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杏燕 陈华英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佛山 528200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发现急救中常见的危重症的是严重创伤[1],它的特点是病情严重、病情变化快且不可控等,短时间内患者会出现一个死亡节点,一段时间后出现死亡高峰期[2]。相关研究指出,在患者的第二个死亡高峰期之前是治疗的黄金时间。这就需要我们的急诊医护人员提高专业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在最关键的时间内完成救治、分诊和监护等手段。我院在优化创伤链式抢救流程在急救护理中的运用及研究对抢救有效性的影响当中发现,优化创伤链式抢救流程的运用,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做到了人在其位、各尽其责,分工合作[3]。目标是在医院多个学科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围绕严重创伤救治的目标和任务、设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作攻关”的学科群,针对涉及多个学科的严重多发复合伤,充分发挥学科间的优势互补作用,有效提高重创伤患者的救治率。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采用优化创伤链式抢救流程能够将治疗效果进行有效提升,有着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7 年1 ~12 月收治的20 例严重损伤患者为对照组,选取我院2018 年1 ~12月收治的20 例严重损伤患者为研究组,对照组男11 例,女9 例,年龄23 ~64 岁,平均(43.5±2.7)岁;观察组男12 例,女8 例,年龄25 ~66 岁,平均(41.3±1.9)岁;所有患者损伤程度评分>25 分。排除血液疾病者、重要器官病变等情况。此次纳入对象均对本研究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医院伦理委员已批准本研究。
对照组使用常规急救护理管理,也就是经过急诊医生判断病情后,根据常规活动开展救治和护理患者的工作[4],常规救治护理系统的基本步骤为:判断大致病情、循环管理和呼吸管理及系统检查等步骤。观察组采用创伤链式抢救流程的护理管理:首先,在医院接到急救电话之后,医院针对事故分析并立即对出诊护理人员进行分配,急救所需物品器械及药物处于备用状态。建立交接记录,接到急诊电话至出诊应该迅速反应。在急救患者返回医院的过程中,急救车提前、及时地通知相关的医生等待会诊,最重要的是维持绿色通道的畅通,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医院尽最大可能做到急救车和医院内的治疗无缝衔接[5]。 其次是患者将由预检站的护士和护工共同送入抢救室,在此过程中医生对患者进行初步的评估伤受伤情况,进行早期的检查之后再评估。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患者及患者家属的病情询问、初步的检查、进行分诊等步骤。尊重生命,选择在抢救之后再进行挂号,并且医院会开启绿色的无障碍通道,最大程度上争取时间,对患者的生命负责,践行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责任与义务。对全科室的人员进行创伤链式护理流程的专业化的培训与管理,培训的内容大致包括链式流程护理管理的内容、实施方法、以及其目的和影响四部分。除此之外,还包括急救的理论知识、操作的技术、人员的定位及现场情景状况等。所以,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保证每一个科室全员参与,更重要的是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并且要求护士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护理操作,将责任细化到个人,明确各自的分工。
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率,包括一般判断时间、生命特征判断和基本生命抢救时间。应用自制量表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的质量,包括业务水平、护理态度、心理干预、健康宣教等指标,进行数据分析[6]。信效度良好,Cronbach’s α 系数=0.763;重测信度=0.835。比较两组患者的急诊停留时间和生存率。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抢救效率优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效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效率比较
组别 n 一般判断时间 生命体征判断 基本生命抢救时间对照组 20 17.2±1.9 3.1±0.2 4.1±0.3研究组 20 15.4±3.0 2.2±0.3 5.2±0.5 t 14.397 15.974 13.943 P<0.05 <0.05 <0.05
研究组护理质量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比较
组别 n 业务水平 护理态度 心理干预 健康宣教对照组 20 76.3±4.5 78.9±2.1 81.5±3.9 75.6±4.1研究组 20 85.4±3.5 89.3±4.1 90.5±1.6 90.5±1.6 t 13.946 15.846 14.289 14.923 P<0.05 <0.05 <0.05 <0.05
研究组急诊停留时间低于对照组,同时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存率比较
对于现阶段医院中普遍存在着医院与院前救治中心缺少有效的沟通以及院前运转时间过长、院前急救不正确等相关问题[7]。特别是对于医院来说,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医院无单独设立的专业创伤科室[8]。一些多处部位受伤以及严重创伤的患者在救治的时候被分散至各个科室内,缺少比较专业的团队以及整体的救治流程,进而致使在对多处部位发生伤害的患者进行救治时,其救治效果以及救治能力都不如专业的医疗团队[9]。因此,创伤救治体系应由急救调度指挥中心负责建立统一规范的院前院内创伤分级预警机制、救治流程、信息共享机制,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落实相关技术规范及质量控制工作[10]。
创伤链式抢救流程是依据患者的需求进行流程设计,其设计比较合理,是通过流程运作而产生相应的价值,护理流程管理是把常规的工作流程中出现隐患的缓解以及薄弱的流程进行流程再造,将不完善的工作流程进行重新建设[11]。我院的急诊科室以上述流程管理原则作为指导思想,将常规的原本的流程进行优化,将创伤处理模式进行有效完善,提供一个比较系统有效并且简洁易操作的模式方案[12]。采用链式流程进行急救,为护士的工作流程提供了参考,护士了解自己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职责,能够在工作时更加有目的性。在抢救过程中领班护士也起到了协调与指导的效果,能够将抢救的实效性进行有效加强,将急诊科护士的基本素质进行有效提升。组织全科室人员进行培训能够加强护士在抢救过程中的配合能力以及应急能力和技术熟练度,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医生和护士之间密切配合,从而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13]。链式流程为进一步对伤情进行评估,当将大出血以及休克、窒息等情况进行控制之后,需要与医生进行协助,并进行第二阶段的评估,将患者衣裤迅速剪开或者脱去,充分暴露躯干同时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了解全身伤情[14]。并且在进行创伤链式护理的过程中,我院依据原有工作的基础,观察出了整个过程中的缺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等[15]。针对常规护理流程进行重新的思考、改正和总结、检验固有的工作流程,对创伤链式抢救流程进行了重新组合和创新、优化,提出了更加具体的措施。
优化后的创伤链式抢救流程更加科学、规范,同时大幅度提高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医护素质和护理的工作效率。医护人员具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效的抑制住出血快且多,缩短抗休克时间、减少并发症。链式流程护理管理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系统地看来是一种关爱患者的生命,提高救治效率的管理模式。在第二个死亡高峰期的时间内,采用优化的创伤链式抢救流程来尽可能地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救治效率,使抢救生命的相关行动和关于伤情的评估工作共同实施。相对于传统的护理流程来看,优化的链式流程护理方式使得护理和救治过程更加标准、严明和高效。在未来,我院将充分发挥出医疗资源的高效性和合理性。进一步优化急救绿色通道,提高危重患者抢救的效率。综上所述,链式流程护理管理组的抢救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