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玉
【摘 要】文本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文本阅读对提高学生识文辨字能力、理解分析能力、概括总结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同时,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本文阐述了小学语文文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据实分析了激发小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文本阅读兴趣;策略
一、小学语文文本阅读教学现状
(一)培养方案不科学,不具备指导意义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对于文本阅读教学不重视,致使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没有针对性,再加上落后的教学思想,缺乏创新的教学观念,语文教师只有通过应试考试才能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知识接受的情况,出现这种弊端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一套科学且完整的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指导方案。
(二)内容单调,形式死板、缺乏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载体就是实践教学,基于语文教师没有科学有效的培养方案的因素,一旦在阅读教学中出现各种问题,致使教师不能很好的处理,究其原因是教师缺乏正确的方法、内容单调,对文本阅读教学的认识不全面,从而出现千篇一律的教学形式,这种落后的教学思想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无法明确阅读文本教学目标
部分教师由于对文本阅读教学的片面认识,导致阅读教学缺乏目的性,如:不知怎样上好阅读课、单纯的让学生读书、学生不擅长阅读等。这种现象致使教师只讲形式、敷衍了事或干脆不进行阅读教学活动。此外,新课标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是按照一定的年龄段设计的,对于学生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教师无法精准的把握,不是要求偏高,就是要求偏低,或者根本就没有要求,导致学生对阅读训练没有依据性。
二、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一)重视课堂导入,激发学生高涨的热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基石,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导入环节质量的好坏决定着学生是否有兴趣参与教学活动,因此,语文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认真设计导入,进而调动学习氛围的同时,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来。例如:在进行《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教学活动时,教师以谈话的形式进行导入,教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新朋友,(出示恐龙图片)看完这些图片后,你有什么感想?請你选择一个合适的形容词来概括,()的恐龙。”生:“可怕的、凶狠的、凶猛的……”其次,显示文本课题,教师:“这个课题非常有趣,你有什么疑惑吗?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疑惑,阅读课文,通过阅读找到我们想知道的答案吧。”这种导入,既有效的活跃了课堂氛围,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阅读教学的质量;此外,教师还可在导入环节加入故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时,一位教师这样设计了导语:“一位著名的相声演员在表演时,给大家出了一个脑筋急砖弯,周瑜的母亲姓什么?诸葛亮的母亲姓什么?观众们疑惑不解,从来没听说过呀,纷纷表示不知道,相声演员随即将答案公布了出来:周瑜的母亲姓‘纪,诸葛亮的母亲姓‘何。观众问:“为什么啊?”“因为周瑜在临死前哀叹道“既生瑜,何生亮!”学生们哄堂大笑,教师继续引导“这句话的意思跟相声里面的意思完全不一样,它是说:既然有了这个有勇有谋的周瑜,为什么还要有这个比他更强的诸葛亮呢?周瑜是孙权座下一员猛将,这是不争的事实,他智勇双全,为什么还忌惮诸葛亮呢?阅读了这篇《草船借箭》,同学们就明白其中的原因了。”因此,教师在进行文本阅读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样化的导入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阅读中。
(二)发挥学生主体性,营造轻松的阅读课堂
据研究表明:在小学语文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轻松、有趣的教学环境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为避免出现学生不明就里阅读的现象,语文教师要参考教学内容,以问题的设计为导向,以发展学生思维为过程,以激发阅读兴趣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真切的体会到语文文本阅读的价值。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先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随后提出探究问题:“小蝌蚪是什么样的?青蛙妈妈长什么样?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旅程中,遇到了哪些动物?在成长过程中,形体上发生了几次变化?”然后,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就以上问题展开讨论,之后,各小组推荐代表将答案发表出来,其他同学可指出其中需要补充或出现差错的地方;最后,各小组之间评比,选出既全面又准确的答案,给予该小组适当奖励。在这样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下,促使学生产生阅读积极性,便于其理解并掌握学习的重难点。此外,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起着关键性作用,是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基石。
(三)加强对阅读理论知识的认知,为文本阅读提供保障作用
理论知识是实践的基础,只有根基稳固,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进入教师所营造的阅读氛围中。阅读的方法一般分为两种方法即:“顺读法”和“倒读法”,所谓顺读法,是指先对文章内容进行阅读,然后读题目要求,最后在了解题目要求的基础上,再读文章找出答案;而倒读法就是先弄明白题目的要求,然后阅读文章,最后做题目。一般情况下,教师提倡学生用“倒读法”,这种阅读方法目的较为明确具有针对性,是要求学生以问题为导向而进行的阅读,能够准确找到文本中与题目要求相关的信息,避免浪费太多的时间。此外,教师还要注重“找原话”阅读技巧的训练,要求学生在阅读文本材料时,对于文本中的关键字、词、句子所在的段落做上标记或者圈起来,其目的在于便于学生理解题意,缩小解决问题的空间范围;若题目中没有明确要求用文本中的原话来作答,学生可将文中的原话换种说法,但力求大致意思不变。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文本时,要及时排除生词、生字的障碍,遇到生字、词要联系上下文大胆地进行推测;而对于一些无关紧要、不影响全句理解的生字词,大可直接略过,不必务求理解。因此,对于一些阅读理论知识,教师要融入在实际阅读中,从而为阅读的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及阅读习惯在小学文本阅读教学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要以学生对阅读理论知识的认知为基础,重视课堂导入,激发学生高涨的热情的同时,发挥学生主体性,营造轻松的阅读课堂,从而为文本阅读的质量提供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星.文本阅读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策略[J].课外语文,2021(06):75-76.
[2]刘忠梅,刘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文本阅读兴趣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14):37-38.
[3]邓丽荣.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1(01):18.
(作者单位:湖南省永州市映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