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晨 韩怡
摘 要: 农村留守儿童因处于经济发展缓慢的农村地区,在成长过程中父母角色缺失,缺乏与父母的情感交流和生活互动,容易引发一些心理问题和情感障碍。如何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是教育界关注的一个重点。本文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留守儿童亲子互动平台——温情时光”为研究背景,以色彩在留守儿童亲子交流教育平台中的logo和页面设计应用为例,研究色彩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和教育发展的影响,利用色彩引导他们打开心扉,拥抱世界,逐步成长,健康成才。
关键词: 色彩 留守儿童 心理 教育发展
留守儿童是一种特殊群体,他们与一般家庭的儿童在经济、生活、教育、家庭等方面有较大区别。农村留守儿童因处于经济发展缓慢的农村地区,在成长过程中父母角色长时间缺失,导致缺乏与父母的情感交流和生活互动,引发一些心理问题和情感障碍。如何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是教育界关注的一个重点。本文借助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留守儿童亲子互动平台——温情时光”为研究背景,以色彩在留守儿童亲子交流教育平台中的logo和页面设计应用为例,研究色彩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和教育发展的影响。希望未来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学校和家庭可以着重对待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重要色彩和环境,重视色彩的作用,在成长道路上给农村留守儿童多一点关心和爱护,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及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一些农村留守儿童身上的心理问题,容易给人生留下阴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行为上,一些农村留守儿童不擅长表达,不会主动与别人交流,不愿意与人分享喜怒哀乐,对待陌生人主要是防备;2.性格上孤独、过敏、自责,是一些小学农村留守儿童与一些初中农村留守儿童比较共性的心理问题[1];3.生活习惯上,一些农村留守儿童假期待在离学校甚远的家中,寂寞无聊之时,易滋生厌学情绪。
农村留守儿童的“特殊性”,造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和学校教育存在一定的缺失与障碍,主要表现在:1.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数由老人照顾,作为临时监护人的他们文化水平不高。由于思想上的教育观念相对滞后,监护人很难正确引导和教育留守儿童,导致一些农村留守儿童难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难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较弱,教学设备不够先进,不易促进他们全面发展。虽然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积极学习,但不少留守儿童的成绩不很理想;3.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爱留守儿童的政策和活动,但整体社会各层对农村学生的教育问题重视程度还不够,对于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尚未有良好的措施。
二、色彩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一)农村留守儿童对色彩的感知和选择
在对留守儿童亲子交流平台的logo和页面配色设计过程中,笔者对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和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农村留守儿童中的196名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113人喜欢暖色调,平均年龄约11.7岁;83人喜欢冷色调,平均年龄12.5岁;102人喜欢暖色调,平均年龄约12.2岁;94人喜欢冷色调,平均年龄约13.1岁,可以发现:12岁及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更偏向于喜欢暖色调,12岁以上的农村留守儿童更偏向于喜欢冷色调;13岁及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更偏向于喜欢明度和纯度较高的色彩,13岁以上的农村留守儿童更偏向于喜欢明度和纯度较低的色彩。
(二)色彩反映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原因分析
不同的色彩对于人的情感具有不同的作用,色彩对于儿童的影响更加明显。12岁之前,农村留守儿童倾向于通过直观感受体验色彩的本质,更喜欢像红色、粉色、黄色和橙色这类暖色调。幼儿与学前儿童对色彩的感知更多地依赖感性思维,暖色调容易带给他们亲和感,可以令他们感受到温暖。儿童对色彩的喜恶有时会一直持续下去。具体表现在儿时对某种色彩的特殊经历会形成印象,留存于潜意识中,成年以后仍然会让人联想起当时的感受[2](147-148)。
大部分12岁之前的农村留守儿童像学前儿童一样倾向于选择暖色调,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无法与他们进行有效的家庭互动,缺少父母的关怀和关爱的他们内心渴望亲情,渴望父母带给他们温暖,更偏向于暖色调和明度、纯度较高的色彩。
12岁以上的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性格,习惯了没有父母陪伴的生活,思考问题会更加冷静和独立。冷色调可以使他们的情绪平静,同时反映了他们没有父母的陪伴和温暖,内向封闭、自我保护意识强的情感状态。明度和纯度较低的色彩反映了农村留守儿童孤僻、自尊心强、比同龄孩子更坚强独立的内心世界。因此,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等方面,色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色彩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的影响
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时期,色彩会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就色彩而言,刺目或柔滑、冷或暖、柔软或坚硬、干燥或芳香等,就像康定斯基所说的,能直接“对心灵发生影响”,引起人的“情感震动”[3]。大量暖色会给农村留守儿童前进感,大量冷色则会给他们带来后退感。红色使人兴奋、激动、冲动,易造成视觉疲劳;蓝色使人平静、理智、忧郁。因此,在设计留守儿童亲子交流教育平台的logo和页面中,暖色和冷色的合理搭配可以使留守儿童感受到温暖和希望,对这个平台产生更多的亲近之感。暖色调的页面可以使农村留守儿童联想到温暖的东西,更能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亲子之间的交流,长期處于鲜亮明快的视觉效果下与父母交流能够让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有很大的改善,更容易引导他们积极与父母沟通,打开心扉。
三、色彩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影响
色彩在儿童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从幼儿时期开始,人们就通过色彩区分、辨别事物逐步认识世界。研究发现,人从婴儿时期就对色彩产生了知觉,而且深受色彩环境的影响,色彩不但可以刺激儿童的视觉神经,而且关系到儿童智力的发育、情绪的稳定、个性的形成[4](51-53)。教育离不开色彩,然而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中,色彩的重要性往往被忽略。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经历有限,对色彩更为敏感。
(一)色彩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审美活动起到引导作用
色彩在各类教育活动中都可以发挥特殊的价值,尤其是美术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在接受美术教育时,会因感受到的不同色彩的变化而产生内心情感取向和审美观念的变化。从农村留守儿童的审美教育角度来看,色彩是构建好的审美体系的重要源泉。在留守儿童亲子交流平台的logo设计调查中,许多农村留守儿童表达了自己的喜好。从此次交流和调查中可以得知,每个孩子最喜欢的颜色各有不同,喜欢的图画纹样也有独特性,体现了他们内心不一样的审美。各种色彩赋予农村留守儿童身边的环境和事物生命力,促使农村留守儿童感受生活和内心的情感,最终影响行为和心理状态。
(二)色彩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思维和创造能力起到开发作用
从对农村留守儿童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来看,不同的色彩可以引起不同孩子的注意力,引发他们不同角度的思维。热烈、明亮的色彩很容易激发农村留守儿童的想象力。简洁明快的色彩环境有利于他们思考,可以开发创造性思维。在教学设施不够先进的农村学校,大部分孩子难以得到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训练。教师可以利用色彩教学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思维训练和创造力开发,引导农村留守儿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思考,形成开放型的思维模式。
(三)色彩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活动起到调节作用
从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学习活动来看,色彩起到了调节的作用。色彩对于正处于学习生活中的农村留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都有著很大影响。
1.在学习环境中,例如教室、自习室、宿舍等,冷色调或无色系可以稳定学生的心情,使他们能够尽快进入平静的学习状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瞬时记忆力。当整体学习环境都呈现白色时,学生会感觉到沉闷与空虚,很多教室会挂一些彩色的名言警句或装饰物,利用色彩带给农村留守儿童依存感,达到美化学习环境和活跃学习氛围的目的。
2.色彩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效率。有关色彩学实验的研究表明:当学生处于红色的环境中学习时,这一色彩会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产生很大影响。红色的环境容易促使学生血压升高,心率增加,产生紧张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脑电波变得异常活跃,可见红色可以令学生加快学习节奏,提高学习效率。在这种刺激色彩的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习速度加快,反之,学生因紧张的状态更加容易犯错,与学习效率一同提高的还有学生的错误率。
3.在日常学习活动中,农村留守儿童往往感到无力和疲惫,长期如此便会产生厌学情绪,绿色可以放松神经、舒缓疲劳,正是看书太久造成视觉疲劳后看向窗外的绿树,眼睛和心情会得到放松的原因。
(四)“色彩治疗”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辅助作用
“色彩治疗”是利用色彩的心理效应,通过色彩对人的影响和绘画调节个人情绪,进行心理治疗。关于色彩对人心理的治疗研究,国内外已有不少实验与著作,“色彩治疗”已被认可且已得到使用与发展。在农村学校,有心理问题的农村留守儿童不在少数。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明显的不足,对于部分有心理问题的农村留守儿童来说,利用色彩对有心理问题的农村留守儿童进行适当的干预治疗,是美术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学校就像一口“高压锅”,教师应根据美术教学的特点寻找对儿童行为矫正的有效方法;教师还应展开个案研究,针对不同的儿童施以不同的有效方法和措施[5](120-122)。在充分的条件下,利用色彩对有心理问题的农村留守儿童进行适当干预治疗,有利于保持稳定的情绪,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色彩在教育活动中的价值逐渐提高,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色彩对其教育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在对留守儿童亲子交流平台页面的配色研究中可以发现,色彩对于留守儿童的身心和学习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影响。色彩既在儿童的美术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又给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发展带来极为重要的影响。
四、色彩在留守儿童亲子交流教育平台中的应用
(一)遵从农村留守儿童对色彩的喜好
色彩是十分重要的视觉要素,作为一种美的形式,很容易被大众所接受。色彩应用除了影响界面的功能外,还会对界面的艺术性产生重要影响,“七分颜色三分花”生动地阐述了色彩在界面设计中的价值[6]。
留守儿童亲子交流平台logo和页面的色彩搭配,相比让人眼前一亮而言,更需要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温暖,获得他们的喜爱。Logo和页面可以让使用者产生深刻的印象,对使用者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特殊性,留守儿童亲子交流教育平台可分为学生端和家长端。儿童端的页面设计最好采用暖色调,给他们温暖之感,通过色彩刺激儿童的视觉,注意色彩搭配,有效调动儿童兴奋度,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家长端则可以采用冷色调,给家长带来冷静之感。
在学生端的logo和平台页面设计中,可以采用单纯、鲜明的色彩,例如:黄、橙、橘红等,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补色,带来更强烈的视觉感受。也可以采用相对柔和的色彩,增加亲和力与轻松愉悦之感,例如粉色、天蓝色等。色彩本身并不具备任何情感,如果设计者合理运用色彩,便能给留守儿童的内在情感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可以从自然中提取留守儿童喜爱、感兴趣的色彩。许多孩子喜欢大海、天空、沙滩、森林等地方,以沙滩为例,提取沙滩、沙滩植物、天空的颜色进行强化、渐变后搭配起来。对于部分农村留守儿童而言,他们对于色彩的认知几乎来自客观世界,年龄较小的心智发展会比同龄孩子缓慢。因此,在进行界面色彩设计的时候,最好遵循现实世界客观事物的固有色彩,如天空就是蓝色的,草地就是绿色的等,以免造成认知摩擦[7](130-131)。在logo和平台页面的设计中便可以以沙滩的黄色为主,提取的其他颜色为辅进行搭配,也可以获得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喜爱。
色彩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情绪和心理有着很大的关联,他们通过选择喜爱的logo和平台显示页面的色彩,表达出内心和情感状态。
(二)注重色彩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影响
色彩作为视觉信息传达的重要因素,在传递信息的同时还能够有力表达情感,隐性地对人们的情绪、精神和行动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可以利用色彩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刺激他们的视觉。色彩的视知觉和心理效应是同时进行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即产生生理反应时必然伴随着心理活动[8]。
在平台页面的色彩搭配上,与logo相比,平台页面受到使用者注视的时间要长得多,长时间的注视容易使人感到疲惫,所以尽量使用低饱和度、低亮度的色彩,适当缓解视觉疲劳,稳定心情。低饱和度、低亮度的色彩可称为不饱和色彩,不饱和色彩相对来说,颜色比较低调雅致,会让人的心绪随之沉静下来。将不饱和颜色应用于心理教育,可以降低人的警戒心,使人打開心扉,用一种更柔和的方式开展教育[9](161-162),这种柔和显然更有利于农村留守儿童熟悉和长期使用这一亲子交流平台。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往往比普通儿童更需要调节,色彩可以对他们的心理起到潜移默化的调节作用。当他们缺乏父母的陪伴和一定的安全感时,暖色可以给予他们温暖和安慰;当他们受到挫折或心情低落时,明度较高的色彩会给予他们积极向上的动力。色彩的搭配是为了给使用者带来舒适感,平台页面的色彩搭配直接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情绪,长时间使用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
每一个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农村留守儿童并未在“温室”里成长,更加需要关心与爱护,更加需要陪伴与重视。色彩对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影响不可小觑,不仅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而且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发展。不仅设计者在留守儿童亲子交流平台logo和页面的设计中重视色彩的研究和应用,学校、老师和家长还要重视色彩的价值和作用,合理利用色彩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及生理的影响,改善农村学校教学环境,改进农村学校教育方式,引导特殊的他们打开心扉,拥抱世界,逐步成长,健康成才。
参考文献:
[1]蔡重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2]曹阳.色彩教育对儿童的影响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3(10).
[3]杨天民.绘画色彩学[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4]涂玲.浅析色彩对儿童健康成长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11(03).
[5]梁永峰.自闭症儿童色彩心理投射实验[J].美术研究,2016(04).
[6]赵琪.UI界面设计中的色彩心理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6.
[7]朱敏,罗岱.色彩在学龄前儿童APP界面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设计,2019(06).
[8]索昕煜.网络界面色彩设计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5.
[9]何漪,张亚雄.不饱和色彩在高校心理辅导中的作用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08).
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91072
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