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经济类课程思政实施的困难及改革对策

2020-04-12 04:18林竞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独立学院课程思政

林竞

【摘 要】本文论述独立学院经济类课程思政实施的困难及对策,基于经济类课程思政改革的目标,结合独立院校在教学体系、师资、学生等方面的特点,分析当前课程思政建设所面临的缺乏系统性思政教育机制、研究基础薄弱、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改革诉求、考评体系单一等困难,并从学校层面和教师层面提出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的对策。

【关键词】独立学院 经济类 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7-0082-03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保持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将立德树人贯彻到高校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构筑育人大格局,以党的建设为根本保障,持续推进和深化课程思政建设。

近年来,全国高校在经济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对思政教育工作越发重视,积极开展有效的思政教育工作,努力寻求将职业道德素养与品质教育、人生观与价值观融入专业技术培养的有效途径。然而,经济类课程思政建设在全国独立院校的教学实践中尚存在较多问题,其主要原因为当前独立学院的教学体系不完善、教师思政教育意识不强、学生资质不足等。

一、独立学院思政教育的特殊性

当前独立学院正在快速发展,其办学形式相较于传统高校而言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如何依据自身特点制定合理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案,培养兼具良好思想品德和专业技能的毕业生,使独立学院突出办学特色、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坚定不移地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课程思政改革的首要任务。

(一)院校性质的特殊性

独立学院为民办院校,其在经营模式、经费管理、证书颁发方面均具有独立性。因采用自负盈亏的办学经营模式,决定了独立学院必须重视师资和生源的稳定性,同时,办学定位多以社会需求和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主要目标,使之符合行业发展要求。对独立学院而言,如何在以专业技能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下融入思政教育,利用有限的资源做好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独立学院需解决的问题。

(二)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不完善

现阶段,大部分独立学院的学校定位和发展规划尚不明确,教学计划以生搬硬套母校的教学模式为主,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缺乏针对性,尚未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办学特色。在课程思政教学方面,改革路径尚未清晰,课内缺乏各学科专业知识与思政课程相融合的有效方法,课外缺少思政教育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思政氛围淡薄。要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育人的目标,有赖于两者的有效配合,然而专业知识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不甚紧密,各自为政、各负其责的现象仍旧突出,未能形成有效的融合机制。

(三)教师思政教育的水平和意识不强

当前我国独立院校的教师素质水平參差不齐,多数院校采用聘请外校教师或兼职教师的办法解决师资问题,而教师精力投入和教学付出的有限性严重制约着思政教育教学的良性发展。普遍来说,各学科教师更多地局限于完成自身的教学任务,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教学责任心不强、思政教学手段缺乏等,部分教师自身对思政理论的认知存在偏差,单纯地将课程思政视为意识形态或国家政策的说教,未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难以进行有效指导。课程思政并非简单的灌输式教学,陈旧的教学模式和课程内容进一步导致课程思政改革的滞后。

(四)学生整体素质偏低

随着就业形势日渐严峻,社会竞争愈演愈烈,独立院校为实现扩招,生源急速增长,学生群体普遍存在自我意识较强、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学习方式不合理、学习热情不高等现象。当前独立学院的学生多为家庭条件良好的独生子女,具有较强的时代性,个性较鲜明、主观意识较强,一定程度上缺乏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另外,当代学生群体追逐国外潮流文化、乐于尝试新鲜事物的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的传统思想品德及价值观念造成了冲击。对独立学院的思政教育而言,必须结合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掌握学生的兴趣出发点和学习动力源,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政学习热情。

二、经济类课程思政实施困难

(一)缺乏系统性思政教育机制

课程思政改革的核心是“教书”与“育人”功能的有机统一,关键在于形成领导高度重视、教学考核激励,以及相关部门与各教学系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目前我国独立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改革仍处于摸索阶段,缺乏完整、系统的顶层制度设计,思政课与其他各学科的同频共振和交叉渗透尚未形成。在教师方面,有效的教学考核激励制度、思政教学评估体系均未建立,课程思政改革的观念和意识也并未普及到每个教师,只有个别教师在自己专业领域尝试改革,由于缺乏系统的协作机制,改革收效甚微。

(二)研究基础薄弱

当前我国独立院校所使用的经济类课程教材大多是国内外著名的经济学家所编著的,教材中所涉及的大多是西方的经济学理论,西方理论分析背景与我国国情、价值观念存在较大差距。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将经济学理论与我国国情和思想道德标准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研究尚不成熟,有效地将思政元素嵌入专业知识需要教师进行大量的课前准备和资料收集,目前多数独立院校尚未形成完善的教学模式和改革案例库,研究成果较为有限,缺乏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三)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改革诉求

经济类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目标是在向学生传授经济类课程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国独立院校仍在不断探索如何将思政元素嵌入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中,离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目标还存在差距。经济类专业课程理论性较强,在有限的课时内进行专业理论教学本已捉襟见肘,在此基础上再融入思政教育,这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学生对枯燥的理论知识自主学习性相对偏弱,在教学环节中若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将导致教学效率低下、课堂氛围消极等结果。多数教师缺乏对思政教育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授课时便无法将课程内容中与经济事件和政策相关的思政元素进行提炼,也无法给予学生正确的思想引导和行为指导,导致授课内容与思政脱钩,难以满足课程思政改革的诉求。

(四)考评体系片面单一

目前,多数独立院校对教师的评价体系及学生的考核体系皆存在诸多问题。第一,教师的教学实绩评价体系方面,仍呈现传统的“重名次,轻德育”的现象,教学成果评估大多只以学生参赛奖项多少、就业率高低而定;许多院校对学术科研评价机制的过度强化导致教师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减弱,部分教师甚至出现以缩减课堂教学的时间来增加科研投入的时间。第二,学生考核模式方面,多数院校仍停留在教学目标及衡量标准只注重考试分数的高低这一层面,将思政考核纳入评价机制的专业课程少之又少,普遍以传统的卷面考核形式对学生进行考评,考核内容偏重于专业技能理论知识而忽略德育素养的评估,最终形成学生德育教育的考评失衡现象。

三、独立学院经济类课程思政改革的对策

独立学院经济类课程思政改革是一项长期和系统的工程,对教育教学各构成要素都提出了要求,不仅需要从学院管理层面出发,系统规划、完善制度,更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积极落实改革目标和方法。

(一)学校层面

1.优化顶层设计,完善管理制度。学校领导是课程思政实施的主要推动者,也是参与顶层设计的主要人员,只有顶层设计者担起主体责任,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切实深入推进各学科课程思政融合,才能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独立学院经济类课程思政改革要想有效落实,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必须基于自身的改革目标,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的德育属性,形成一套完整且行之有效的领导机制、管理机制、实施机制、监督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将课程思政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同时,使学院各部门参与到顶层设计目标的研究学习与讨论,将顶层设计目标下放到基层,推进改革方法的有效实施和改革目标的实现。

制度是行为的依据和规范,对推进独立学院经济类课程思政改革有着重要保障作用。独立学院应在国家方针政策的框架结构下,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学校各部门应制定相關管理文件,明确对课程思政的实施、考评及宣传等相关要求。为防止形式主义,学校教学质量监督部门应将课程思政考核指标融入专业建设、课堂教学以及学生教评当中,促使各专业教师将课程思政改革真正落到实处。学校还需促进教师综合素质考核合理化,包括意识形态、政治认知、师德师风、言行举止等,并将之纳入教师个人绩效考核范围以及各类评奖评先的条件中。同时,建立起兼顾专业技能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的育人效果评估机制,立足学生全面发展,有机地将定量评价与定向评价、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结合在一起,深度剖析问题与难题,针对性地采取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提升改革工作实效。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经济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主体,授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教学能力对于改革的成功至关重要。在国家明确立德树人战略目标的背景下,独立院校不仅需要深刻认识到师资的战略地位,积极组织教学研究工作和教学创新学习,切实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还要提升教师的育人责任认知,使之明确自己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指引者。在此过程中,各独立院校应定期组织各学科教师的互动交流,充分利用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性,与其他专业学科的教师协同商定有效的学科渗透方案,使专业技能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落到实处。此外,为不断提高专业课教师思政素养,各院校还应加强思政教学培训,例如聘请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专题培训,或组织专业课教师前往革命老区实践等方式进行实践研修,提升专业课教师精神境界,使其坚定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理想信念。

(二)教师层面

1.更新知识结构,加强思政意识。教师需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学习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经济类专业课教师虽普遍关注时事和政策,但自身的思政知识结构不完整,对于思政理论的学习深度和广度存在局限性,缺乏从历史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因此专业课教师需要优化知识结构,为经济类课程思政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首先,经济学专业教师应紧跟国家的大政方针,深入学习领会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文件,挖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增强德育意识、扩大视野、提升境界,最终与专业教学、科研活动融会贯通,并以科研反哺教学;其次,除了学校组织的思政培训活动外,各二级学院应以教研室为单位,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思政知识自学和研讨活动,及时熟悉国家政策的新变化与新要求。提升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思政意识,是实施课程思政的基本渠道和核心环节,教师要找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的切入点,积极主动地挖掘学科文化中的德育教育资源,做到科学性与价值性、知识性与思想性的辩证统一。

2.创新教学模式。一是创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经济类课程思政改革的最终目的并非经济课程思政化,更不是将原有的课程教学目标替换为思政教育目标,而是通过找准专业课和思政教育的契合路径,将德育的目标添加到原有的课程教学目标当中。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置过程中,要将德育教育环节纳入教学目标中,授课时改变以往单一的专业知识教授模式,找到思政教育的融合点,把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巧妙地融入课程目标和内容设置,充分挖掘专业理论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等深度融入经济类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做到润物无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教育。二是创新教学方法。根据经济学专业学科的特点,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改革教学方法,“课内”和“课外”双向结合,将思政元素注入经济类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中。课内,提升课堂话语传播的有效性,将互动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引入课堂教学。教师应紧密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收集时事新闻或最新经济政策等关联事件,选择兼顾专业性和实时性的案例作为教学素材,通过案例分析、比较等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外,要注重引导学生将经济学理论与社会实践充分结合起来,思维活跃、追求创新是独立学院学生群体的特性之一,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优势,使之在课外实践教学活动中发挥所长。如组织学生参与专业思政类的各种竞赛,以赛代练,在参赛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专业技能和思政知识的结合;结合时政热点、社会发展、经济形势、文化传承等,向学生布置有探究性、学术性的问题或者社会调查作为课后习题,让学生课后自行查阅资料,分析问题,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了解经济领域时事新闻,最后回归课堂,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并由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和点评。

在“互联网+”新时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如利用PPT、投影等多媒体工具丰富课堂形式,同时借助微课、慕课等平台实现线上教学资源共享,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最大程度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当前我国部分独立院校已开始推行智慧课堂、雨课堂等应用,针对一线教师展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培训和研讨,组织教师观摩和学习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以及通过组织教学竞赛激发教师对新型教学方式的思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创新考评体系。为满足经济类专业课程思政改革要求,考评体系的建设应突出思政属性,转变此前片面单一的评价模式。为达到多样化考核目的,考评内容应涵盖课堂互动、课后作业、阶段考试、案例分析、社会实践等多个环节,在知识掌握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外,还需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价值观取向进行评价。我国独立院校的经济类课程考核多以常规的试卷形式进行,改革中无需摒弃传统的试卷考核,但需要在试卷内容设计上增加思政元素,并提高主觀题给分标准的弹性。另外,以案例分析和典型问题探讨为主题引入团队合作考核机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各项资料收集、分析和答辩任务,最后由教师为团队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分。在原有理论知识考核的基础上,增加对学生道德素质和思想品德的考核内容,以此促进考核的合理性和全面性。

为顺应新时代大学德育发展的需求,独立学院经济类课程思政改革的推进显得十分必要。为实现经济类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效对接和融合,需要从制度、管理、师资等多方面入手,结合独立院校教学的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改革力求激活经济类专业课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培育功能,将专业课程转化为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为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肖攀,苏静,何鑫.课程思政视角下经济类专业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探讨[J].教育现代化,2020(7).

[2]徐淇鑫.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以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为例[J].山西青年,2019(12).

[3]叶琴.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提升的研究[J].长江丛刊,2018(25).

[4]张新蕾.独立学院“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育人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江丛刊,2019(1).

[5]李惠娟.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与实践策略[J].现代商贸工业,2020(29).

[6]梁欢.基于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教学管理问题探讨[J].大众投资指南,2019(15).

[7]李惠娟.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与实践策略[J].现代商贸工业,2020(29).

[8]陈进.《微观经济学》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探索和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5).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课题自筹经费一般课题(C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经济类课程思政融合路径研究”(2021C409)

【作者简介】林 竞(1988— ),女,硕士,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经济。

(责编 丁 梦)

猜你喜欢
独立学院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关于新时期独立学院基层共青团组织引领青年工作的思考
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