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静
初中音乐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通过音乐教学,能够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提升综合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全面发展。随着新课标的公布,初中音乐教师如何更新观念、优化教法、构建高效的初中音乐课堂成为新时期的教学课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以下几方面探究。
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新课改理念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占有主体地位,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创造機会,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感受学习音乐的乐趣,从而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创造条件。
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就要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对音乐课的认识、感受等。基于此,教师在学生刚刚步入初中学习阶段就可以尝试进行调研活动,让学生写写自己心中理想的音乐课堂、自己喜欢哪些音乐等,这样教师就能够全面地了解到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需要什么样的音乐教学,能够帮助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比如,在安排了一场音乐课堂教学的学生调研之后,笔者对学生的问卷进行了总结归类,列出了以下几类学生的答案:音乐可以让人感到愉悦与轻松,可是好久都没有上过有这种感觉的音乐课了;我感觉初中音乐教材看上去太模式化了,要是编入一些流行歌曲一定比这些有趣;我们想在音乐课上能够尽情表演、载歌载舞;我们希望能够学习一些更加专业的音乐知识。这些内容的整理,我们基本了解了学生的需求,这对于新学期的音乐教学提出了极有价值的参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适当地作出教学方面的改革与调整,更好地尊重学生意见与建议,促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发挥。
设计与创新教学方法
组织学生参与备课,设计教学 新课改理念明确强调,要为学而教。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与学生的合作互动,让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实现教学任务。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思维模式、生活体验等去设计教学,预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的教学对策。这就要求教师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准备活动中来,结合将要学习的内容要学生去收集材料,设计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比如在执教《春节序曲》时,让学生课前去寻找些歌唱春节的歌曲,如《好日子》《恭喜发财》《新年好》等,并通过听赏让学生从中领略优美的民族音乐,感受其中的人文精神、文化特征等。然后通过大家的交流探究之后,确定学习方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参与者、支持者、引导者,而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设计的学习方案,教师了解了学生的学习需求、音乐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等,从而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更具针对性。
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氛围 在音乐教学中,创设情境是指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具有感情色彩的,形象的生动场景,引领学生去体验、去领悟,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教学内容,开阔思维,启迪智慧,在情境化的音乐气氛中学习音乐。情境创设的方式有很多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教学内容来选择应用。比如,执教《长江之歌》 时,在导入环节,笔者首先给学生播放“母亲河”中有关黄河的视频,并提问学生,看了这个视频后,你有什么感觉?你想象到了什么场景?学生们各抒己见作出回答之后,笔者作了这样的总结:黄河给人一种辽阔、壮美、奔流不息的感觉,象征着中华儿女不畏艰难险阻,惩恶扬善的情景。黄河和长江是中国最重要的两条河流,赞美长江的诗词歌赋也很多,现在让我们来学习这首回肠荡气的《长江之歌》……再如,以表演的形式创设情境。音乐和表演相依相存,在音乐教学中,表演也是初中学生乐于参与的教学活动,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表演创设教学情境,在执教《翻身农奴把歌唱》这首歌时,笔者邀请有藏族舞基础的学生来表演,通过学生精彩的表演拉近了教与学的距离,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升。
打破教学顺序限制,确立专题性教学 确立专题性的课堂教学,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满足学生学习的欲望。让音乐课堂因之而充满趣味、生机和活力,提升教学效率。比如,笔者以作品体裁为线索,重组了教学内容,让学生倾听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钢琴协奏曲《长江之歌》、二胡协奏曲《我的祖国》,让学生进行辩听、比较,总结出协奏曲音乐题材的特点、演奏形式等,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体会不同的音乐情感。在优美的音乐引领下,学生一会进入缠绵悲壮的爱情故事,一会儿又仿佛走到古老悠久,气势磅礴的长江之畔,然后又感受到了志愿军望着祖国江河帆影漂移、田野稻浪飘香的美丽景色,所抒发的无限爱国之情,表现出的英雄主义气概。这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享受音乐之美,激活思维,唤醒音乐感觉,激发音乐潜能,提高了教学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构建初中高效课堂,成为需要深入研究的教学课题。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设计并实施能够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初中音乐课堂学习中,接受音乐之美的熏陶,感受音乐的力量,提升音乐素养和审美品位,走向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