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在数学学科的应用和实践分析

2020-04-12 03:14王晓华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数学学科培养模式

【摘 要】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教育迈向国际化的趋势不可挡。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数学类专业的师生只有具备较强的国际化能力,才能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成为优秀的行业骨干和引领者。形成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以及相关制度、建立数学类专业的国际化教学团队和师资队伍,对后续的人才培养有深远的意义。本文重点分析了数学类专业的国际化模式和实现理工类大学数学学科国际化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数学学科;培养模式

如今已经进入数字经济时代,5G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面的竞争都离不开基础数学的突破和支持。华为等优秀企业能够在通信领域处在世界的领先水平,主要得益于其长期在数学人才上的投入。与此同时,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在科学技术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基础数学方面存在“短板”。

为了促进我国科技的长足发展,国内高校需结合自身雄厚的数学学科基础,推动统计学等学科的发展。需积极与国外高校、研究机构等建立前沿交叉的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开展创新复合型数学人才的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在科研合作、学术交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双方教学团队的优势,培养既具有较强创新能力、能够适应高新技术发展和信息社会需要、掌握扎实的数学及应用软件基础,又能熟练使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开发型”“创新复合型”科技人才,促使其利用数学、统计学工具进行数学建模、金融风险评估、数值计算和数值模拟等。需注重社会需求和问题驱动,并与社会学、健康科学、医学、生物学、信息产业、经济金融和管理决策等领域紧密交叉融合。发展数学等一级学科是理工类高校重要的基础学科发展目标,要通过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致力于提升师生数理基础的综合竞争力,为我国基础学科的发展提供动力。

1   数学学科的国际化模式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的基础。数学实力往往影响着国家实力,几乎所有的重大发现都与数学的发展进步相关,数学已成为航空航天、国防安全、信息、人工智能等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国家四部委最近下发了《关于加强数学科学研究工作方案》的文件,其中一条就是稳定支持基础数学研究。基础数学的突破决定着5G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芯片等方面的科技竞争力。优秀的数学人才已经成为保障我国在通信等领域紧跟全球科技发展水平的必要条件,而开展国际合作有利于开拓其科学视野。要学习数学学科的前沿创新成果,结合国情及自身发展状况,弥补基础学科的不足,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复合创新型数学人才的整体水平。

国内数学学科的国际化模式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1  学习国外先进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经验

国内外教育系统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通过国际合作开展学术交流有助于拓宽国际教育视野,丰富教育经验。通过学习对方院校的教育和研究方法,可以极大地弥补学生和科研人员在学习、教学和研究方面的不足。

1.2  利用国外优秀设备和资源培养人才

国外的顶尖研究型大学拥有良好的实验条件和充足的实验资源。促进国内高校与国外院校在代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字图像处理、密码学、数值分析、算法等方向的科研合作,有助于培养我国在相关科技发展方面所需的理论创新人才和应用实践人才。在前期各类国际合作项目的支持下,国内高校和外方高校已经在科研合作上有所产出。在进一步常态化和系统化的国家政策支持下,必将产生更多服务于当前的应用型理论研究成果。

1.3  依托国内高校的“双一流”学科建设

基础学科,尤其是数学学科,不仅是高校应用类学科,也是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的基础,其在人工智能、网络与信息安全等领域也占有極为重要的地位。无论是通信原理、密码学,还是机器学习,都是建立在代数、概率、统计、数值计算、图论等之上的。并且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及各种问题的出现,迫切需要通过这些基础学科理论研究上的发展以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1.4  依托各类国际合作项目

要依托各类国际合作项目,促进中外双方相互了解,增进与合作国家的长期友谊,促进未来在通信、大数据等方面的数理基础学科合作。

2   理工类大学数学学科国际化的具体措施

在理工类大学国际化需求提升的背景下,需重点关注如何进一步提升本科生国际交流数量、以培养学生国际视野为目的的交流和合作项目、双语课、全英文课程授课覆盖面、外文教材比例、适合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师资、海外专家来校授课、外籍教师数量等。需要加大力度,以国际化为抓手,进入数学学科人才培养快车道。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数学类专业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以及相关制度的建设

在建设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以及相关制度时,要借鉴国内外知名大学的管理方法以及办学经验,并在联合培养、学分互认等各个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教学改革,使教学成果成为支撑学生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依据。

2.2  数学类专业的国际化教学团队和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建设国际化的教学团队和师资队伍的过程中,要提升任职教师的国际化教学能力,提高专业课程教师的双语教学质量,增加教师留学学习进修的机率。要整合教师资源,聘请具有国际背景的教师参与授课。要让教师利用留学机会,多方面接触外方高校教师,进行学术沟通交流。要建设实践特色课程,组建由特色教学教师与国外教师组成的高素质特色教学团队。

2.3  采取多种举措。培养复合型人才

要多层次交叉培养留学人员,为硕士生、博士生,以及博士后和访问学者等提供基于校级合作的学习、交流平台。要在数学及交叉学科等相关领域鼓励、支持学生和教师赴国外大学学习其优势、前沿科目,特别是与现实科技、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科目。要积极开展网络信息安全、统计数据分析、金融衍生品定价、图像处理、算法分析、深度学习等方面的科研合作,培养既有扎实的数学统计学基础,又懂工程技术应用等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要充分发挥双方院校各自的优势,培养创新型、紧缺型、复合型国际化人才。要利用国外大学在数学及交叉学科等领域的优秀师资力量和开放的国际环境,积极邀请校外知名专家来高校进行学术交流。要结合“一带一路”“海外引课”等,选派科研人员到国外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理念以及前沿的科学技术,促进我国的基础学科建设,培养优秀的教学科研人员。

3   经验和总结

要积极搭建并完善数学类专业学生参与国际交流的平台,依托本科、研究生培养方案推进教学改革进程,要完善相关的出国留学预备、选拔、激励机制,优化数学学科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体系。应探讨多元化、多层次的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等联合培养模式的可行性;积极构建多形式、多渠道的海外学习、学术交流、实习实训、游学访学、志愿服务等海外经历拓展体系。要积极构建一支具有国际视野、教学常态化、交流顺畅的海内外教师队伍,并制定、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

受各类项目资助的高校教师及学生要依据学校和学院的要求,将在国外合作大学所学课程和研究成果为高校所用。具体有以下实施方案。

(1)将所学课程在高校开设,可以采用讨论班、报告或正规课程的形式,将合作大学相关课程的课程大纲、授课方式、试验讨论、考核办法、评价体系等与高校实际相结合,取其长处和优势在高校实施下去。

(2)对于科研合作回国者,要督促其将研究進展或研究成果公开汇报,并使之继续推进研究,特别是继续加强与外方专家的合作,尽早将研究成果公开发表或形成专利。

(3)督促从外方大学归来的留学人员分别开展数学学科优势研究方向等的讨论班,组建研究团队,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带回来并带动学校相关学科的研究,从而形成以点带面、良性发展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邹晓东,李铭霞,陆国栋,等.从混合班到竺可桢学院——浙江大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探索之路[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

[2]李庆领,吕耀中.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10(3).

【作者简介】

王晓华(1974~),女,汉族,陕西西安人,博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高等教育管理等。

猜你喜欢
国际化人才数学学科培养模式
如何提升小学生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如何让农村留守儿童重视数学学科的学习
我国国际商务人才供求失衡问题研究
“一带一路”新形势下高职英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探讨
浅谈国有石油工程建设企业如何培养国际化项目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