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情怀增内化“四真”策略促提升

2020-04-09 04:38谢景琤
新教师 2020年1期
关键词:内化古诗词语文课堂

谢景琤

语文核心素养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教师传授语文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学会表达,爱上表达,最终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精准地为小学语文教学奠定了新基础,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小学语文课堂应致力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一、培养丰富语文情怀 内化学生深层素养

语文情怀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之情、教师授课中的人本之情、教师针对文学作品的审美之情,这三种情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教师应该将这三种情感传达给学生,使之内化到学生深层的素养之中。

1. 关爱之情彰显亲和力。

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是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因此,教师要精心呵护自己的教学对象,对学生付出满腔的爱心,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当学生强烈地感受到教师的这种关爱时,不但会提升师生间的亲和力,而且也会提高教学质量,这样何愁学生的语文素养无法提升呢?

2. 人本之情凸显主体性。

以“情”动人从来都是语文课堂的主旋律,它体现着强烈的人本主义情怀。课堂上,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用真心对待学生,用真情呵护学生,全方位地引导学生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全程参与教学,这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表现。学生一旦全身心地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中,他们的潜能是巨大的。课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学生感同身受,同情与憎恶、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不断地在学生的头脑中交替反复,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判断,最终形成良好的品格。

3. 审美之情提高鉴赏力。

拥有文字美、意境美、精神美的课堂,学生往往会茅塞顿开,体验到审美的情趣。如:朱自清笔下的《匆匆》,会让学生产生要珍惜光阴、不负韶华的情感;《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会让学生懂得人必须有一颗平常心,即使身处逆境也要勇往直前;《月是故乡明》中,季羡林先生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他脑海中的家乡记忆,家乡的月明、池塘的月影、月下的童趣等。这些美轮美奂的月景,勾起了读者很多的遐想,眼前自然而然地浮现出一幅幅的赏月图。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赤子对家乡的无比爱恋。所以说,审美之情会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而反过来,鉴赏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促使学生不断成长与进步。

二、“四真”策略齐头并进 有法有度提升素养

一堂好的语文课离不开好的教学策略,有了好的教学策略的引领,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让學生习得学习方法。久而久之,当学生积累的技能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转化为语文素养,最后提升为语文核心素养。

1. 真品读。

品读是开启感悟之门的钥匙。读是前提,由读准到读通再到读透;品是关键,有理解才有思考,也才能有体会;悟是学习所得,深入阅读加之不断地品味,感悟自然深刻、情感自然丰富。《鸟的天堂》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巴金先生笔下的大榕树 “大”“美”“绿”“活”,令人无比向往。在初读课文时,笔者引导学生抓住“不可计数”“垂”“卧”等词体会榕树的外形美;在细读课文时,让学生品味“一簇”“颤动”等词,领悟榕树的内在美;在赏读环节,学生伴着柔美的音乐,听着教师的范读,放飞想象的翅膀,分享着只属于自己的那份意境美。

2. 真思考。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则进也。”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及时提出自己的疑问,而后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多渠道、全方位地解决问题。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如在教学《蝙蝠和雷达》一课时,在预习环节,笔者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提出五个问题。教学伊始,在通读全文后,笔者让学生交流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分析:哪些问题是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哪些是无效问题(即与本文的学习重点无关);哪些问题较为简单,可以当场解决,哪些问题较为复杂,需要随着文本的解读才能解决。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不断引导学生针对那些值得细细思考的问题进行思考,深钻文本。如“科学家们为了解开蝙蝠夜间飞行自如的秘密,做了几次实验?每次的实验结果怎么样?说明了什么?”学生反复品读有关段落,顺利解答了问题,并对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3. 真积累。

语文教学最注重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感悟和运用。没有积累,就没有良好的语感,更谈不上具备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语言的积累非一日之功,因此语文教学应把积累语言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加以落实。

(1)重视诵读积累。统编版语文1~6年级教材为学生安排了112首古诗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做好本年段的古诗词教学工作,又要时时不忘指导学生复习已学过的古诗词。每天的晨读内容,可以是本册的古诗词,也可以是以前学过的古诗词。每天的晨读可安排一个学生领读古诗词,并由这个学生讲讲他领读的这首古诗词的意思,或者讲讲作者写这首古诗词的时代背景,或者讲讲这首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等等。这样,带读的学生就会去精心准备。教师还可发挥家长的作用,鼓励家长与孩子互相抽背古诗词,共享诵读经典的乐趣;还可让家长利用周末的时间,与孩子一起观看《中国诗词大会》,激发孩子诵读经典的兴趣。

(2)重视摘抄积累。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少学生很困惑,自己明明看了很多书,为什么真正留在记忆中的却不多。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如果能边阅读边摘抄,就能更好地吸收内化所读内容,不断培养阅读能力。如果能与读书笔记相结合,适时写上或长或短的批注,甚至写一写读后感,就能激发主动探究的能力。

4. 真表达。

阅读是吸收和积累,作文是内化和运用,因此,加强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是必要的。统编版教材里的课文就是学生写作时很好的范例,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在关键处引导。如四年级学生在学完《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后进行写话练习:小姑娘会对第五粒豆说些什么?有的学生写道:“第五粒豌豆,你的生命力真是太顽强了,你让我有了活下去的勇气。有了信心,所以才能慢慢康复起来,我为你点赞!”学生从文中悟得写法,有话可写,往往出现神来之笔。在一次次练笔中,学生学会了运用语言,并创造了精妙的语言。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第三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猜你喜欢
内化古诗词语文课堂
踏青古诗词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