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聪
【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引入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外科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100例手术患者为对象,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感染情况。结果:护理风险管理组患者术后感染情况低于对照组患者,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可以降低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外科护理;风险管理;临床效果
护理风险管理,即住院期间护理人员依据制度规范采取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降低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率,避免对患者造成损害。外科作为医院主要科室之一,患者普遍存在发病突然、病情复杂的情况,使得护理工作任务繁重且复杂,一旦出现疏忽,就会造成风险事故,诱发护患矛盾,直接威胁到医患关系的和谐稳定,引入护理风险管理满足实际需求。本次研究分析外科手术患者护理工作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整理汇报如下。
(一)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外科收治的200例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为对象,依据住院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统计分析患者基本资料,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资料具有对比性。
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二)护理措施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做好健康宣教、用药治疗等。
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1)提前半小时将手术室的温控设备打开,保证患者进入手术室时温度、湿度适宜;确保患者安全进入手术室,对术前输液患者要及时梳理管路,并对患者遮盖盖毯,确保患者体温正常;对患者术中需要用到的冲洗液和输注液类进行提前加热,并进行持续保温,避免使用时温度过低导致患者身体不适;确保患者手术台铺巾干燥,准备好干净干燥铺巾及时对浸染出的液体或血渍进行遮盖,以免发生感染;注意患者术床上的摆放姿势,是否有肢体弯曲或悬空。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一定要按照无菌标准进行,始终保证一只手处于无菌状态用于拿取无菌用具;为避免对手术室环境造成污染及对手术过程造成影响,必须严格控制手术人数,避免手术人员反复出入手术室及在手术时间内来回走动;对手术时间进行严格记录,对手术风险进行准确评估,提醒并帮助术后患者用药,对于因为手术室时间过长、脏器暴露时间过久而引起的各种损伤应采取有效措施于予以治疗。待患者意识清醒,及时告知其手术结果,帮助其放松心态,更好的配合后期治疗和护理。(2)将科室工作分成三个等级并设计护理标识,一般一级护理以红色标识、二级护理以绿色标识、三级护理以蓝色标识。合理使用护理标识,床头标识好患者情况,如坠床、行动不便、躁动等,护理人员重视日常观察,当发现问题时及时采取措施;在科室病房区域内利用黄底黑字标识“小心地滑”,并张贴在显眼位置。开水房标注“小心烫伤”,输液时标识好禁止私自调节速度等,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3)最有效的方法则是提高医护人员护理质量,严格规范医护人员操作,确保无菌操作,尽可能减少因为操作失误而引发的意外事故。护理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服务意识,对自身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不断强化巩固;重视患者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提高自我护理水平;从精神上给与患者支持和安慰,帮助缓解患者紧张、压抑等不安情绪,提高精神状态;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确保患者治疗配合度,以此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程度。如,在患者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有医护人员全程陪护,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包括体温、脉搏、心电图等,还要随时注意患者穿刺、插管部位有无移位、渗血现象发生,一旦出现问题及时上报,同时协助主治医生进行干预处理,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三)评价标准 伤口感染情况、护理满意度。
(四)统计学分析 以率(%)表示计数数据,卡方检验结果。
(一)外科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感染例数对比 观察组100例手术患者术后出现2例感染,感染率为2.0%;对照组100例人流室手术患者术后出现5例感染,感染率为5.0%。手术室感染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体如表1所示。
(二)手术患者与家属护理满意度对比如表2所示。
在临床工作过程中,风险管理护理主要是指医护人员在对患者护理过程产生的风险的预防和管理,是对医护人员开展潜在危险意识培养和真实危险处理的管理与教育,并且在神经外科护理中效果非常明显。而且这种护理方法的开展主要是帮助护理人员提高自身护理能力,使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具备相关的危险防范意识以及危险发生后掌握開展必要的应急措施的能力,从根源入手,减少医护人员护理过程中意外发生的概率。在日常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医护人员的工作态度是决定护理工作顺利完成的关键因素,如果护理人员存在态度问题,例如,工作过程中不认真,三心二意,对患者某些不良反应和症状产生疏忽,没有及时对患者病理情况进行检查,未对相应并发症进行预防,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过程中态度恶劣,进而发生一系列纠纷和矛盾。这些问题都是导致有医患纠纷的主要因素,而且一旦医患矛盾进一步激化,必然会对医院风评和医疗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和影响。因此,在日常护理过程中,开展风险管理护理不仅是对医院自身的保护和监督,同时也是对患者负责,对患者康复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手术感染是多方面作用产生的结果,术后感染部位与患者年龄、身体状况、切口位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存在关联。积极采取手术室护理干预,可以从术前、术中及术后着手,术前护理全面了解患者身体情况,将体内易感因素及潜在感染灶排除,重点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大部分患者并不了解手术治疗,往往会下意识夸大手术危险,出现应激反应,不利于配合手术,甚至影响到术后康复。术中护理,手术工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降低术中感染的可能,提升手术治疗效果;术后护理,对患者各项身体指标进行密切观察,观察手术切口是否存在红肿、发热、疼痛等症状,注意一些异常但并未重点监控的感染指标。此外,不同科室的手术护理干预侧重点也存在差别。如普外科手术中,患者手术部位器官或腔隙感染,直接对其他器官产生影响,出现全身器官衰竭并发症,围术期要对切口部位采取积极护理干预措施;耳鼻喉科患者感染部位较为集中,多发生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因此要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骨科患者手术时间长、切口面积大等,使得感染的可能增加,要对手术室清洁、灭菌等环节严加控制。
总之,外科患者治疗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降低术后感染的可能,缩短患者康复所需时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