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输电线路专业育训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20-04-12 04:18王伟卢勇王雪锋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双高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王伟 卢勇 王雪锋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院校输电线路专业人才培养中重技能轻职业素养、实践教学操作难度大和危险性高、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衔接有待改进等问题,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为例,提出实施“德技互融、虚实互联、课证互通”的育训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具体的应用策略:构建四重维度德技互融培养体系,塑造电力工匠品格;搭建“虚”“实”教学平台,实践虚实互联教学模式;推行“1+1+N”证书制度,构建“课证互通”培养体系。

【关键词】“双高”建设 高职院校 输电线路专业 育训结合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7-0130-03

职业院校以培养社会、行业和企业适用的技术技能人才为使命。打造鲜明的专业特色,是职业教育适应经济产业升级的需要,也是区别于普通教育的关键特征。《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服务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双高”建设背景下,重新审视专业人才培养的培养方案,积极探寻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路径,是职业院校专业改革与发展的当务之急。作为广西特色优势专业,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对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专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输电线路专业人才培养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输配电线路建设周期长、运行与维护困难,属高危行业,输电线路工程的建设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目前行业急需大批运行管理与检修维护等领域的技能型人才。高职输配电线路专业旨在培养能够适应电力、铁路、冶金等相关行业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从事输配电线路设计、施工、运行与维护、施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要实现高职输电线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急需解决人才培养中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人才培养重技能轻职业素养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需要的是上手快、适应强、基础扎实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这种适应职业环境和胜任工作岗位的重要品质就是职业素养。输电线路工程庞大,多为野外作业,艰苦的工作环境和较高的劳动强度,要求从业者不仅要掌握专业技能,还要拥有强健的体魄、意志力和勇气,具备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可见,只掌握技能而缺乏职业素养的高职学生,将难以适应电力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二)实践教学操作难度大、危险性高

输电线路职业岗位的操作性非常强,在人才培养上要求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突出实践性强的特点。由于输电线路工程施工形式多样、尺寸高大、装配关系复杂,比如线路施工中基础开挖与浇制、组塔与放线等分别要用到挖掘机、起重机和牵引机等大型的机械设备,施工作业面延绵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必须在有严密的安全措施的输电线路施工现场进行,对实践教学来说操作难度大、危险性高,这给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许多挑战。

(三)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衔接有待改进

在我国,输电行业的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所持的证件主要包括送电线路中级工、高压电工、特种作业许可证(登高证、高压证)等职业资格证书。但是,目前输电线路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的衔接还有待改进。因此。应主动适应职业岗位要求,实现输配电线路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有效衔接,进而培训学生获得职业准入资格和掌握相关岗位操作技能,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毕业和就业的“零距离”。

二、输电线路专业育训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策略

实践证明,育人与培训一体化的“育训结合”模式,不仅使学生获得直接就业技能,也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获得非认知技能,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自信、沟通交流和情感等方面的能力,凸显了“1+1>2”的效果。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专业聚焦“紧缺”“高危职业”人才培养,依托中央财政支持、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等项目,坚持素质养成与技能提升并重,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形成了“德技互融、虚实互联、课证互通”的育训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构建四重维度德技互融培养体系,塑造电力工匠品格

以立德树人为本,通过营造“以德为先,德技兼修”的文化氛围,实施“课程思政”,开展对接职业岗位的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开展社會服务活动等,从文化、课程、身心、服务四重维度塑造电力工匠品格,实现品德培育与技能培训的贯通培养。

一是文化维度。通过举办主题讲座、制作有行业特色的文化标识、校企联合开展学生与职工专业技能比武和文体竞赛等方式,宣传行为规范和企业文化,营造“以德为先,德技兼修”的文化氛围。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和校园网站宣传产教融合项目,邀请输电行业技术能手、受到国家电网表彰嘉奖的企业员工进行经验分享和工作展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

二是课程维度。一方面,深挖输配电线路专业课程中蕴含的安全责任意识、执行电力法规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等“思政元素”(育人元素),通过调整课程内容、丰富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政教育。另一方面,根据输电线路行业的特点,在思政课的教学中创设具有行业特色的学习情境,并采用角色扮演、观点辩论等教学活动增强对学生的职业意识教育。

三是身心维度。针对职业岗位高危作业,需要团队协作和体力支持的特点,模拟职业岗位情境开发穿越电网、电波传递、高空跨越、翻越天梯、信任越障等13个心理素质拓展训练项目,提高学生的执行能力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快速适应环境能力。同时,把体能测试引入课程考核中,强化身体素质锻炼,塑造健康体魄。

四是服务维度。以电工协会、高压输配电协会和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学生社团为平台,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实践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搭建“虚”“实”教学平台,实践虚实互联教学模式

1.“虚”。建成1个共享型教学资源库、4个核心专业虚拟仿真实训室,9门核心专业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以信息化教学大赛为契机,以赛促教,实现课堂、教法信息化。

(1)建成立体化、网络化共享型教学资源库。联合南宁超高压局等7家企业,共同建成了“一标准三库”架构的立体化、网络化教学资源库(“一标准”即专业建设标准,“三库”即课程资源库、培训资源库和素材资源库),为输配电线路专业的教学、培训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各级信息化技能大赛,信息化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并将成果推广应用到专业课程,实现信息化教学。

(2)开展混合式教学,实现课堂、教法信息化。在“输电线路施工”“电力电缆”“线路工艺实训”“工程测量”“输电线路运行与维护”等9门核心专业课程实施“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把学生置于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教学环境中,开展探究型、合作型、资源型学习,教学效果得到较大提升。参与调查的 3个班级的126位学生中,92.4%的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法能让自己自觉和熟练地利用课程教学资源库的资源。

2.“实”。建成具备职业工作情境和氛围的,拥有教学实践、企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服务功能的精简全真实高压输配电线路实训基地,实现工场职业化、教学项目化。

(1)建成精简全真实输配电线路实训基地。与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南宁局合作,按实际输电铁塔精简为一个塔三个电压等级、组装塔按1∶4比例缩小等创新性建设精简型实训基地,并配套建成线路检修实训场、线路设计实训室、测绘实训室、线路工艺实训室等。该实训基地包含输电线路从设计、施工、运行与维护、检修等主要的工作任务,涵盖从10 kV到500 kV的5个电压等级,可完成大部分的基础实训和基本技能训练。输配电线路实训基地建成后,与电力企业合作,引入最先进的线路检修技术,共同开发“输电线路覆冰除冰装置”“更换导线间隔棒”“更换220 kV耐张塔单片绝缘子”等实训项目。

(2)设计课程教学情境,实施项目化教学。按岗位工作任务设定教学内容,并划分为若干个教学模块;依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将教学模块分成若干个工作项目,并按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教师按职业能力的需求,采用角色扮演法组织教学,学生扮演工作班组成员,相互间合理分工,教师充当工作监护人,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由易到难组织完成工作项目,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三)推行“1+1+N”证书制度,构建“课证互通”培养体系

“1+1+N”证书制度指的是要求学生取得1本学历证书、1本行业准入证(高处作业证)的同时,鼓励其考取多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其中,职业技能证包括中级电工证、中级送电线路工证等。将面向输配电线路行业准入的特种作业操作证(高处作业证)和反映员工职业能力水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送电线路中级工证等)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围绕职业能力构建课程体系,成功实现课程开发与证书标准“互通”,达到课程升级和证书升级的“互促共长”。

首先,按照“分析工作任务→归纳行动领域→构建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设计学习单元→修订培养方案”等基本步骤进行课程开发和课程体系改革。将岗位核心职业技能所对应的“输电线路运行与检修”“线路施工”“工程测量”“输电线路设计”等课程确定为本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其次,将获取职业资格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纳入教学计划与专业核心课程;从专业课程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出发,制定涵盖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要求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案;再次,开发《线路工艺》等校本教材,将教材内容与考证要求一体化,使考证与教学相结合,建设有学院特色、贴近企业、突出技能、体现职业性和适用性的校本教材体系。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专业实施“德技互融、虚实互联、课证互通”的育训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极大的成效。一是培养一批能够从事输配电线路设计施工、运行维护、施工监理、施工管理等工作的情商高、匠心好、技能强的应用型人才,探索出一条电力类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新路径。二是打造了一支德教双馨、专兼结合、校企互动的教学团队,多名教师成长为专业骨干教师及“双师型”教师。三是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专业的研发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为企业、院校培训鉴定进网作业电工、登高作业、高压电工,校企合作研发的培训比赛设备广泛用于职业院校及供电企业,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四是对同类专业起带动与辐射作用。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運行与维护专业建设成为中央财政支持、省级特色专业,自治区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经验入选《教育部央财普惠专业典型案例》,电力行指委、多家兄弟院校及电力行业企业前来考察交流。

【参考文献】

[1]马树超,郭文富.“双高计划”引导育训结合、德技并修[N].中国教育报,2019-04-23.

[2]李盛林,姚旭明,傅辉明.高压输配电线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3).

[3]罗朝祥,智李.基于岗位能力的输电线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88).

[4]张鹏,甄国红,姚丽亚.多元一体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6).

[5]刘洪波.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多元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重构[J].教育与职业,2016(13).

【基金项目】广西职业教育第二批专业发展研究基地立项项目“广西职业教育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群发展研究基地”(桂教职成〔2018〕65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 伟(1981— ),男,汉族,山东文登人,工程硕士,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输电线路工程、职业教育;卢 勇(1970— ),男,壮族,广西都安人,工学硕士,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力类专业教学研究与管理;王雪锋(1986— ),男,汉族,广西博白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电力工程技术研究。

(责编 王 一)

猜你喜欢
双高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