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晨璐 任晓霏
摘 要: 《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在全球影响深远。加拿大人民与中国人民有着友好合作的基础,两国致力于建设和合文化,加强《论语》在加拿大传播交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加拿大五位大学教授进行深度采访,探究《论语》在加拿大的传播途径和传播效果,分析传播困境及原因,并提出传播路径优化策略。
关键词: 《论语》 加拿大 传播 影响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日益增强,尤其是影响了中华民族性格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文化作为主流文化,在世界各大文化圈产生了深远影响。儒家思想的根基在于《论语》,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代表作,《论语》不仅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经典,还是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载体。加拿大人民与我国人民有着友好合作的基础,两国致力建设和合文化,加强《论语》在加拿大传播交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论语》在加拿大的传播和影响
笔者主要利用在尼皮辛大学交换学习一年的机会,深度采访五位高校教授,形成关于《论语》在加拿大传播和影响的质性研究。
(一)质性研究的概念和思路。
质性研究是一种在社会科学领域常见的研究方法,是在自然情境下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的整体性研究,是传统科学从实证主义到解释主义的转变。“质性研究的价值正在于揭示意义之网所囊括的复杂社会关系及其动力结构”[1](79-84)。本次质性研究聚焦加拿大学术群体对《论语》的了解和认知,主要采用观察和深度采访的质性研究方法,收集一手资料并总结归纳,分析加拿大五位高校教授具体的个体经验和社会情境,探究以被访者为代表的当地学术群体对《论语》传播与影响的理解。
(二)深度采访的基本信息。
笔者对加拿大尼皮辛大学的五位教授进行了采访,他们从哲学、道德观念、社会福祉、国家治理、女性地位等丰富的视角阐述了《论语》的传播与影响。
1.采访方法
笔者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提纲,对三位被访教授进行了面对面访谈,每次访谈时间为60分钟到80分钟,根据需要给予追问,记录方式为纸笔记录和电子录音;与两位教授进行了邮件交流,时间是间断而自由的,記录方式为网上问卷回收和Word文档电子笔记。
2.采访问题
问题主要围绕采访对象接触《论语》的方式、对具体思想的理解、加拿大受《论语》的影响、《论语》传播过程中的困难和原因。
基本问题如下:您是否学过中文?您是否读过《论语》,是通过什么渠道学习了解的?尼皮辛大学是否有关于《论语》的课程?中国的领导人在国际会议或活动上提过孔子的哪些名言?您是否听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您对《论语》的感受如何,您认为这本书或儒家文化对加拿大产生了哪些影响?您认为《论语》在加拿大传播有哪些困难及原因?您认为西方人一般愿意从哪些渠道了解《论语》?
3.采访对象的学术背景
笔者通过邮件对研究南亚的佛教与印度教的Dr. Gillian McCann进行了线上采访;通过现实的访谈,与研究神学和儿童文学的Dr. Sarah Winters简短地交流了十分钟。
笔者与Dr. Manuel Litalien 和 Dr. Lanyan Chen同时见面,进行了一次长达80分钟的采访。两位教授都属于文理学院的社会福祉和发展专业(Faculty of Arts and Science-Social Welfare and Social Development)。Dr. Manuel Litalien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南亚的政治、跨国宗教、民主制、社会政策、民族主义、种族特点、国家统治方式等方面;兴趣领域是南亚的文化政治和宗教多样性、佛教的地理政治学、教育、老年群体、家庭等。Dr. Lanyan Chen是来自北京的中国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女性解读、人权、健康和社会福利的比较观点、公共政策解读等方面;兴趣领域是平权、公民权利、女性和社会发展、健康和社会福利的社会和文化层面的决定因素、非殖民化等。
Dr. Wayne Borody对儒道非常感兴趣,采访持续了60多分钟。他属于文理学院的哲学专业(Faculty of Arts and Science-Philosophys),主要研究希腊哲学和印度哲学,也懂一些中国哲学;兴趣领域是超人类主义和后人类主义研究。笔者在加拿大尼皮辛大学做交换生的下学期选了这位教授的哲学课,课程名称是“东方哲学”,教授主讲中国的道学、儒学、禅宗,辅以藏传佛教和日本禅宗。笔者通过这门哲学课了解到了一位加拿大教师视角下的中国古老的智慧,尤其是《论语》的智慧。
(三)《论语》在加拿大的传播和影响。
1.传播历史与途径
根据Dr. Manuel Litalien 和 Dr. Lanyan Chen的回答,《论语》在加拿大的传播历史大致如下:十四至十五世纪,马可波罗和众多传教士将中国文化带到欧洲,一部分传教士教授中国文化;十六世纪英国人和法国人入侵,后来欧洲人移民到北美;十九世纪末,在中国的义和团运动时期,一部分中国人留学海外传播了儒学。他们认为传播的途径主要有传教士、留学生、翻译家、移民和异族婚姻。
2.五位教授了解《论语》的过程
Dr. Manuel Litalien对《论语》的了解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高中时期,他在17岁时第一次接触了《论语》。对西方哲学产生了厌倦,所以去图书馆询问管理员非西方人撰写的哲学著作,管理员推荐了孔子、老子、甘地和佛教等书籍。此外,他的母亲研究非西方国家的哲学尤其是孔子的哲学,也擅长翻译,把论语翻译成了英语和法语。他那时读的是法语版《论语》,而且是简化版,所以理解起来很轻松。接下来第二个阶段是21岁—23岁在学院(College)时期,他所在的魁北克省,学院设有专门讲授孔子的课程,他出于个人兴趣选了那门课,从中懂得了教育和社会交往的重要性。第三个阶段在大学(University)时期,《论语》中的方法对他影响很大。譬如,他读博士期间研究了孔子倡导的国家统治方式、社会福祉和教育的方法论,研究了不同国家关心人民的方式,当国家无法提供人民所需的福利时人民会怎样。
Dr. Lanyan Chen因为生长在中国北京,所以从小学就知道《论语》,中学阶段学过孔子的名言,博士期间在加拿大研究集中反映儒家中医思想的“替天行道”。她认为孔子的核心思想与基督教的核心相似——人民更愿意受道德力量的统治。
Dr. Wayne Borody从大学任教时期才接触《论语》。他在学士阶段研究古希腊哲学,硕士阶段研究德国哲学,当时的教授介绍了印度哲学,他对此产生了兴趣并在博士期间学习了梵语。之后到尼皮辛大学工作,学校开设“东方哲学”这门课,要求Dr. Wayne Borody不仅要讲授印度哲学,还要囊括中国的哲学,尤其是《论语》。
3.《论语》对加拿大社会的积极影响
在加拿大《论语》更像一门哲学、一种生活方式。Dr. Wayne Borody对《论语》不吝赞誉:《论语》是微言大义,简洁、朴素、凝练,却蕴含了对社会和谐运作最基本、最根本的指导思想。他认为,孔子的思想融入加拿大国民的生活中,因为《论语》富有魅力且与当地文化契合度较高。Dr. Manuel Litalie列举的例子印证了这一点:在他的家乡——加拿大的魁北克省,家庭很重要,人们很注重家庭主义,即强调家属情感的社会结构形式,这是人们的生活原则和指南,一个优秀的家庭应有团结的精神,组成相互配合的关系网,这与《论语》中“孝”和“礼”是维系家庭和国家和谐的必要准则的观点一致。魁北克省的人们注重团结合作,会为了共同的目标组成团队,彼此帮助而不是单枪匹马,《论语》的核心思想“仁”倡导人们要友善、互助,而且要出自真心,在这一点上,两国文化也是相融相通的。儒家的“天人感应”“天人和谐”“天人合一”与加拿大原住民对待自然的态度相似,他们相信大自然拥有神圣的力量,需要与之和谐共处以求宇宙稳定运行。关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r. Wayne Borody提到《圣经·新约》里有类似思想——你愿意他人怎样对待你,那么你也要怎样待人(Do to others as you would have them do to you)。这个在加拿大相当具有适用性,指导人们要尊重彼此的意愿,也对加拿大和其他国家交流起到了积极影响。
二、《论语》在加拿大传播困难的原因分析
雖然《论语》在加拿大的传播历史较长,但是传播效果却有待强化,面临一些发展困难。
(一)《论语》在加拿大传播困难。
整体看来,《论语》在加拿大的传播范围不广泛、传播效果不显著。在学校环境中,流传广度和深度都有待加强,在普通民众中可想而知。关于儒学文化对高校学科的影响,加拿大的尼皮辛大学没有专门讲解《论语》的课程,只有“亚洲文化”和“东方哲学”这两门课程在某个章节讲到《论语》。一般情况下,加拿大其他大学也是选取《论语》的部分思想,在西方哲学课本某个章节介绍,没有对整本原著的系统性教学与讲解。笔者所在的尼皮辛大学的195位教师里,只有3位教授对《论语》比较了解;多伦多大学的80位哲学教授,没有一个是专门研究中国哲学的。Dr. Gillian McCann和Dr. Sarah Winters也只了解《论语》的“仁”“孝”“礼”这样的基本思想,没有亲自阅读过书籍,他们认为《论语》在加拿大的传播范围不够广泛、传播效果不够显著,均认为“互联网+”比传统的媒体更能扩大《论语》的传播范围和增强传播效果。根据Dr. Manuel Litalien的观点,高校很少有学生知道《论语》,他们认为加拿大是典型的个体主义文化国家,强调个体的独立性、自主性,大学生成年后不是依靠父母而是自己挣钱付大学的学费,平时兼职较忙,所以没有太多时间阅读课外读物。有些课程的老师会提到孔子和《论语》,但学生也可能因为个人兴趣不浓或学业记忆负担较重而很快遗忘。此外,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接触到的文化思想不同,即使针对加拿大本国的某个历史细节,也不是每位加拿大公民都知道,所以只有部分大学生浅显了解《论语》就不足为奇了。
(二)《论语》在加拿大传播困难的原因分析。
关于造成《论语》在加拿大传播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该理性地面对现实问题、客观地分析背后原因,这有助于我们完善不足、展望未来、保持信心。笔者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分析原因:
1.对“中国制造”的偏见遮蔽了文化的魅力
因为生长环境、所学专业、个人兴趣等因素的不同,每个人一生中能否接触《论语》无法确定,了解的程度又因人而异。对于《论语》,一般学校环境下的师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加拿大对中国的了解多是“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商品销售到世界各地,为各国平民大众所熟知,各大连锁超市竞相摆上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产品,那些比中国的儒学更加“实用”、更容易接触。因此,儒家文化如何在民间传播并被接受,是有待解决的难题。
2.关于孔子学院
正如马小宁所言“文明交融是最美好的相遇”[2]。孔子学院的目标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架起中国与世界各国文化对话交流的桥梁,然而,孔子学院在加拿大的发展并不是很顺利。首先,起步较晚,2006年才在温哥华建立了第一所孔子学院。其次,孔子学院由于经验不足,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孔子学院的师资、教材和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现在加拿大的孔子学院的师资队伍少量是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原“汉办”)外派的教师,大多是本地的兼职汉语教师,专业对口、接受过正规培训的汉语国际教育教师不是主流。
3.提高中国国家形象需要持久用力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交流变得频繁,各国都推出了旨在推广本国语言文化的非营利性机构,这是教育服务贸易输出的一种体现,也是各国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如韩国的世宗学堂、法国的法语联盟、德国的歌德学院、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学院[3]。其中法语联盟于1883年成立,历史相当悠久,机构遍布全球,法国哲学、艺术向来为欧美人所崇拜,成为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加拿大传播和影响的强势竞争者。我国需要进一步树立国家形象、增强文化软实力、打造中国品牌,通过主动形象宣传,扭动被动局面,让世界增加对我国的了解,消除某些误解,从而为《论语》的海外传播创造良好环境[4](119)。
三、促进《论语》在加拿大传播的策略与建议
《论语》在加拿大的传播困难,亟须采取对策以促进中国优秀文化在加拿大广泛而深入地传播,从而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情谊,促进两国文化交流合作、取长补短,“用一盏灯点燃另一盏灯”。
(一)坚持物以载道,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现阶段,我国制造业在质量基础能力、质量安全风险、产品品种结构、产品实物质量和自主品牌培育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仍然存在差距。因此要推进品质革命,以质量安全为基础,以先进质量为核心,打造能赢得市场认可的国际化品牌新优势。商品是文化的结晶、文化的载体,要坚持物以载道的原则,尽可能争取话语权,在商品的标识、图案、造型上体现中国文化元素;在商品的制造过程中,树立质量为王的理念,踏实负责,体现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中国精神。同时,对于中国商品和文化误解的问题,建议加强两国文化交流、教育交流,中国的學者、教师、留学生等可以去加拿大推广中国文化,加拿大的学术群体也可来中国,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和体验,增进理解。
(二)坚持创新发展,孔子学院在文化传播国际竞争中保持“和而不同”。
创新性地加强孔子学院自身建设。孔子学院强化“服务性”、突出民间色彩。积极探索一条创新的发展道路,利用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加快汉语国际推广,鼓励民间合作,拓展中国商务、教育、旅游咨询等业务,使其成为有一定盈利能力的服务性文化机构,保证海外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在孔子学院内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在推广中华文化时,应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汉语教学中运用情景法、视听法等,通过文化语篇、短片、音频等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现汉语及其文化的魅力;举办文化活动时,在主题、场地、道具、互动等方面,呈现出独特、创新、生动等特点,让外国的汉语学习者自然而然地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
(三)坚持与时俱进,《论语》等文化典籍传播凸显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为了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论语》的传播应该尊重文化本身特色,并且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在传播内容上,挖掘具有普适性的部分,选择性地向外推广儒家文化,比如仁、中庸、君子及对人际和谐、社会和谐等世界人民普遍赞同和接受的精华内容;在传播队伍上,《论语》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要求以师生为代表的传播队伍必须是“仁人君子”;在传播的叙事策略上,《论语》提出了“述而不作”的传播立场,要求对于论语的思想传播不过多主观解读;在对受众的把握上,《论语》提出“对中人以上,不可以语上”,要求对于不同的受众群体要采取不同的传播方式,不能千篇一律;在传播竞争中,“风草论”认为正确的思想必然战胜错误的思想,要以正面的舆论引导受众;在传播途径和手段方面,应该智慧运用大数据技术,大力推进儒学文化智能化产品的开发[5](64-71)。通过播客、短视频、电子杂志和网站、以脸书为代表的社交软件及其他多种多样的手段,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交互性、全球性、迅捷性,扩大传播范围,增强传播效果。
四、结语
纵观《论语》在加拿大的传播与影响,历史并不悠久,孔子学院的起步也较晚,但总体上对加拿大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被认为是一种哲学、一种生活方式,对高校哲学学科建设具有指导意义,而且仁爱、互助、和谐的思想早已融入加拿大国民的生活中。同时,新时代各国经济文化迅速发展,使得《论语》的传播开始面临一些挑战,亟须针对性强的传播策略:应该践行物以载道,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力争实现孔子的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再生,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影响力水平;坚持创新发展,孔子学院在文化传播国际竞争中保持“和而不同”;坚持与时俱进,在继承本民族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的优势,精准定位新时代受众群体的需求,让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跟随时代的脉搏一同跃动。
参考文献:
[1]魏戈,陈向明.质性研究·多重对话——第五届“实践—反思的质性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J].教育发展研究,2017,37(20).
[2]马小宁.文明交融是最美好的相遇[N].人民日报,2019-05-17(05).
[3]宫也天.谈孔子学院的发展现状及改善意见[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4.
[4]阮李全.孔子学院境外办学纠纷及其应对策略[J].社会科学家,2015(04).
[5]任晓霏,张杰,陈丹蕾,刘俞君.中国古代蒙学典籍海外传播和影响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1).
基金:本研究是江苏大学2019年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阶段性成果。本研究受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古代蒙学典籍的海外传播及其影响研究”(17AZS012)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