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广珍 倪金
[摘要]童话故事具有幻想性、创造性的特征,是一种深受学生喜爱的文学体裁。目前的童话教学,存在过分热闹、没有渗透育人思想和枯燥乏味等问题。要提高童话教学的效率,就要从朗读感悟、讲演结合、有感而发、拓展阅读等四个方面入手,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让学生感受童话的趣味性,获得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童话故事;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7-0027-02
童话故事多采用拟人、夸张等写作手法来对故事情节进行描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因此受到学生的喜爱。在童话教学中,教师应灵活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有效提升教学效益。
一、童话故事的教学价值与现状
童话类文本集中编排第一、第二学段的教材中。童话教学的主要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童话故事反复的文章结构、悬念的故事情节,符合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同时童话优美的、通俗明快的语言风格也符合学生的认知。因此,学生对童话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二是兴趣可以转化为学习能力。当对童话产生了学习兴趣之后,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自己去体会童话的情节和优美的语言,理解童话情节的曲折,感悟并积累童话优美的语言,对童话这种文体产生一定的认知,从而将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能力。三是当学生对童话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并具备一定学习能力之后,在教师正确的指导下,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目前的童话教学,一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没有及时更新,教学方法陈旧,导致教学的效果不甚理想。童话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只注重讲授的过程,没有从教学的目的出发,导致教学气氛虽然热闹,但学生所能掌握的知识很少,更没有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二是由于部分教师教育理念落后,没有将育人思想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未能将童话的积极向上、开朗乐观等精神体现出来,让学生受到精神的鼓舞,导致学生的知识学习与思想认识相脱节;其三,由于方法陈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未能灵活运用多媒体、小游戏、小组讨论等形式灵活开展教学活动,导致课堂教学枯燥无味,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使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效益低下。
二、童话教学的具体策略
童话教学应具有形式多样、方法多变等特征。在童话故事教学中,教师应遵循童话故事教学本身的特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童话的魅力,从而提高童话教学的效率。
(一)朗读童话,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理念强调,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形成良好的语感。课本中的童话故事既有动人的情节、优美的语言,又有众多生动、活泼、有趣的人物形象。因年纪、心理等因素,学生对外界有着天生的好奇心,同时模仿能力极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首先,教师进行示范朗读,讲解朗读的方法及技巧。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而且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与方法。其次,教师以分组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童话语言的优美,掌握童话语言的节奏。最后,以教师领读、学生齐读、小组赛读等形式,引导学生对童话展开深入的阅读。
比如,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的《北风和小鱼》这篇童话故事,所讲的内容是西北风在呼呼地刮着,而梧桐树、青草、小鸟、小河都害怕了,只有水中的鱼儿没有屈服,一直在与北风抗争到底,最终战胜了狂暴的北风的故事。由于刚刚人学,学生所认识的字词偏少,无法对课文内容充分理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先进行示范,让学生理解朗读的方法及技巧。在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既理解课文内容,对北风的嚣张和小鱼的勇敢有了充分的认识,又初步体会朗读课文的具体方法,掌握朗读的基本技巧、方法。其次,在学生掌握了课文的生字词并熟悉了教学内容后,教师再指导学生把自己对童话的感受朗读出来;同时,以分组朗读的形式,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最后,小组选出代表,在班上进行朗读比赛,让学生对内容进行再次巩固,深化阅读认识。这样的教学,既让学生掌握课文的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二)讲演结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童话的语言生动有趣、浅显易懂,童话的情节曲折动人,这些有利于教师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在童话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取讲演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内容和结构特点。在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讲故事、角色扮演等,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既可以加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又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比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狼和小羊》一文,讲述的是狼和小羊同时到一条小溪边去喝水,而狼一直在寻找各种不同的借口,想方设法要吃掉小羊的故事。这篇课文语言生动活泼、情节曲折有趣、人物形象突出,是一篇适合讲演结合以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课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首先,在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前,教师要指导学生揣摩狼和小羊各自的性格特点。只有这样,在角色表演过程中,学生才能对所演角色的心理活动有着更好地把握,从而明白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其次,让学生分别以狼和小羊的角色朗读课文。在朗读结束以后,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狼和小羊各自有什么樣的性格特征?”“狼要怎样吃小羊?”“小羊是怎么样解决问题的?”“在朗读过程中,自己有什么收获?”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最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分别扮演狼和小羊,进行课本情景剧表演,让学生再次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这样讲演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达成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目标。
(三)有感而发,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童话故事具有想象丰富、语言形象的特点。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改编、续编故事,这样既能深化学生对故事的认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达到一举两得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因势利导,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走进童话故事,进行写作。一是写读后感,感悟人物形象、思想内涵等;二是进行续写,深化对故事的认识;三是改编故事,创新故事内容,发展人物性格特点。在写作时,教师应激活学生思维,让他们大胆想象,以激发学生的想象,确保学生写作的顺利进行。
比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九色鹿》一文,讲的是九色鹿救了落水的调达,而调达也发誓永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金钱的诱惑下,调达出卖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了应有的惩罚的故事。教学后,教师要求学生续编故事。首先,引导学生厘清童话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情节有了充分的了解;其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故事进行讨论,着重探讨故事情节会如何发展;最后,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等进行描写,续写故事的结局。这样,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阅读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中,应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生活中阅读。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布置一定的课后阅读任务,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自我阅读的良好习惯。大量的课后拓展阅读,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与知识面,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先讲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其中蕴涵的道理;再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的方法;最后,根据教学内容布置相关题材的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比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三袋麦子》一文,讲述了土地爷爷给三个小动物送去礼物及它们不同处理的故事。小猪、小牛、小猴这三个可爱的小动物对土地爷爷送来的过年礼物——一口袋麦子,它们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小猪做成自己最爱吃的白面馒头;小牛将其保存起来慢慢吃;而小猴将其作为麦种,种在地里,有了更多的收获。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在回访时看到了不同的结果。在教学时,教师先讲授课文内容,要求学生掌握课文的生字词、划分段落,并能对故事内容进行复述、总结;接着,指导学生对课文蕴涵的道理进行提炼,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动脑筋想办法,要有长远的目标和计划的道理;然后,教师结合课文,讲解阅读的方法及技巧,引导学生在读故事、感知故事内容的过程中,发现童话故事一般的结构特点,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最后,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同主题的阅读材料,从单篇文章到整本书,让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总之,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童话的特征,用一颗童心去教学,在留住学生童真的同时,让学生掌握童话阅读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唤醒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参考文献]
[1]陈健.童话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學中的渗透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7(18).
[2]崔秀花.童话教学要有“童话味; [J].教学与管理,2018(14).
(责编 韦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