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南瑶族“耍歌堂”歌舞艺术特征及其社会功能

2020-04-10 11:08何华
戏剧之家 2020年9期
关键词:社会功能艺术特征

何华

【摘 要】连南瑶族最盛大的节日即为“耍歌堂”,当地居民信奉盘古皇,因此在盘古皇诞辰日——农历10月16日举办“耍歌堂”,主要作用即为祭祖和庆祝丰收。“耍歌堂”所独具的艺术特征,在新时期也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本文则对其艺术特征及社会功能展开分析。

【关键词】连南瑶族;“耍歌堂”;艺术特征;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J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9-0119-01

2006年,“耍歌堂”被纳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实现对其的传承和保护。近些年,“耍歌堂”参与人数不断扩大,不但激发了本民族人民对于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也促进了人们对于“耍歌堂”这一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

一、“耍歌堂”歌舞的艺术特征

(一)舞蹈特征

连南瑶族居民非常擅长用自己本民族艺术形式来庆祝各项活动,包括表现生产活动、祭祀祖先以及表达社会活动等。连南瑶族“耍歌堂”歌舞艺术表现也独具特色,其中最为显著的即为长鼓舞。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曾经提到了“瑶人乐,狀如腰鼓, 腔长倍之,上锐下侈”;清代许州李来章所著的《八排瑶风土记》也曾经对瑶族长鼓进行了描述:“长鼓其形头大中小,黄泥涂皮,以绳挂颈。”瑶族曾经有俗语“有瑶就有长鼓”,长鼓舞已经成为瑶族艺术形式的一个象征。在连南瑶族“耍歌堂”中,长鼓舞已经成为其主要特色之一。

长鼓舞没有太多的上肢动作,主要为腰部和腿部动作。在开始阶段,全体舞蹈者在领舞者的指挥下开始击鼓,也被称为“开鼓”,舞蹈最后,领舞者会有承上启下的连接动作,被称为“收鼓”。在舞蹈过程中,主要是进行不同鼓点的敲击,发出的鼓声有“咚”“嗒”“咣”“当”等,在舞蹈过程中必须要确保同时击鼓,多个鼓点交织在一起,即为长鼓舞特点之一。

因为瑶族人民大部分在山区生活,多为上下坡地,所以瑶族人民在生活和劳动当中多为屈膝状,自然在舞蹈中也多出现这些屈膝和蹲的动作。舞蹈中难度较大的动作即为蹲着做旋转,同时旋转前还会有微颤起法,和其他舞种的旋转具有显著差异。在长鼓舞中,主要特点即为跳、转以及颤结合。长鼓舞的主要作用为娱乐气氛,动作相对比较简单,但是舞蹈过程中,舞者步伐矫健,鼓声震耳欲聋,舞姿刚劲有力,结合在一起可以呈现出恢弘气势,从而有效体现瑶族人民洒脱豪放的气质,以及内在的积极向上精神。

(二)音乐特征

连南瑶族深受湖南和广西文化的影响,所以呈现出来的音乐特色也是多元化的。当地居民多生活在山区,歌舞旋律通常热情高亢,歌词醇厚古朴,节奏自由奔放,曲调宽广悠长,独具特色。

1.调式和音调特征。通常“耍歌堂”采用的是五声羽调式,也有部分为五声宫调式。从调性分析,部分纯五声调式歌曲的宫音和主音较为稳定,因为有降“mi”、降“si”等偏音的加入,也就容易形成一种转调色彩,比如《白花歌》。从音调特征分析,“耍歌堂”的调为主音和其调式骨干音连接而成,通常“商”音的表现非常活跃。“商”音在羽调式和宫调式中更加重要,不但属于羽调式下属音,同时也属于宫调式上主音。所以大部分“耍歌堂”曲调的组成以羽、商或羽、宫以及商或宫为核心。

2.节拍和节奏特点。“耍歌堂”的节拍主要是2/4拍、4/4拍,依照演唱内容、演唱者以及演唱形式等存在差异,适当插入多个衬词,从而形成了不同规则的混合复拍子。比如连南油岭《优嗨歌》中就有5/4拍出现,也出现了一系列变化节拍。“耍歌堂”调中通常采用的节奏为附点、切分和前后十六、前后三十二分音符等。因为“耍歌堂”的举办是在秋收后农闲时期,且是在寨子内外,因此音乐节奏和唱词节奏同步,所以呈现出来的歌曲自然、自由以及舒展。

3.曲体结构特征。“耍歌堂”通常是单段体结构,不规则的三句体和五句体比较多,方整句体比较少,最多则为乐句变化较多的单段体。比如《优嗨歌》,依照歌词字句变化以及情绪变化,结构也会出现变化。

二、耍歌堂的社会功能

(一)凝聚瑶族人民的民心

“耍歌堂”是一种传承民俗的乐舞,本身具有自发性以及广泛性特点。虽然在“耍歌堂”中舞蹈部分动作简单,但是通过不同的队形以及套路变化,也呈现出了多层次结构及舞蹈艺术特色。不管人数多少,队伍多么壮大,参与人员均能够做到井然有序,瑶族人民的心也通过“耍歌堂”凝聚在了一起。

(二)传承民族文化,带动经济发展

在民族文化传承中,“耍歌堂”形式活泼,内容丰富,蕴含着大量的瑶族迁徙与文化嬗变的活态资料,是传承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

“耍歌堂”歌舞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促进了当地民族文化以及旅游业的发展。“耍歌堂”歌舞在当前环境下已经成为连南和外界结合的一个重要窗口,让外界人们越来越深入认识连南,理解连南,从而为开发连南地区的旅游业提供了新途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婷.“非遗”语境下祭祀仪式舞蹈文化的保护 ——以瑶族“耍歌堂”为例[J].艺海,2019,(6):52-54.

[2]赵旭超.粤北瑶族耍歌堂歌的艺术特征[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7):142-144.

猜你喜欢
社会功能艺术特征
基层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探析
壮族(布偏)天琴文化的社会功能探微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社会功能探讨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