它不仅将动物及其产品分送至全国各地,同时也将不同种类动物所携带的病原体通过动物、人流或物品传播到各地。如对农场内食肉动物SARS的冠状病毒的抗体检测发现,农场内的食肉动物抗体水平很低或是零,而贸易市场的食肉动物的抗体水平比农场内高,且阳性率达80%。随着动物类产品的贸易的频繁和范围的不断扩大,动物被感染的危险性亦随之增加。

(二)源于全球疫情的风险

2019年爆發的非洲猪瘟刚告一段落,全球又笼罩在新冠肺炎的阴霾下,目前,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正在全球蔓延,截至2020年3月12日,疫情波及全球123个国家和地区。疫情不断升级,正敲响全球大流行的警钟,其传播速度、对人体的危害、对社会的冲击,远超预期,据Worldometers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10月10日09时20分,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3709万例,死亡病例达107万例。此时,沙漠蝗虫也乘机泛滥成灾,先横扫西非、东非、西亚,后又袭击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美国流感流行2600万人被感染,造成超万人死亡。尼日利亚爆发了拉沙热疫情,截至2020年3月,确诊拉沙热病例906例,疑似病例3735例,造成161人死亡。巴西出现全新的有近乎完整的孤儿基因组的神秘的雅拉病毒。可见,全球性生物安全风险危机时时存在,在这样的背景下,农类高职院校养殖实训场实验动物生物安全风险预防切不可掉以轻心。

(三)源于个人防护风险

个人防护是指实训场所的师生员工,在接触动物或进行动物栏舍清洁或进行与动物相关的实训时,使用防护性手套、防护服和防护面具等个人防护装置,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同时防止师生员工受到工作场所中其他除病原微生物以外的因子的伤害而采取的防护措施。调查发现,源于个人防护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师生个人保护意识较差,不穿工作服、不戴手套进行动物实验操作,更有甚者动物未经消毒麻醉,学生便开始实训;实训场地在使用过程中,一个班实训结束后,在场地未进行消毒的情况下,另一个班的学生直接使用,或者是进入另一个项目训练;实验操作时或清洁器械物品时不佩戴防护用品,存在动物咬伤或抓伤或被注射器等利器刺伤利器割伤的现象,有被病原微生物污染或实验动物突发疫情感染的风险;实训结束后学生没养成勤洗衣手的习惯,病原微生物可随着师生的流动,在不同的动物之间或人之间传播,增加了与易感人群接触并引发感染的可能,也增加了人畜共患病传播或被感染的概率;随意带入与实验不相关的东西,包括衣物、饮料、食物等,穿着随意如穿凉拖、短裙、短裤等进入实训场所,病原微生物可能通过食物、饮料或虫媒的叮咬进行传播。

(四)源于废弃物处理风险

养殖实训场教学实验过程中会用到如手套、针头、剪刀、注射器、手术刀片等物品,以及产生实验动物垫料、尸体等多种废弃物。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多和时间的推移,产生的废弃物越来越多,并且部分实验训课在上课过程中会产生注射器针头、碎玻璃等锐器,值日生未能进行分类,直接作为生活垃圾扔入垃圾桶,容易导致人员意外感染或扩散病原;动物的样品、器官、尸体原则上是放入化尸池,由于化尸池设计不合理,动物废弃物很快填满,多余的动物的样品、器官、尸体则随意填埋,或者填埋深度不够,有可能野狗、野猫甚至老鼠把尸体从土里挖出来或被雨水冲刷流出地表,易导致病原微生物扩散,进而影响社会公共卫生安全。

二、降低实验动物生物安全风险的措施

(一)保证实验动物生物安全

要保证实验动物的来源安全,须从有资质的单位购买,并要求出具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定期对动物进行人兽共患病的检疫,特别是对刚购进的动物,必须重检;动物栏舍设计(如空间、进出通道等)应符合所饲养动物规格及有利于抓捕的要求,确保非实验室动物(如野鼠、昆虫等)不能进入;确保实验动物不能逃逸,并配备必要的抓捕工具,切实避免动物对人的伤害。动物栏舍的布局应有利于不同的动物分栏饲养,并设置有独立的空间,以避免由于动物呼吸、排泄,以及通过毛发、皮屑等相互传染;定期对全场及动物栏舍进行全面消毒和周围环境内灭鼠杀虫工作,并形成制度常态化;加强人兽共患病的检测,组建稳定的检测团队,并形成制度,每一学期对全场动物进行检测,发现可疑立即淘汰。

(二)落实生物安全培训教育

生物安全教育与培训是保证师生、实验动物生物安全的基础。有研究报道,90%的安全事件与人的防范意识不到位有关,是安全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养殖实训场安全管理工作,必须促使师生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首先,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作为本系的安全管理负责人制定实验动物生物安全的有关知识培训方案,在新生入学时进行一次生物安全相关的主题培训,并且规定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把生物安全培训作为实训的第一次内容,在培训过程中通过事例、游戏互动、演练及微信、QQ抢答等多形式的培训,让生物安全知识普及每一位师生,让学生在案例中了解其重要性,掌握发生意外伤害时的应对措施,使学生具有基本的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演练事故发生的应对措施的大致内容包括:(1)意外注射、切伤和擦伤;(2)废弃物如针头、注射器、刀片的安全处置及分类;(3)有病原性微生物源的物品的处置;(4)实训中病原性微生物源场地处理;(5)实训中动物咬伤、踢伤。培训后通过正规考试获得生物安全资格证书,进入养殖实训场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同时,系里每学年开展生物安全相关知识竞赛,通过多种形式的生物安全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师生的生物安全防范意识。实验过程严格执行标准实训操作和注重师生的个人防护,避免只注重实教学过程、科研成果,而忽视实验动物生物安全工作。

(三)合理处置废弃物

实训过程中会产生各类废弃物如手套、针头、剪刀、注射器、手术刀片,动物组织、器官、尸体及饲养动物过程产生的如垫料、粪便等废弃物,不同的废弃物用不同的处理方法。首先,将废弃物进行分类;其次,分别放入相应有标识的专用的垃圾桶,委托有资质的部门进行处理。实验动物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有传染性的进行高温蒸煮或焚烧,没有传染性的放入化尸池进行生物发酵;有传染性的动物粪便及垫料,收集后进行焚烧,无传染性的堆肥进行高温生物发酵。动物饲养过程中产生的粪尿污水,收集排入专门的化粪池处理,进行生物发酵。

(四)完善自救措施并做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生物安全意识渗透于平时的教学实训中,要求教师上实训课之前,先给学生宣讲实验或实训可能产生的风险及可能的危害,让学生的心理有所准备和重视,同时加强个人的防护。

实训前最基本的防护措施就是穿上白大衣,戴好手套、口罩,比如抓取动物前,应了解所用动物的一般习性,动作做到轻柔,防止被动物抓伤、咬伤、踢伤。如实训用到注射器、剪刀、解剖刀等尖锐的耗材,交接和移动时注意防刺伤,用完及时放回托盘内。每个实训场地应配有足量的应急物品,如肥皂、创口贴、碘伏、3%双氧水、PE胶带、云南白药及棉签等应急药品。当意外发生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如蜜蜂蜇,先拔刺,然后用碱性液体如肥皂水或小苏打水冲洗;被马蜂蜇伤则用酸性液体如食醋或稀盐酸冲洗,被群蜂蜇出现发热、恶心、腹痛等症状时,及时去医院治疗;被來源可靠的小白鼠咬伤时,可先挤出血液,然后用3%双氧水消毒伤口;不小心被兔抓伤时,先用灭菌生理盐水清洗局部,然后用碘伏涂抹;被接触过动物组织、血液、病微生物的注射针头、手术刀等锐利的器械损伤时,处理方法与动物咬伤相同,如未接触任何动物或病微生物,则消毒包扎即可。定时对长期接触动物的师生定期进行人兽共病的检测,以防患于未然。

平时要做好发生烈性传染病或者人兽共患病时的应急方案。当发生烈性传染病或是人兽共患病时,要按应急方案做好前期处置工作,彻底地对动物饲养栏舍与相应的实训场所及周围环境进行全面的消毒处理,以及开展灭鼠灭虫工作。同时,立即向学校主管部门和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汇报,并采取应急方案,进行隔离、消毒及免疫等工作,并将相关接触人员送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检疫和疫苗接种,以防病原微生物进一步扩散。总之,生物安全无小事,及时地处置,才能从源头上能把风险降到最低。

养殖实训场是进行实验教学的重要场所,实验动物生物安全对农类高职院校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实验动物生物安全风险具有长期性、隐蔽性、滞后性、不确定性等特点,而且人们对生物安全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因此,师生在使用养殖实训场进行实训实验前,学校应开展安全有效的生物安全培训教育,制定严格的个人防护、实验动物生物安全控制及完善自救措施,以有效避免风险事故的发生,从而确保师生和社会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宝龙,李松滨,于敏,等.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防控体系[J].实验动物科学,2015(32).

[2]顾杰.科研实验中心生物安全隐患及应对策略浅谈[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9).

[3]肖奇友.新发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影响因素、预防与控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

[4]舒跃龙.对2019人冠状病毒我们知道多少?[J/OL].病毒学报.https://doi.org/10.13242/j.cnki.bingduxuebao.003675.

[5]徐健斌,赵涛涛.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9(4).

[6]钱军.实验动物与生物安全[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1(21).

【基金项目】2020年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农类职业院校实验动物生物安全研究”(YKJ2021)

【作者简介】张业怀(1966— ),女,本科,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畜牧兽医专业实验教学工作。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生物安全
大型微生物学教学实验室的分区管理模式
“基因工程”课程教育的时代使命
浅谈规模化猪场的生物安全管理要点
生物技术政策与法规教学探讨
关于医学检验技术实验室管理的探讨
德尔菲法构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生物安全快速评价指标的研究
养殖场生物安全管理措施
兽医教学中的生物安全问题及对策建议
规模化猪场综合管理措施
集成联合用药、隔离早期断奶SEW和“三点式”生产体系培育猪气喘病阴性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