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型文本翻译质量评估:问题与对策∗

2020-04-09 06:44肖维青
外语学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学界业界应用型

李 彦 肖维青

(云南师范大学,昆明650500;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200083)

提 要:目前,BTI 和MTI 等翻译专业蓬勃发展,但其教学中的应用型文本翻译质量评估仍属薄弱环节,评估方法与翻译行业脱节。 借鉴国外最新翻译质量评估的研究成果,本文提出应根据教学目标确立适当的翻译理论框架,界定清晰的基本概念,将翻译质量评估和翻译能力评估区分开来,同时结合学界及业界已有的质量评估成果,尤其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下的评估原则和业界基于错误分类的评估方法,采用自上而下的质性与自下而上的量化互补的综合性评估方法,以期为我国翻译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型文本质量评估带来一定的启示。

1 引言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截至2019 年5 月,我国共有281 所高校开办翻译本科专业①,截至2020年4 月,共有259 所高校开办翻译硕士专业②。《全国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中规定,高等学校本科翻译专业(BTI)旨在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宽阔国际视野的通用型翻译专业人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则规定,翻译硕士专业(MTI)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 不管是本科翻译专业还是硕士翻译专业,其培养目标的共通之处在于都要为广义上的中国语言服务行业或狭义上的翻译行业培养专业的翻译人才,这也正是翻译专业不同于英语专业的培养特色。 因此,翻译专业教学应积极和翻译行业接轨,让学生了解行业的规范和标准,为以后的职业化道路做好准备。 评估翻译质量的过程一般称为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简称TQA),是一个“收集、整合并阐释信息以助于对翻译质量做出判断的过程”(Karoubi 2016:256)。 翻译质量评估是行业工作流程中的关键步骤,也是翻译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但是,如何在专业翻译教学中进行翻译质量评估,目前国内学界面临着诸多问题。

2 翻译专业教学中的TQA 在译学中的定位

首先要澄清翻译专业教学中的TQA 在译学中的定位及其与其它领域内TQA 的关系问题。Holmes (1988/2004:176)把翻译学研究分为纯翻译研究(Pure Translation Studies)和应用翻译研究(Applied Translation Studies),其中应用翻译研究包括3 个部分: 译者培训(Translation Trai⁃ning)、翻译辅助手段(Translation Aids) 以及翻译批评(Translation Criticism)。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语言服务行业的崛起,翻译辅助手段逐渐显现出其局限性,因此建议将翻译行业研究纳入到应用翻译研究中来(李彦 肖维青2018:19)。 Melis 和Albir(2001:273)把翻译质量评估分为3 种:对已出版翻译作品的评估(evaluation of published translations),职业翻译实践中的评估(evaluation in professional translation practice),以及翻译教学中的评估(evaluation in translation teaching)。 对已出版翻译作品的评估主要属于翻译批评的范畴,对职业翻译实践中的评估属于翻译行业,而翻译教学中的评估属于译者培训(如表1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应用翻译研究中的译者培训、翻译行业和翻译批评3 个分支内,都包含翻译质量评估的内容。 翻译专业教学中的质量评估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但不限于此,而是希望同时观照翻译行业和翻译批评中的质量评估,探讨其对翻译教学中的质量评估的启示。

表1 应用翻译研究中的翻译质量评估

3 现状与问题

截至2020 年6 月8 日,中国知网的统计结果显示,以“翻译质量评估”为关键词的论文一共有288 篇,整体呈现小幅度的上升趋势,共现的关键词主要有“系统功能语言学”“翻译批评”“模式”“豪斯”等;以“翻译教学”为关键词的论文一共有6,345 篇,且逐年递增,尤其是2005 年后,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这可能与BTI 的开设(始于2006年)和MTI 的开设(始于2007 年)相关。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翻译教学中文本质量评估研究的不足。 以“翻译教学”和“翻译质量评估”同时为主题词进行搜索,仅能检索到37 篇相关论文;以“翻译教学”和“翻译质量评估”同时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仅能检索到9 篇相关论文,主要探讨职业翻译质量评估、豪斯的基于功能语言学的评估模式、语域理论评估模式对翻译教学的启示等。 许钧和穆雷(2009:339)在回顾中国从1949 年至2009 年之间的翻译教学研究后,指出翻译教学研究中仍然存在的一些不足,其中之一就是“翻译测试和评估机制尚未有效确立”。 目前,如何改进翻译质量评估依然是有待拓展的理论领域(张美芳2017:22 -23)。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是因为传统观念普遍认为翻译是一种基于经验的实践活动,只要勤动笔多练习,翻译质量自然会提升;二是因为中国传统译论中的翻译标准,不管是“信达雅”“信达切”“信达贴”,还是“化境”,都类似于西方基于“对等”的翻译标准,离不开“忠实”“通顺”这两大基本原则,似乎只要以此为准绳对比原文和译文,辨明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很容易地运用到翻译教学中,不需要具体的质量评估方法。 然而,没有评价和评估,学生译者就不知道如何系统地提升其译作的质量(Honig 1997:15),老师也没有可靠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客观地评分(Medadian,Ma⁃habadi 2015:42)。 基于直觉和经验、缺少理论支撑和深度反思的评估方法笼统且模糊,在现代翻译教学中已不再适用。 因此,深入研究科学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不仅在翻译教育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而且对未来的译学研究体系构建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国内翻译教学历来饱受诟病之处就是和市场脱轨,即翻译教学内容和翻译市场需求之间不匹配,培养的翻译人才不能很好地胜任现实中的翻译工作。 归纳起来,就我国目前翻译教学中与质量评估相关的研究与实践而言,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是评估内容多以文学文本翻译为主,而对占翻译市场主流的应用型文本翻译关注不够,缺少针对应用型文本翻译质量评估的系统方法。 二是质量评估方法和翻译行业脱节,无视业界的最佳实践,多从语言学理论的角度进行质性评估,缺乏对微观翻译错误的系统观照,很少区分翻译错误的严重程度并赋值。 三是评估多以文本层面的“对等”概念为评判标准,缺少对翻译目的和翻译情境的考量。 目前,约百分之九十的翻译市场被应用型文本翻译占据,文学翻译的市场份额较小,以职业为导向的专业翻译教学也应适时调整教学内容,适当增加应用型文本翻译教学的比重,同时须根据行业实践,对应用型文本翻译进行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估。 在此方面,学界和业界已有的质量评估模型可以提供诸多可资借鉴之处。

4 应对策略

在尊重翻译学界和业界差异的前提下,将学界及业界的质量评估标准和方法进行整合,纳入到翻译教学中来,可以促进学界和业界的对话,加速课堂与市场接轨,提升翻译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此外,与国内相比,国外学界对翻译质量评估更加关注,正如Zanettin 等(2015:176)通过翻译研究摘要语料库统计的结果显示,Translation Quality 和Quality Assessment 都是国外翻译研究领域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术语。 王峰和陈文(2017:86)进行的文献计量的统计结果也再次印证,翻译评估是国外翻译研究中前100 位高频关键词形成的7 个聚类之一。 国外对于翻译质量评估领域的深入与广泛的探索也可以为国内翻译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型文本质量评估带来一些启示。

4.1 确立理论框架,清晰界定概念

业界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型大多基于最佳实践经验,而学界的各种翻译质量评估模型大多植根于翻译理论。 正如House(2006:340)指出的,(翻译)质量评估是基于产品的,而且要根据每种质量评估模式背后所依赖的翻译理论,以不同的方式进行。 反过来,翻译质量评估也可以说是任何翻译理论的核心内容,因为它反映了对翻译本质的认识。 有了明确的理论支撑,才能在其框架下探讨翻译质量评估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建立翻译质量评估的标准和尺度。 翻译的复杂性决定翻译理论的多样性,而翻译理论的多样性则决定翻译质量评估方法的多样性。 例如,House(2015:8)总结了4 种翻译理论类型:主观的、阐释性的途径;描写的、基于规范的途径;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途径;基于文本和话语的途径。 在这4 种理论途径下,House(同上:8 -20)归纳出3 类质量评估方法:心理—社会途径;基于反应的途径;文本与话语导向的途径。 在这些评估方法类别之下,又分析了学者们提出的各种具体的翻译质量评估方法。

确立理论框架和视角之后,还要清晰地界定概念,如什么是“翻译”,什么是“质量”,什么是“翻译质量”等。 例如,Karoubi 基于功能主义视角,将“翻译”定义为“所有呈现在评估者面前作为译文等待评估的目标语文本”,将“质量”定义为“在多大程度上译语文本的整体特征达到明确的或隐含的要求”(Karoubi 2016:257)。 何三宁从语言学视角、文化视角、语义视角、功能目的视角和交际视角探讨翻译的定义,并探索不同理论视角下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何三宁2015:95 -103)。 Koby 等(2014:413 -420)就业界的翻译质量评估展开3 次讨论,其达成的唯一共识是要想在开发和应用翻译质量量表方面取得进展,大家必须首先澄清3 个定义:翻译的定义、质量的定义和翻译质量的定义。

这为翻译教学带来的启示是:有效的评估离不开清晰的构念,在翻译教学中开展TQA,首先要有明确的理论框架以及基于理论框架的核心定义。 翻译是一种智力产品,而且是一种复杂的异质性的智力产品。 事实上,不可能建立一种满足所有需求的评估体系(Williams 2009:7)。 翻译的复杂性和翻译理论的多样性决定了放之四海皆准的翻译文本评估方法是不存在的,只能在理论框架指导下寻求适合的质量评估方法。 在专业翻译教学中,虽然国家出台本科和硕士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要求作为纲领性文件,但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来选择适当的质量评估方法。 总而言之,翻译理论、教学目标和评估方法3 者之间要形成建设性契合。 评估引导学习,也就是说评估的反拨效应可以指引学习者朝着预期的方向前进(Biggs 2002:141)。 让学生了解评估方法及其所依托的理论框架,也有利于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学习目标,由此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

此外,还要澄清翻译研究中一直混淆的两个概念:翻译能力评估(Translation Competence As⁃sessment,简称TCA)和翻译质量评估(TQA),二者的评估构念存在着根本性差别。 如果将翻译视为一个认知的过程,对译者的能力进行界定和评估,属于翻译能力评估。 如果将翻译视为跨语言跨文化的社会性行为,对译文的语言质量和文本功能进行评估,则属于翻译质量评估。 在翻译能力评估中,译本只是作为一种评估工具,帮助评估人来判断译者的翻译能力。 在翻译质量评估中,其主要目的是判断译本的质量,其研究核心是如何对译文质量进行科学而客观的判断和测量。 正如Karoubi(2016:275)所说,翻译能力评估(TCA)关注的是对译者的翻译决策过程进行回顾式研究,而翻译质量评估(TQA)对译者的翻译行为并不那么感兴趣。 相反,翻译质量评估关注的是对翻译作为最终产品以及是否与翻译目的相符合进行前瞻性检查。 翻译能力评估以学生的翻译能力为构念,和翻译测试密切相关。 翻译测试是对受试者翻译能力的测量,基本是数量化的衡量(肖维青2012:27),因此,二者的研究范围基本上是一致的。 对于翻译能力的界定,多元翻译能力的假说已 成 为 主 流, 包 括 Schäffner (2000), Orozco(2000),Neubert(2000),PACTE(2008)等。 以最为系统全面的PACTE(2008:106 -107)为例,翻译能力被分为5 种次能力:双语次能力、超语言次能力、翻译知识次能力、工具次能力和策略次能力以及心理生理要素等。 国内翻译测试的研究成果(肖维青2011,2012;穆雷2006,2007;李家春2013)可以为翻译能力评估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但是目前国内翻译测试多局限于对译者在文本层面的双语次能力的关注,聚焦于学生的语篇、语法和词汇等知识运用,而很少关注对其它次能力的测试。 要对多元次能力进行综合性测量和评估,更适合采用真实翻译项目的形式,引入翻译工具和协作,全面考察译者的认知—心理决策过程,而非局限于译者对于文本本身的处理能力。 PACTE(2017:32 -33)对各种翻译能力模型进行梳理总结后指出,翻译能力研究的难点在于复杂性、异质性和多样性,而且从本质上来说翻译能力是过程性的,因此必须通过实证来研究其习得过程,建立能力等级。 此外,我国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了《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其中包括翻译能力等级量表,已有参与的学者在建立笔译能力构念的基础上,提出并详细描述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项目下的笔译能力等级量表参数框架(白玲等2018,冯莉2019),这也是我国翻译能力评估领域的一项重大进展。 总而言之,翻译能力评估和翻译质量评估的评估构念不同,前者要界定并评估译员的多元翻译能力,后者要回答的问题则是怎样的译文才是高质量的译文。

4.2 融合学界和业界的评估方法

国外学界的翻译质量评估已经发展了四十余年,重点关注的是理论层面的模式研究,通常基于比较明晰的理论框架。 目前,西方较有影响的有Reiss(2000)的“语篇类型原则”下的评估模式,Al⁃Qinai(2000)的TQA 实证整合评估模式,House(1997)的“功能—语用原则”下的评估模式,Wil⁃liams(2004)的“文本论辩原则”等,以上这些模式最初都用于翻译批评,而非直接为翻译教学设计。近些年出现的TQA 模式也多是在这些经典模式之上的改进型模式,如基于评价理论的评估模式(Munday 2012,Hassanvandi et al. 2016),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评估模式(House 2015),基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评估途径(Hague et al. 2011;Marais 2013;Martínez⁃Mateo 2014; Karoubi 2016;Colina 2008,2009;Colina et al. 2017)等,其中探讨翻译教学中TQA 模式的论文数量有限,如Marais(2013)设计一项评估工具,实现功能翻译理论、建构主义教育哲学和评估构念3 者之间的契合,既评估产品质量也评估生产流程,因此既可以用于业界,也可用于教学。 Delizée(2011)结合业界的质量评估模型,针对硕士阶段应用型文本的终结性评估提出一个评分量表,最终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并学会应对市场的现有标准。 Nunez⁃Lagos 和Moulard(2011)通过语料库对学生译作中的翻译错误进行标注,利用错误统计和分类作为研究工具来验证学生翻译中普遍出现的缺陷,由此帮助学生改进翻译技巧。 Jang(2015)对学界提出的TQA 模型和业界实践中使用的TQA 模型深入分析,经过两次修订,最终确定新的翻译评估模型用于翻译教学并进行信度验证。 归纳起来,国外应用于翻译教学的TQA 模式有形成性评估,有终结性评估,多借鉴学界的翻译学和语言学理论,以及业界的错误分类,既进行宏观层面的语境考量,也进行微观层面的文本分析。

对于业界来说,质量就是生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业界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更讲究效率和可操作性。 目前较新的是欧盟QT21 项目于2014 年推出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型:多层级质量量表(Mul⁃tidimensional Quality Metrics,简称MQM),它将各种人工辅助下评价机器翻译质量的模型整合在一起,可以兼容所有行业内已有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型,包括LISA QA Model,SAE J2450,TAUS DQF等③。 MQM 量表的核心是错误层级,它将译文中出现的问题分为7 个层级,如“准确性”“流畅度”“真实性”“设计”等,每个层级下面有详细的错误类型。 例如,“准确性”包含的错误类型有“增译”“错译”“减译”“未译”等,而“流畅度”包括的错误类型有“语法”“前后不一致”“指代错误”“标点”“拼写”等。 该错误分类法非常适合应用型文本的翻译质量评估,且操作性较强。

TQA 也许是翻译学界和业界最有争议性的话题之一。 学界和业界已经提出多种TQA 的方法和模型,然而,要提出一个适用于所有场景所有文本类型的模式是不切实际的,衡量质量的唯一的客观的方式是不存在的,这已是学界和业界的共识。 如何进行翻译质量评估,业界和学界的观点之间存在着鸿沟。 就其分歧所在,Chesterman 和Wagner(2000),Lauscher(2000),Halliday(2001),House (2001), Williams (2004), Pym (2010),Drugan(2013)等学者先后进行过探讨。 择其要者而述之,业界和学界追求的目标不同,关注的问题不同(Drugan 2013:37)。 业界多是基于最佳实践,以错误分类学为依据的量化评估,且缺少清晰的理论框架,评估对象多是应用型文本;学界的翻译质量评估多是基于翻译学理论或语言学理论,针对文学文本的非量化评估(Larose 的模式除外)。 业界的错误分类综合起来主要有几个大类,如语言错误(语法、拼写、标点等)、术语错误(和客户术语不一致、前后不一致等)、准确性错误(增译、漏译、误译)、风格错误(违反风格手册的规定)等,属于二元对立的错误,而学界强调非二元对立的错误,如Nord(2001:75 -76)将翻译错误从功能的视角分成语用、文化、语言、特定文本翻译错误等4 类。 由此可见,与业界自下而上的翻译错误的认定不同,学界通常认为翻译错误的评估应该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

尽管有诸多分歧,事实上学界和业界之间还是有诸多共识,TQA 就是一块弥合学界业界分歧的沃土(Honig 1997:15)。 业界的一些质量评估方法值得学界借鉴,例如:业界的TQA 基本上都依赖基于错误分类的评分量表,虽然这些量表缺少理论基础和实证证据(Colina 2008,2009;Jiménez⁃Crespo 2011),但其优势在于其错误类型比较统一,更有可能达到评分员之间较高的信度(Doyle 2003;Colina 2008,2009),评估过程更具有系统性和可复制性(Martínez⁃Mateo 2014)。 同时,错误分析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工具,可以让翻译培训更加高效(Nunez⁃Lagos, Moulard 2011:66)。 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将业界标准的错误分类引入翻译教学,提升学生利用元认知概念进行反思的能力。国外已经有学者借鉴业界的错误分类应用到翻译质量评估中(Jang 2015;Martínez⁃Mateo 2014)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出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业界一直走在翻译实践的前沿,而学界如果无视行业的发展现状,一味闭门造车,必将落伍于时代,其理论也就失去了现实意义。 以培养应用型、职业化人才为己任的翻译专业,必须关注行业动态,紧跟行业发展,实现产学研的结合。 在这种新思路的指引下,国内翻译专业可根据各院校的实际情况,综合或调整学界和业界的质量评估体系,建立契合教学目标的TQA 模型,用于教学中的应用型文本质量评估。

4.3 质性评估和量化评估相结合

文本的翻译质量评估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评估译文句子层面的语言特征,也就是说使用基于错误的翻译评估体系对质量进行量化分析;另一类就是强调把文本作为一个宏观结构进行整体性分析。 Waddington 将第一类称之为量化体系,第二种称之为质性体系(转自Martínez⁃Ma⁃teo 2014:75 -76)。

业界制定的TQA 量表大多基于错误分类学,属于量化体系。 尽管或多或少有缺陷,但它们为评估者提供了指南,为错误的统计分析提供了基础(Jiménez⁃Crespo 2011:316)。 这些模式以错误为核心概念,用错误来定义其评估模式,涉及到错误类型、严重程度和错误权重等。 错误分类法的优势在于:错误类型比较统一;设定“可以接受”的门槛和不同的质量范围,呈现出比较清晰的质量分类;节约时间和资源;更有可能做到评分员之间较高的信度,提供更有效更合理的评估结果;使得评估过程具有系统性和可复制性(Martínez ⁃Mateo 2014:86 -87)。 业界量化的评估量表给翻译教学中的质量评估带来的启示是,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制定评估项,确定错误类型和严重程度,赋予一定的权重,划定合格和不合格的阙值,对译文质量进行量化统计。 但是这些量表采取的是标准参照式评估,质量水平的界定是基于错误,而且在关注语言错误时,都是从微观的文本的角度,忽视宏观的语篇或语言外因素。 正因如此,一些学者反对完全依赖于错误分类法来量化译文质量(Williams 2001;Colina 2008,2009)。 那么,有没有可能增加宏观的整体性维度来降低量化方法的片面性。

上文我们已经讨论过学界提出的各种质量评估模型,值得关注的是基于功能主义理论的评估标准。 功能主义理论认为应以“翻译纲要”(功能、目的及受众、时间、媒介等情境要求)为准绳自上而下地来评估翻译文本。 翻译纲要不仅指导整个翻译决策过程,也决定源语文本和目的语文本之间的关系(Nord 2001)。 因此,评估应和翻译纲要挂钩,考虑到功能、目的、受众等文本外的宏观因素,将译文的功能/目的作为出发点,根据译文功能/目的的实现程度来评价译文。 就翻译教学情境而言,在翻译任务开始之初就要向学生提供具体的翻译纲要,使翻译纲要既成为学生译中翻译过程决策的引导性纲领,也成为译后文本质量评估的准绳。 功能主义理论模型主要有两大优势:一是可以提供充分的理论框架,来弥补业界模型缺少理论支撑这一劣势;二是考虑到文本外因素,能够更全面地考察文本在目标语境中发挥的作用。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业界基于错误分类的量化评估模型和学界基于功能主义的质性评估模型正好可以形成互补。

一方面,业界自下而上的量表可以标注并统计微观文本层面的错误,进行量化评估,另一方面,学界自上而下的标准可以对宏观语境因素进行质性评估。 由此,可以设计TQA 模型,建立量化工具(量表)和质性工具(标准),综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途径,结合错误分类和“符合目的/实现功能”的原则,从而对译文质量进行量化和质性、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评估。 当然,还要对模型进行信度和效度验证(Hanifehzadeh, Farahzad 2016), 力求评估结果客观、准确,并具有可重复验证性。 国外已有学者就此进行初步尝试,如Martínez⁃Mateo 等(2017) 进 一 步 发 展 Colina(2008,2009)的功能—成分途径的TQA 理论模型,开发出模块化评估工具,经过前测和后测,结果显示出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综合性质量评估方法的优势。

5 结束语

语言服务市场不断膨胀,翻译专业学位点迅速扩张,翻译教学蓬勃发展,在这种形势下,建立与教学目标、理论框架相契合的翻译质量评估体系已成为我国当前翻译教学研究的当务之急。 促进“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提升我国翻译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估体系一方面可以对翻译教学形成反拨,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熟悉翻译行业的评判标准,更快适应职业发展要求,对于翻译人才的培养、翻译行业的规范乃至译学体系的完善都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翻译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型文本质量评估,首先要确立适当的理论框架,使得理论框架、教学目标和评估方法3 者形成建设性契合,同时要清晰地界定关键概念,并区分翻译能力评估和翻译质量评估的差异。通过融合学界和业界的方法,尤其是学界德国功能学派的质性评估和业界以错误分类为基础的量化评估,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路径,二者互补结合可以为应用型文本质量评估带来诸多启示。 McAlester(2000:230)指出,理想的质量评估方法应是“可靠、有效、客观、实用”的。 如何根据具体的翻译专业教学目标,设计符合上述要求的应用型文本翻译质量评估方法,并通过实证检验其信度和效度,需要学界和业界的共同努力。

注释

①https:/ /cnbti.gdufs.edu.cn/info/1006/1595.htm

②https:/ /cnti.gdufs.edu.cn/info/1017/1955.htm

③http:/ /www. qt21. eu/launchpad/content/multidimension⁃al⁃quality⁃metrics

猜你喜欢
学界业界应用型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业界聚焦
业界聚焦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业界聚焦
业界聚焦
论近年来英语学界的中国电影研究