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萍萍
合作是一种适应社会交往活动的重要手段,也是个人立足社会协调人际关系的前提。然而,当前幼儿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和他人的合作理念,更没有合作的能力。因此,文章主要探讨的是基于区域活动提升幼儿合作能力的具体措施。
利用材料,培养合作能力
幼儿的知识基本来自于生活以及学习环境中,幼儿的智慧发育也和生活息息相关。在实施区域活动的过程中,为了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作为幼儿教师必须重视发掘生活要素。教师运用生活素材,不仅能够促进幼儿之间合作关系的形成,还能提升幼儿与教师之间合作的亲密度。因此,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锻炼幼儿的合作能力。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希望幼儿能够准确掌握数字形象。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特意在教室的娱乐区域放了很多数字彩色卡片,以便于幼儿能够在抽取卡片的过程中对数字大小进行比较,深化了解数字形象。为了让幼儿能够深度认知生活中的人民币,教师又在教室的娱乐区域专门开设微型超市,为了增加游戏可行性。教师还专门制作了一些卡片零钱。幼儿可以自由地在“超市”里买货卖货。既然是小“超市”,那么超市中必然有很多工作人员,比如理货员和收银员,甚至还可能有保洁员、保安等等人物。为了完成这一区域活动,幼儿需要借助同伴的力量,彼此建立合作关系,完成各自的任务。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合作意识得到了强化,幼儿之间的合作也进一步深化。
创设氛围,培养合作意识
在区域活动过程中,幼儿常常能够拥有和其他孩子的合作机会,如一起读书、画画,或者搭积木、玩乐高。这些看似非常日常的活动,需要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教师必须积极利用区域活动,营造出一种适合幼儿游戏以及合作的氛围,鼓励幼儿在不同的环境中和他人进行自由合作,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合作理念,进而提升其合作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在图书角开办相关活动,如“有书共读”活动,活动要求几个幼儿一起看同一本书,接着要求这几个孩子互相交流自己的读后感,鼓励孩子表达自我真实的感受,甚至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在互相的促进之间读懂、读通书籍。开展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幼儿的表达能力,而且也能够强化幼儿之间的合作关系。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在节日表演活动中选择擅长的领域,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合作完成节目。比如,有的幼儿喜欢跳舞,于是教师就可以鼓励她和其他也爱跳舞的小朋友,组成一个小节目,为大家表演。在游戏区,教师可以将幼儿分组,为不同小组内的幼儿分配玩具,要求组内成员一起搭建属于本组的“部落”,而且为了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还需要让幼儿注意游戏过程中不能争抢打闹,大家一起做游戏。
良好的活动氛围,有助于幼儿合作意识的建立,特别是在区域活动中,教师需要鼓励幼儿参与合作性强的活动,同时要求幼儿注意合作习惯,避免争抢打闹现象,在锻炼幼儿合作能力的同时培养其合作习惯。
引导与他人平等交往
因为幼儿年龄比较小,心智发展欠缺成熟,再加上多数幼儿出生于独生子女家庭,由于家长亲友的溺爱,导致其存在或多或少的唯我独尊意识。为了引导幼儿和他人平等交往,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一些和他人相处的正确方法,帮助幼儿和其他小朋友更好地相处,拉近幼儿之间的距离,在培养幼儿合作行为的同时约束幼儿不良行为。
例如,幼儿在进行区域活动游戏过程中,常常会因为一些小事和其他幼儿产生意见分歧,甚至还会出现肢体冲突。作为教师看到这样的现象发生,不能只是单纯地批评教育,而是需要传授给幼儿正确的人际交往方法,让幼儿在未来的活动中拥有更加和谐的交往关系。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幼儿和他人相处过程中注意自己的态度。教师需要让幼儿意识到想要和其他孩子玩游戏,不能采取强迫的态度,而是需要尊重其他幼儿,注意自己和他人说话的态度。比如,幼儿准备过生日,当他想要邀请园内其他小朋友参与的时候,需要向对方表达出一种真诚的欢迎,让其他幼儿能够心甘情愿参加他的生日聚会。在进行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幼儿勇敢邀请其他小朋友,良好的态度有助于活动的开展。除了态度以外,语言艺术也需要注意。教师需要告诉幼儿如何用语言来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意图。比如,幼儿需要经常使用诸如“我能加入你的活动吗?”“我也想看你的书,等你看完了能借给我吗?”通过这些礼貌性话语,不仅能够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关系,还能够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需要注意运用一些方法来约束幼儿的行为。教师与其关注幼儿做错了什么,不如关注如何引导幼儿做对某事。针对幼儿相处日常,教师与其一味批评幼儿行为,不如教给他们正确的人际交往方法,提升其合作有效性。
教師需要在区域活动中有目的、有方法的锻炼幼儿合作能力,提升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幼儿感受到团队的概念,进而转变自身行为。教师需要注意氛围的营造,开发生活素材,提供交友方法,提升幼儿合作能力,让幼儿成为具备团队精神的积极分子,为幼儿的未来人生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