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问,让课堂充满生长气息

2020-04-09 04:38余安安陈国勇
新教师 2020年1期
关键词:植树学情环节

余安安 陈国勇

“数学广角”作为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特色版块,里面的内容都与生活密切联系,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有着较大的探究空间。本文以人教版五上“植树问题”为例,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以期通过该课例分析帮助一線教师解析如何备课、磨课、想课,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一、以学定教——试问学生的学习起点

学生在学习植树问题的模型前已经有了很丰富的学习生活经验,如“一楼到四楼教室只需要上三层的楼梯”“将一根木材锯成5段只要锯4次”“把一根长20厘米的绳子,每5厘米截成一段,可以截成多少段”等等。如何将这些已有的经验带入学习,并且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验,是这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基于以生为本的理念,课前笔者通过学情分析单(见表1)和访谈的形式,了解学生已有经验,并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思考这节课的设计。

班级学情分析:全班共49人,前4题全对的有20人,占班级人数的40.82%。经过学情分析单和学生访谈,笔者了解到能顺利解决问题的学生大都是利用画图的策略解决的,在完成第5个问题前,没有一位学生认为前4个问题之间是有联系的。基于调查结果,从学生学习起点出发,做到有理有据的以学定教。

二、直击本质——叩问教材的横纵比对

备课前,笔者对新、旧教材,不同版本教材进行对比,寻找它们之间的编排异同;认真阅读教参;搜索可供参考的教学设计、课件;动笔完成该模块的所有课后习题;通过名师的课堂实录进行学习等等。

通过对各版本教材的对比,笔者发现:1. 各版本(人教版、苏教版、青岛版、北师大版、沪教版、冀教版)教材对“植树问题”的编排顺序存在明显不同,安排在三年级至五年级学习此内容。2. 各版本例题的情境创设不同,但呈现顺序和层次基本类似,都包括了以下三种情况:两端都栽、两端不栽、封闭图形。

三、突破定势——推问学生视角的设计

在阅读完所有相关参考资料之后,笔者最先预设了“段数”的概念(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段数”比“间隔数”更好理解)。这一设计只便于完成课本例1只种一端的情况的教学,该教案在没有课堂实践的情况下就被否决了。究其原因主要有:教师主导课堂思想太严重;把植树的情况限定在两端都种,不符合课堂生成;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机会体验“两端都种时,棵数=段数+1”。

于是,笔者以“两端都种”为主,通过让学生模拟种树的活动操作,使学生发现“两端都种,棵数=段数+1”的规律。为了突破“段数”概念,笔者设计了“一刀两段”的情境,在后来的教学环节中紧扣“段数”,让学生探究棵树与段数之间的规律。再出示20米、18米、15米三条长度不同的路,让学生自由选择每隔多远种一棵。学生通过模拟种树活动,发现了在两端都种的情况下,不管路长和每段间隔长是多少,棵数都等于段数+1。

为了将好的课前引入进一步丰实,笔者利用课前小游戏环节,引领学生看动作猜词语(一刀两断),看字猜词语(申——有头有尾,由——有头无尾,甲——无头有尾,田——无头无尾),使得学生从心理上对于两端都种,只种一端,两端不种有了粗浅的印象。接下来,笔者对教材进行重新审视后,为了将知识的形成和应用更好地融合,给学生出示了“把一根长20厘米的线段,每5厘米截成一段,可以截成多少段?”和“在一条20厘米的线段上,每5厘米描一个点,可以描多少个点?”两道题,生动形象地将“段”和“点”呈现给学生。简化了模拟种树环节,让学生先选择植树方法,再进行计算。

通过几次的试教与调整,这次备课着重增加了过渡语言的设计和开放活动的引导。教学流程最后确定为:成语引入、画线描点、模拟种树、知识应用、联系生活等。经过教学实践发现,教学效果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升。学生也感悟到应用数学模型解题所带来的便利。

四、发展素养——辨问知识的生长过程

在实际教学环节,笔者先通过“猜一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形象地将植树问题的几种情况呈现给学生。“申(有头有尾)”对应两端都种的情况;“甲(无头有尾)”和“由(有头无尾)”对应只种一端的情况;“田(无头无尾)”对应两端不种的情况。再通过比划动作猜成语“一刀两断”,让学生形象地理解“段”这个概念。

随后通过“画线描点”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为植树模型的建立提供深刻、整体的表象,提炼出植树问题的规律。

在过渡环节,笔者提出:“植树问题就和刚才学习的点、段一样。形象地说,点就像我们的树坑,把树种到树坑里。”以此沟通了学生的学模型和用模型,正因为在“画线描点”的环节中,学生学得扎实,所以在用模型时显得游刃有余。

五、立德树人——寻问课程的育人价值

课后笔者反思这一节课的教学,寻问这一节课的育人价值,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课前,通过班级学情分析,掌握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潜在状态,明晰生生差异,做到人人都能有所发展;通过猜字游戏,让学生愉快而有所准备地进入学习状态。

课中,通过“画线描点”环节激活学生的思维,并利用学生课堂生成的资源进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从而呈现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并在辨析中直击植树问题的本质。

练习中,通过“你还知道生活中哪里有植树问题”来沟通植树问题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去发现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并不是人为的一种规定,在实际生活中两端有建筑物无法栽种时,就转变成了只种一端或者两端不种的情况,引导学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课后,笔者引领学生回顾课堂,自主进行总结。在知识结构上,学生沟通了植树问题和平均分的异同;在方法结构上,笔者带领研究分析“两端都种时,棵树=间隔数+1”,如何利用一一对应的思想去突破“+1”这个难点,而后学生可以有理有据地解释“只种一端时,棵树=间隔数”和“两端不种时,棵树=间隔数-1”两种情形。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演武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王振辉)

猜你喜欢
植树学情环节
植树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植树鸟的来信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