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氮水平与种植密度对甬优1540 产量及群体结构的影响

2020-04-12 13:24张伟梅
中国稻米 2020年2期
关键词:施氮穗数氮量

张伟梅

(浙江省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丽水323000;作者:zhangweimei@126.com)

甬优1540 系浙江省宁波市农科院选育的超高产杂交粳稻组合,201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近年,甬优1540 已替代甬优15 成为浙西南山区的单季稻主推品种。为明确甬优1540 在浙西南山区的合理施氮水平及种植密度,探索其超高产的最佳栽培条件,2018年在浙西南单季稻种植区开展了甬优1540 的增密减氮试验,以为该品种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实践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供试品种为甬优1540。试验设在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前作蚕豆,土质为沙壤土,肥力中上。

1.2 供试品种

供试水稻品种为杂交粳稻甬优1540。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处理3 次重复。氮肥中基肥、蘖肥、穗肥的比例为6∶3∶1。所有处理磷、钾肥用量一致,磷肥用量为P2O5105 kg/hm2,全作基肥;钾肥用量K2O 210 kg/hm2,50%作基肥,50%作穗肥。N肥、P 肥、K 肥分别由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提供。

5月25日播种,大田育秧,25 d 秧龄移栽,6月19日移栽,单本插。

试验设7 个处理:T1,施氮总量105 kg/hm2,株行距30 cm×18 cm;T2,施氮总量89.25 kg/hm2,株行距30 cm×18 cm;T3,施氮总量89.25 kg/hm2,株行距30 cm×16 cm;T4,施氮总量89.25 kg/hm2,株行距30 cm×14 cm;T5,不施氮肥,株行距30 cm×18 cm;T6,不施氮肥,株行距30 cm×16 cm;T7,不施氮肥,株行距30 cm×14 cm。

1.4 栽培措施

本试验采用稀播一段育秧,播种量为112.5 kg/hm2,均匀播种,培育带蘖壮秧。小区采用拉绳定距插秧。栽后灌深水护苗,减少败苗;前期浅水勤灌,促进早分蘖;中期足苗后排水搁田,控制无效分蘖,提高群体质量;后期干干湿湿,养根保叶,防止倒伏。病虫管理上主要是加强苗期卷叶虫、穗期褐飞虱以及穗颈瘟的防治。为防止鼠雀为害,始穗时在试验田四周围塑料薄膜,田区上方拉塑料防雀网,保证小区产量不受麻雀为害而影响试验的准确性。

1.5 考测项目

考测生育期、群体结构、株高、长势长相、倒伏程度、穗部性状及小区产量等。成熟期分期分小区实割晒干测产小区产量,并折合成13.5%标准含水量稻谷计算产量。

1.6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软件和DPS 处理系统处理试验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产量的影响

从表1 可以看出,甬优1540 增产潜力巨大,7 个处理的产量在10.5~14.1 t/hm2之间,以T1 处理产量最高、T6 产量最低。T1 处理产量极显著高于其他6 个处理;T2、T3、T4 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但极显著高于T5、T6、T7 处理。在相同施肥条件下,18.5~23.8 万株/hm2的密度对甬优1540 的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在相同密度条件下,施足磷钾肥、重施氮肥有利于高产稳产,不同施氮量对产量存在显著影响。在做好病虫害防治的前提下,施足氮肥能有效促进甬优1540 获得高产。

表1 不同栽培条件下的水稻产量及其差异

表2 处理间生育期的差异

表3 不同栽培条件下甬优1540 群体结构性状比较

2.2 对生育期的影响

从表2 可见,T1 处理的始穗期为8月23日,成熟期为10月10日,全生育期138 d;T2、T3、T4 处理的始穗期为8月21—22日,成熟期为10月8日,全生育期136 d;T5、T6、T7 处理的始穗期为8月21日,成熟期为10月7日,全生育期135 d。施氮量对甬优1540 的熟期有一定的影响,施氮量越多,成熟期越迟,施氮量越少,成熟期越早;种植密度对甬优1540 的熟期基本没有影响。

2.3 对群体结构的影响

从表3 可见,7 个处理中最高苗数和有效穗数的差异较大。最高苗数的变幅在326.0~578.3 万/hm2之间,平均为430.7 万/hm2,T1 处理最多,T3 处理最少。有效穗数变幅在177.0~302.4 万/hm2之间,平均为230.9万/hm2,T1 处理最多,T5 处理最少。成穗率变幅为50.8%~57.9%,平均为53.9%。由此可见,在不同的施氮水平和栽培密度下,成穗率差异不显著,但最高苗数和有效穗数均有着较大差异。施氮越多最高苗数越多,有效穗数也越多。在不施氮肥的处理中,种植密度越大则最高苗数越多,有效穗数越多。说明重施氮肥可以有效提高有效穗数,在施氮水平一致且氮肥基本充足的情况下,适当稀植更有利于提高有效穗数,在氮肥缺乏的田块,适当提高密度可以促进增产。

2.4 对穗部性状的影响

从表4 可见,7 个处理的株高在124.2~131.1 cm 之间,千粒重在21.4~22.4 g 之间,差异不大。穗长在19.8~22.6 cm 之间,每穗实粒数在205.7~298.7 粒之间,不同处理间差异较大。试验结果表明,在稻田不是太贫瘠的前提下,不同的施氮量和栽培密度对甬优1540 的株高和千粒重影响不大。在施氮量一致且氮肥基本充足的情况下,种植密度越大,每穗实粒数越多;不施氮肥的情况下,种植密度越大,每穗实粒数越少。这说明甬优1540 每穗实粒数跟有效穗数存在负相关,有效穗数越多,每穗实粒数就越少。

表4 不同栽培条件下甬优1540 穗部性状比较

3 小结与讨论

据资料表明,甬优1540 最高产量为湖南隆回百亩示范片,产量达14.3 t/hm2。本试验7 个处理的产量在10.5~14.1 t/hm2之间,其中T1 处理产量达14.1 t/hm2,与隆回示范片产量不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见,本试验展现了较高的产量水平。试验各处理施氮量在0~105 kg/hm2,这与吴朝晖等[2-3]得出施氮量0~130 t/hm2时产量在9.0 t/hm2以下的结论不一致。

甬优1540 的需氮量较大,施足氮肥是增产的关键。相同施氮水平下,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不显著;但相同密度下,不同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生产上可重施氮肥促分蘖,提高有效穗数,而相应减少基本苗数,减少移栽和收割的人工,提高种植效益。浙西南单季稻区多为蔬菜与水稻轮作,稻田土壤肥力较高,在施足磷钾肥的前提下,以施纯氮105 kg/hm2、种植密度18.5 万/hm2为宜。

猜你喜欢
施氮穗数氮量
不同施氮量下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特点
施氮水平对油菜生育后期氮素吸收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氮肥施用对不同燕麦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
小麦氮肥用量试验
小麦氮肥用量试验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小麦黄淮冬麦区北片国家区试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变异分析
高产小麦构成要素的解析与掌握
施氮对不同耐氮性甘薯品种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