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中职语文教学的若干思考

2020-04-12 11:27张刚
文教资料 2020年28期
关键词:优化对策中职语文教学现状

张刚

摘   要: 中職院校和任课教师应该积极把握契机,利用互联网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促使中职语文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大有助益。本文探讨“互联网+”时代给中职语文教学带来的积极影响,结合实际教学现状提出行之有效的优化对策,充分发挥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突破语文教学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 “互联网+”   中职语文   教学现状   优化对策

“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和创新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鲜明,在语文学习上真正把握了主动权。将现代信息技术灵活运用到实践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优化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的桎梏,带领学生感悟语文学科的无穷魅力,以更加开放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强化中职语文教学效果。下面对“互联网+”环境下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予以论述,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一、“互联网+”环境给中职语文教学带来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

“互联网+”时代,中职语文教学内容不再拘泥于教材,中职学生已经习惯于从互联网上获取知识和信息,享受互联网提供的各种便利。中职语文教师可以精心筛选网络教育资源用于补充和完善语文教学内容,在课堂时间内呈现给学生更加丰富的知识,将会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看到语文知识在各行各业的运用。学生将会更加踊跃地投入语文学习中,积极思考问题,表达所思所想,大力配合教学工作,中职语文教学活动能够顺利高效地开展。

2.有利于教学氛围营造。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多种情境,活跃教学氛围,可以减轻学生的身心负担,让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下进行语文学习,注意力集中,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不会做出与课堂无关的事情。“互联网+”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极为普遍,赋予语文课堂新的活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营造氛围,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帮助学生深刻领悟课文的内容和情感,获得思想感情的升华,可轻松攻克语文教学的难点,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和提升,得以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3.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互联网+”环境下,中职语文教学模式较为多样,既给学生留下了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又需要学生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教师还会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表达真实想法,鼓励他们摆脱条条框框的束缚,给予学生的奇思妙想充分肯定,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此外,“互联网+”时代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性格、兴趣、特长等信息,采用针对性较强的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语文课堂上有所收获,得到个性化、全面化的发展。

二、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中职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认识通常不够准确,认为语文知识在日后就业中没有多大用处,不如利用学习语文的时间巩固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就业竞争增添砝码。正是因为这种思想的存在,导致中职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致缺缺,不想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语文知识,课堂参与度较低,思维缺乏活跃性,对教师有较强的依赖性,制约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

2.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

目前,中职语文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及学生所在专业的联系都不够紧密,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很少拓展教学内容,更遑论向学生展示语文知识在岗位工作的应用,致使中职语文教学难以起到丰富学生生活阅历,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的作用,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打消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无益于中职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3.教学方法不够合理。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足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通病,语文课堂过于沉闷,学生感到昏昏欲睡,教师完全不理会学生的感受,师生关系变得较为紧张,中职语文教学效果很难得到保证。虽然部分教师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是注重的是绚丽的视觉效果,鲜少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指导,不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以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中职语文教学因而极易流于形式。探索“互联网+”环境下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已经迫在眉睫。

三、“互联网+”环境下中职语文教学优化策略

1.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内容。

要想保证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抓住“互联网+”时代机遇,利用好互联网平台,整合教学资源,对中职语文教学内容实施优化,使之与现实生活及学生所在专业更契合,以此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还要注重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用丰富的元素制作教学视频,吸引学生的目光,强化中职语文教学效果。文言文教学是比较枯燥的,文章创作年代距今可达数百年前,学生并没有兴趣研究古人的语言,在文言文的理解上暴露出了一些不足。

对此,教师可以在网上下载文言文的背景资料和朗读音频,将作者所处时代的地理、文化、社会风貌及作者生平用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就会沉浸在生动有趣的视频动画中,不知不觉记住文章的关键信息,对作者的创作意图有准确的把握。接下来让学生跟着音频进行文言文的朗诵,学会读音和断句,还可以播放名家讲解,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深化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文言文教学将不再是难题。如教学《岳阳楼记》可以运用此种方法,向学生展示岳阳楼的建筑特色及周边景色,与文章描写进行对照,让文言文教学变得趣味无穷。

2.创新教学情境。

在情境创设方面现代信息与互联网技术有着突出优势,在互联网平台上教师可以直接借鉴现有课件,或者根据中职语文教学需求制作新的教学视频,都可以达到良好的情境创设效果,给学生带来感官的强烈冲击。学生在课件的牵引下产生深入思考和丰富联想,将自己代入文章角色中,对文章的感触颇深,情感得到升华,想要给自己喜欢的角色一个美好的结局,有利于文章的改编和续写。

比如说,《项链》一文中玛蒂尔德贪慕虚荣,向好友借了一条价值连城的项链却不慎丢失,为此和丈夫辛苦劳累了十年,终于还清了欠款,却得知借来的项链是假的。倘若她没有将幸福寄托于获取外物上,用奢侈品装点自身,就不会陷入生活困境。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创编网剧,适当改写原文,分别扮演《项链》中的重要角色,并在课下进行排练和拍摄,课上用多媒体播放出来,其他学生予以评价,为获胜小组发放奖励。让中职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3.助力教学重点突破。

由于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相对薄弱,遇到问题时通常想到退缩,不会迎难而上,积极思索解决之策,再加上不少学生存在自卑心理,觉得自己即使付出了努力也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干脆自暴自弃,放弃语文学科。一些中职学生对自己的人生缺乏规划,没有制定科学目标,学习动力稍显不足,制约中职语文教学的开展。教师要利用“互联网+”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攻克教学重点,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

如教学《茶馆》时,可以让学生从中挑选一到两个经典人物进行研究,课下收集资料,从多个角度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课堂上展示成果。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十分丰富,学生需要从海量的数据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还需要对信息进行整合与加工,明显提高他们的信息素质。同时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启迪,让他们由《茶馆》中的人物命运联想到自己,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学生对未来充满斗志,任何难题都不能阻止他们前进的脚步,职业发展前景将不可限量。

4.实现自主学习。

现代教育理念反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中职语文教学应构建网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形成自主学习意识,按照自身能力和需求进行语文学习,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发现的问题会查询资料、提炼观点、形成结论,自己无法独立解决的也可以得到其他同学的帮助,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指出学生的长处和缺点,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加以改正,给中职语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教学《将进酒》时可以采用這种方式。李白在这首诗歌里面的情感变化属于一个难点。《将进酒》属于李白抒发个人情感的巅峰之作,同时作为第六单元第一课对后面的诗歌学习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教师课前可以将所需资料上传至学习平台并安排学生预习朗诵,并且依据自己感觉到的李白的情感变化制作电子相册。学生课下搜集资料,学习电子相册的制作要领,拍摄和编辑动画电影,教师在课堂上一一展示并点评,课后通过自学《琵琶行》进行知识迁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锻炼了能力,学到了知识,提高了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互联网+”平台的功能极为强大,有着多种先进智能软件,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创建了平台。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论坛上发布帖子,将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清晰表述出来,所有人都能看到帖子,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会的、感兴趣的帖子回复,同学之间相互质疑提问,共同提高。虚拟的讨论平台让学生拥有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思维得到发散,提出奇思妙想,讨论氛围比课堂更活跃,激烈的思维碰撞促使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5.运用研究性学习模式。

语文知识主要来源于现实生活,是以现实生活为蓝本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形成形象丰满的人物,用于反映社会生活。受到学生思想、阅历的影响,对于同一个人物形象的感知是不尽相同的。打破学生固有思维的有效方式是让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与文章内容有关的各种信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综述自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中职语文教学就会与现实生活密切关联。

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方法应根据中职学生的具体情况、特点和中职院校的网络资源情况而定,设置的课题要从小处入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亦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定,教师起指导、参谋作用,绝对不能越俎代庖。教师要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估,注意观察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否丰富和研究的方法是否多样,是否在网络环境中学会了收集材料、处理材料,是否恰当地反馈出研究的成果,提高中职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教学目标在于解放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促使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中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可持续性发展。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还会向学生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自觉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作风,勇于肩负时代赋予的重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可以说,语文教育任重而道远,从幼儿时期开始一直到学生走进社会,都不可松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智育教育,尤其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保证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协同发展,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合格的劳动者乃至行业的佼佼者。

“互联网+”环境促使中职语文教学焕发出全新气象,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能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与他人密切交流,学生获得综合能力锻炼,思维更加开阔,看待问题的角度更加全面,充分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成为各行各业争相抢夺的优秀人才,在行业中崭露头角。

参考文献:

[1]李小敏.“互联网+”环境下的中职语文教学实践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3).

[2]刘智慧.“互联网+”环境下中职语文教学的思考[J].汉字文化,2018(14).

[3]田苍劲.新时期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探析[J].华夏教师,2019(24).

[4]张晓静.试论中职语文教学中情感渗入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9(14).

[5]李慧芳.关于中职语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文学教育(下),2019(05).

猜你喜欢
优化对策中职语文教学现状
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简析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