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五年制学生不喜阅读,文化常识严重缺失,文化素养不足。本文从五年制学生阅读现状及教师教学现状出发,探讨五年制语文课的阅读教学策略,切实丰富学生的文化基本常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五年制学生 文化素养 教学现状 教学策略
“素养”一词在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实行中越来越被教育领域所关注。在教学中,五年制学生文化常识缺失,普遍存在视野狭窄、词汇贫乏、错字连篇、文章空洞、审美情趣欠缺等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师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如何有效利用阅读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本文从五年制学生阅读现状及教师教学现状出发,探讨五年制语文课的阅读教学策略。
一、五年制学生阅读
(一)学生阅读自觉性差
五年制学生都是中招考试分数低的初中毕业生,自身学习基础差,有些学生因父母外出务工而缺少家庭教育,在成长过程中,没有课外读物陪伴,因此,也就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在校的阅读仅限于课堂上当天所学的课文,更有甚者上课打瞌睡或不带教材,连课文都没有阅读。这些学生知识储备极少,文化知识的积累仅停留在小学或初中阶段。
(二)學生阅读兴趣不足
由于网络的冲击,五年制的学生成为“低头族”,更不会自觉地拿起经典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充其量就在手机上快餐式地阅读。即便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阅读,学生也是不情愿地配合,朗读声音微弱。教师要求课下阅读的书籍或经典篇目,很少有学生能完成。
二、语文教师教学现状
(一)教师教学重分析轻阅读
很多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只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来进行阅读,大量的时间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分析字词,讨论中心思想,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字词、理解课文,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学生机械地记笔记,教师唱着独角戏,致使许多学生多年以后能回忆起的精美篇目寥寥无几。教师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培养和文化素养的提高,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无法发挥主体性,只能死记硬背。
(二)教师教学刻板,忽视阅读指导
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阅读所带来的益处也非短时间内所能呈现的。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阅读指导甚少,一如既往地模式化教学,死板地讲授知识,教学效果甚微。最终导致学生阅读量不够,知识面狭窄,影响自身对文言文、古诗词以及文章背景的深刻理解,这不仅不利于阅读习惯的养成及阅读能力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
三、利用阅读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策略
(一)语文教学中强化诵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的不同,采取各种与学生相适应的阅读方式,教师渊博的知识和富有感染力的朗读,会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师生互动,课堂轻松、热烈、有序,师生齐读课文便能一同去品味文章的意蕴美。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合适的感情进行阅读,不仅能读出文章的气势,还能在反复的诵读中逐渐理解文义,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指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人们在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中精挑细选的,每一篇都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特别的含义。课文中所选名著节选对于读书甚少的学生来讲不易理解,教师要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够自行阅读。读过《红楼梦》原著的学生方能理解林黛玉进贾府时的复杂心情;读过曹禺的《雷雨》,才能体会《雷雨》课文中几位人物的境遇。教师只有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引导学生进入文化境地,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
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教师应在课堂开设阅读课。其目标就是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享受精神食粮。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了喜悦的情感体验,才会爱上阅读。因此,教师要耐心引导学生体验阅读,享受阅读,进而热爱阅读。当学生对阅读的内容产生兴趣后,教师可推荐相关书籍或文章,亦可介绍适合朗读或演讲的文本,学生通过阅读,充分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既扩大了知识面,又提高了自身的朗读和演讲能力。
四、结语
教师在阅读授课中,要积淀人文素养,使学生对语言文字产生深厚的情感。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玉华.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J].科技信息,2012.
[2]陈振兴.语文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5.
[3]王意如.在讲台上思考语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展丽萍.充分利用精读课,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J].双语学习,2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基于学生文化素养提升的高职语文课程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19〕-JKGHYB-0413)。
(作者简介:张盼第,女,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语言文学教学)(责任编辑 于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